2024年4月20日
More

    馬來西亞:人民怒濤踢走納吉政府

    利用新取得的民主權利開拓工人階級鬥爭,爭取群眾支持社會主義政策、反對右翼政治;建立左翼工人階級群眾政黨

    社會主義替代(CWI馬來西亞)

    五月九日,馬來西亞舉行第十四屆全國大選,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之一國民陣線(BN,下稱國陣)一嚐慘敗。這個結果一反近乎所有國內外媒體的預測。在大選前,社會主義替代(Sosialis Alternatif,CWI馬來西亞支部)的分析已經預見國陣執致終結的可能性。在大選前一星期,馬來西亞亦有一部分民調組織清楚預見,對於腐敗政府愈發憤怒的群眾會將國陣趕下台。

    商品及服務稅

    顯而易見地,醜聞纏身的國陣貪腐政府就算花錢收買一部分選民、提供諸多小恩小惠、以及承諾提高福利,也無法贏得群眾的支持。不斷上漲的生活開支以及商品及服務稅令全國各地的工人與中產階級(不分種族、宗教和城鄉背景)都深感憤怒,,所以他們都希望在這次大選中將國陣趕下台。

    很多人將這次結果視為是「人民的力量」打敗了馬來西亞自1957年脫英獨立以來的一黨專政。在國陣敗選的消息宣布後僅僅數分鐘,社交媒體上已經滿是「我國重生」、「新的曙光」、「復興」、「新的獨立」等訊息。

    國陣在這次大選中只從國會的222個議席中取得79席,而反對黨組成的「希望聯盟」(PH,下稱希盟)則贏得了過半數的121席。這是馬來西亞史上,第一次有反對黨聯盟勝出大選並組成新政府。希望聯盟主席、九十二歲的馬哈迪·穆罕默德第二度就任首相。他曾於1981年到2003年作為國陣成員擔任首相,如今他再度回歸掌政。

    貪腐、各種醜聞、以及支持度的下降,導致身為國陣龍頭政黨的巫統(UMNO)於2015年發生分裂。以馬哈迪為首的部分巫統領導人加入了希盟。馬哈迪與希盟利用不斷增加的生活開支、商品及服務稅以及政府腐敗等問題,攫取了大多數人民的支持。

    馬來西亞由14個州組成。除了成功執掌聯邦政府之外,希盟亦同時在七個州份的政府大選獲勝,而且可以在另外兩個出現懸峙議會的州組建政府。

    馬哈迪承諾將會讓位予反對黨的前領導人安華。納吉政府出於政治原因,羅織罪名將安華投入監獄。在馬哈迪勝選之後,安華已獲得特赦出獄,而且根據馬來西亞的法律可以重新參與政治。馬哈迪亦承諾會調查並解決所有的不法行為、腐敗、重大醜聞,例如在納吉當政時期牽涉數十億計美元資產的「一馬公司」(1MBD)事件。

    與此同時,希盟以外的另一個反對黨「伊斯蘭黨(PAS,簡稱伊黨)」在這次大選中也贏得兩州,都是位處馬來西亞東北部以鄉村農業經濟為主的貧困州份。他們藉著將宗教議題連繫到國陣政策對社會帶來的衝擊,從而影響並籠絡農村貧民。即使如此,伊黨亦只能在國會贏得18席,而且在高度工業化的城市地區所得席位微乎其微。

    這次結果亦會造成巫統與國陣內部出現新的分歧,甚至可能進而導致國陣瓦解,出現新的右翼政黨組成反對派聯盟與希盟政府對抗。而且巫統與伊黨也有可能組成聯盟,借助諸如「馬來人至上」與「伊斯蘭國家」等極右思想來拉攏佔馬來西亞人口60%的馬來人和穆斯林族群,藉此對抗希盟新政府的多元主義。

    希盟安撫「市場」

    希盟在其競選宣言裡承諾,執致首一百日內推行改革,包括重審主要公共基建項目、取消商品及服務稅、提高最低工資、停收過路費、創造一百萬個就業職位、公立大學免費教育、重推燃料補助。他們亦承諾廢除《印刷報業與出版法》、《國家安全理事會法》、《大學和大學學院法》、《反煽動法》等專制法律,以還人民自由。

    同時,資產階級亦開始向希盟施壓,要求它審核總價值估計超過一千億令吉(250億美金)的大型建築及基建工程。這些工程多是由中資公司主持的。如果希盟政府真的重新審核這些工程,那麼作為馬來西亞經濟支柱之一的建造業將受到嚴重衝擊;再者,若希盟政府打算暫停工程,將會導致投資增長急劇放緩,尤以中國的投資為甚。另一方面,取消6%的商品及服務稅亦會令馬來西亞國債增加4160億令吉(1040億美金),而重啟燃料補助亦會使本來已佔GDP3%的財政預算赤字繼續增加。再加上經濟不穩,上述的做法將令政府開支增加,並令其「市場」展望惡化。由於馬來西亞經濟依賴外國直接投資(FDI)與出口(特別是對中國、美國、歐洲的出口),希盟政府可能會迫於壓力,不去履行競選時的一些承諾。

    為了安撫資產階級,馬哈迪在當選後的第一天就承諾會「對市場友善」,而且他還說:「我們希望連結到所有市場,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所以希盟應該會繼續國陣政府的一些「對市場友善」的經濟政策,但是另一方面群眾也會對它施加巨大的壓力,要求它像競選時承諾的那樣,去提高馬來西亞人民的生活水平。

    左翼的機會主義

    1999年大選以來,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PSM)一直支持一個右翼反對派聯盟。由於希盟拒絕讓社會主義黨以希盟的名義參選,這一次社會主義黨選擇獨立參選。1999年後,PSM在選舉中采取機會主義政治路線,進一步削弱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它標榜自己「什麼都可以支持,唯獨不支持巫統/國陣」,以「團結起來反對國陣」為托詞去與伊黨等右翼反對黨合作。這一次他們想用行動主義的力量作為籌碼向希盟換取席位,但他們的計劃沒能成功。

    希盟感興趣的只是打敗國陣,而社會主義黨則像以往一樣利用行動主義去爭取人民的支持。但與此同時,當社會主義黨宣傳說「我們競選的席位投票給我們,其他席位投給希盟!」或「我們支持希盟組閣」時,它並沒有清晰的政治替代方案。儘管行動主義面向群眾的鬥爭確實給了他們一些力量,但是他們在政治上與其他政黨的分別並不那麼清晰。與上次相比,社會主義黨在這次選舉中損失慘重,甚至未能保住他們在過去兩次大選中贏得的唯一席位。

    這一次,包括社會主義黨在內的其他小黨如預測的那樣,因為沒有希盟的支持而被淘汰出局。在選民心中,由希盟取代國陣組建聯邦政府是一個「可靠而且更有力的選擇」。

    正如我們在先前的分析中所說:應該歡迎普通人或社運分子參選,但他們應有明確的替代政策、綱領和口號,將自己與資產階級政黨區分開,讓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看到如何解決所面臨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由於缺少左翼群眾性政黨,大多數對國陣不滿意的選民只能投票給反對派(希盟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擁有清晰的政治替代方案去反對右翼政黨的獨立候選人,能夠幫助建設工人階級自己的力量。

    社會主義替代一直主張:為了建設工人階級和受壓迫群眾自己的政黨,我們需要一個與親資產階級政黨決裂的、獨立的左翼力量。社會主義黨應該利用他們在選舉中獲得的支持,建設獨立的反資本主義力量,以社會主義替代親資產階級政策。

    社會主義者和工會的新機遇

    希盟政府將受到人民的壓力,並可能提供更多的自由和民主空間。社會主義者和工會可以利用這一點,向工人和年輕人宣傳替代政策並將他們組織起來。

    但是,隨著反對派首次執政,兩黨制會成為有利於馬來西亞資產階級的一種新的政治形式,就像我們在其他許多國家所見到的那樣。希盟可能會有一段「蜜月期」,但如果經濟狀況惡化,也可能受「市場」壓力而違背競選時的承諾,甚至可能實施一些緊縮措施來拯救「市場」。

    希盟政府可能借口國陣和納吉政府留下一堆爛攤子,使它無法履行承諾或者至少要推遲。這種情況遲早會促使青年、工人階級甚至中產階級去反對親市場政策,以及反對這個無法履行競選承諾的政府。

    社會主義者、工會會員和反資本主義者應該在新的政治格局中,利用新取得的民主權利來開拓工人階級鬥爭,爭取群眾支持社會主義政策、反對右翼政治。而且現在也是開始討論建立一個左翼工人階級群眾政黨的時候了。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