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九二二海员大罢工九十周年

──斗争与经验

邓美晶 社会主义行动

1922年的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和香港历史上一场重要的罢工运动,一共有十四万人参与,也是一九二零年代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罢工高潮的起点。罢工的胜利影响深远,推动了全中国工人运动。

海员大罢工后,香港接连出现木匠工人、电车工人、太古船厂工人要求加薪的罢工。由1922至23年一年间全国各地罢工达100次以上,上海、武汉、开滦煤矿、安源煤矿、京汉铁路的工人都先后发起罢工。

罢工也给予之后的抗争如一九二五年的省港大罢工提供重要的战斗经验、建立精密组织、发展斗争策略及培训干部与骨干。

海员生活艰辛困苦

二十世纪初,华人海员受剥削情况十分严重,工资微薄,每月不到二十元,工时平均每天长达十二小时以上。凌辱、打骂及罚金等虐待多不胜数。

一战结束后,通货膨胀严重,民生艰难。 1920年,香港物价飞涨达50%,数万机器工人发动集体罢工并取得胜利获加薪。 1921年,港币再次贬值50%导致物价上涨。直到1922年,米等必需食粮价格上升15%,单身海员已经很难维持生计,要兼顾家庭的工人更是百上加斤。

除受船东剥削,工资极低外,还有另一种剥削称「包工制」,即相似于今天的仲介机构,透过介绍工作赚取利润。海员行业中有所谓「馆口」,因为包工头直接与船东勾结及约定,海员必须透过馆口的包工头找到工作,所以要给予仲介费,找工作时必须给包工头数十至数百元,而得到工作后,海员必须从每月工资中抽取十分之几归包工头所有,如不就范,工头随时可向轮船公司撤换海员。

华人海员受歧视的情况也很严重。华人海员的待遇与白人相差甚远,工资方面,白人与华人海员工资相差比率为十比二之多。住房方面,白人海员一二人一间房,中国海员则要五六人一间,并被派到环境恶劣的房间。

国际主义的影响

第一世界大战之后,正值世界工人运动浪潮汹涌之时,因为世界资本主义贸易市场以及海员行业的关系,使海员们与不同国家​​的工人都有交流,而具有国际视野。

1918年一战结束时,仅在英国利物浦(Liverpool)一地长期居留的中国海员人数达3000人左右。当时中国海员们知道西欧各国工人都有自己的工会维护权益。英国煤矿铁路海员三角联盟罢工(The Triple Alliance Strikes– 即今天英国铁路、​​海运及运输工会(RMT -National Union of Rail, Maritime and Transport Workers)的前身),还邀请到达伦敦的中国海员参加,海员们必受到国际上的工人运动鼓舞。

俄国十月革命后,革命工人夺取政权,中国海员通过与苏联海员交流和游历苏联港口,见到现实中人人平等,工农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更是变得思想活跃,极为仰慕。

因此中国海员既了解工人抗争才能赢得权益,又受到国际主义的影响,明白必须联合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共同反对统治阶级才能成功。

工会的建立及罢工的准备

1920年,发生在眼前的香港机器工人罢工更鼓起海员们反抗斗争的勇气,不少海员工人之前也是机器工人,本身参与过机器工人罢工。为进行团结抗争,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组织。

一九二一年三月,「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简称海员工会)正式成立,孙中山题写会名。当时,香港海员中两位重要活跃分子是林伟民和苏兆征,负责事宣传及组织的工作。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工会刚成立时并未有任何斗争经验,当时海员因为籍贯不同甚难团结,海员中最多的是广东人及宁波人,大家使用的方言亦不相同。此时工会便从小斗争做起来团结群众,例如用工会的名义抗议殴打海员,要求某海员复工等,这些统统获得胜利,群众对抗争更有信心,越来越多海员加入工会。这是组织群众的不二之法,如列宁曾经讲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罢工的爆发

海员们当时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工资问题,因此,不久工会进一步提出增加工资的诉求。一九二一年九月,工会成立半年,向资方提出加薪要求,资方无视。工会于十一月再度提出,资方同样视若无睹。两个月后,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二日工会第三次提出,并限资方二十四小时内回覆,否则发动罢工。

当工会第三次提出要求前,已做好一切罢工的准备。工会组织了「增加工资维持团」负责罢工事宜,另外亦组织如「征求队」、「宣传队」、「防护破坏罢工队」、「交通队」等不同团队以及各个秘密机关。

除香港外,工会亦在广州设立办事处预备工人罢工后回到广州,还在汕头亦另设有罢工办事处。工会在广州预备20间宿舍,购买两个月粮食,并亦开始筹集罢工经费。罢工开始时苏兆征便被选为总务科主任。海员工会还组织纠察队维持广州市面秩序,队员80人,分为8队,非常有组织。根据罢工工人刘达潮忆述,委员会更设有医院,「谁要是有了病,可以到罢工工人医院去治疗。这里简直是一个非常有秩序的新社会。」种种准备可见工会在罢工前期工作上的精密。

更为难得的是海员工会的团结精神和国际主义,工会主动联络中国其他运输工人以及外国海员,还发信到各国的工会要求援助。

二十四小时后罢工爆发,最初有1500人参与,所有香港开往广东内地的轮船包括到广州、江门、澳门、梧州,以及到港的英、荷、法、日、美各国轮船海员统统一致罢工,涉及90多艘轮船。港英政府非常震惊,即晚派官员到海员工会劝告,叫海员先复工,将来再商量工资,工会坚持若不答认条件的话不会复工,一同高呼罢工口号。

翌日,海员乘火车回广州,罢工影响到新加坡,上海等口岸,而汕头海员亦加入罢工。

罢工三日后,香港政府宣布戒严令。于第四日,政府发出通知,提出船主的加薪条件尝试停止罢工,但加薪幅度与海员提出的相差甚远,于是海员决定扩大罢工。

短短一星期内,罢工的海员人数已达6500人,轮船123艘。

罢工作为经济武器的巨大力量

罢工作为工人的强大武器,能瘫痪资本主义的运作。海员罢工瘫痪整个香港经济。香港的地理位置作为一个小岛,本地的生产根本不足够供给53万香港人口使用,所有粮食及一部份日用必需品需从中国内地运来,如梧州的鸡鸭、广州的猪肉牛肉、汕头的水果、上海的纺织原料及服装用品等。海员罢工后,食品供给完全停顿,物价飞涨,可见工人的经济力量。

同情罢工

罢工开始了半个月,直至一月三十日开始有运输工人同情罢工,运输工人的全体罢工令起落货物完全停顿,当时罢工人数增加至三万人以上。那时候,船都不敢停在香港,瘫痪了整个东半球航运。罢工包括运输工人及艇户,,但卸货工人及苦力的加入罢工导致即使有米在仓库也没有人抬出,令粮食供应完全停顿。

港英政府的打压

二月一日,香港政府下令封闭海员工会及其他同情罢工的运输工会,拘捕罢工领袖和工人,将工会招牌拆去,指「海员工会打算陷本殖民地生命于危险之境」。政府软硬兼施,叫华工总会到广州协同中国航业公司向海员工会调停罢工但不果,工会表示对政府野蛮行为反感,誓必坚持到底。

谈判不果,政府又叫东华医院用街坊名义邀请广州海员工会代表到香港商讨,工会提出恢复工会合法性,但政府表示要改变名称,工会坚决拒绝,表示若不恢复工会,加薪也绝无需谈。之后政府又派华民政务司出面,但再一次无果,海员表示要回广州去。第二日,西人商会又找海员代表讨论,谈判数小时不果,海员坚持原来立场,要求恢复工会及加工资。

政府见谈判无果,便派著名的大绅士罗旭初去贿赂工会代表,但被工会代表拒绝。第二日华民政务司又向海员展示公文,但条件与早前内容相同,海员又立即拒绝。从海员与政府及资方三番四次的交涉中可以见到,资方和港英政府站于同一立场。

政府尝试破坏罢工

谈判破裂,香港政府开始尝试直接破坏罢工。政府在上海、菲律宾、印度等招集新工,但从上海招来的一千人,经过汕头时被汕头罢工办事处说服了一大半,只有300人到了香港。海员工会通电各处工人团体请求阻止招募新工,又派「防护破坏罢工队」暗杀招募新工者。罢工海员更提出新的策略,加紧封锁香港,包括扩大纠察队,到各海口去禁止粮食运往香港。

全市总罢工

香港其他工人均同情海员罢工,各工会开联席会议决定一致举行全市总罢工。此时二月中,工人必须等到二月底取得工资才罢工,于是各工会共派出7位代表,到广州与海员工会商议及组织「全港同情罢工办事处」。当时政府为了阻止全市总罢工,利用机器工会(原名为华人机器会,政府控制的机构)向工人宣传若要真正帮助海员,便不应扩大罢工而是应透过经济的援助如捐款,成立「全港工人调停海员罢工会」来援助他们。

群众开始动摇,海员得此消息,在广州的7个代表立即回港制止,海员工会召开大会,一致决议反对调停机关。消息在报上公开后,香港工人终于明白政府的真正目的,并取消了调停会,坚定准备即将来临的罢工。直到月底,工人领得工资后,三月一日全市总罢工爆发,工人开始步行回广州(因政府停止火车行驶)。当时,酒​​楼、邮局、银行、酒店、街市、女仆、厨师、园丁、轿夫、报馆、渡轮、印刷局、面包、牛奶房工人都一并罢工。参与总罢工人数更达14万7千人,占当时香港54万人口的​​27%,全港死寂,歇业者有三十多个行业。街上垃圾无人打扫,粪便无人清理,服务行业俱都罢工,使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都无法维持。 (各行业工人参与总罢工人数见表)

沙田屠杀

三月四日,二千多罢工工人步行返回广州至沙田时,英国军警阻止工人通过,并在没有任何冲突的情况下向工人开枪,造成五死七伤,死因庭裁判更裁定政府动用武力没有过失,并对其表示赞扬。英帝国主义对工人的镇压揭露其野蛮及暴力,视人命如草介。这进一步激发工人更坚决地进行罢工,反对帝国主义,而且引起香港市民公愤并更同情工人。这时,电力、铸造、制模、舵手、汽艇船员、锅炉修理等工会联署,限令港英在48小时内解决海员罢工,否则将发动罢工。

罢工的成功

此时,因罢工而停泊在香港的轮船有168艘,加上帆船和运货工人也一律罢工,香港水上交通完全停顿,市面食物短缺,物价飞涨。罢工导致船公司捐失约500万,1922年全年度香港外洋轮船出入口减少了9%,货运减少了1亿5千万元。

香港全市工人的总罢工显示工人的经济力量,工人因为沙田惨案扬言要扩大罢工,港英政府山穷水尽,只好作出让步。于三月五日答应海员定出的条件,包括以下各项:

1. 实际加薪水平
2. 在广州设立公断处,由广东政府代表,英国总领事代表,西船主代表,华船主代表,及海员代表组成
3. 罢工后复工工人不能加以降职或解雇
4. 船主雇用海员须由海员介绍,避免经手人从中获利
5. 签定雇用海员合约时要有海员工会派人到场,否则无效
6. 海员或海员工会职员不得由无理原因递解出境
7. 恢复海员工会原状,释放被捕工会人员

而且,政府同意恢复原有工会,发回工会匾牌,释放被捕工人,沙田惨案死者每人恩恤金一千元。三月六日当政府送回工会招牌时,罢工全部海员和香港全市工人统统前来庆祝,十多万人挤在街上,高呼「海员工会万岁!」。海员大罢工历时五十六日,至三月八日结束,终于大获成功。

海员罢工与共产党

海员工会罢工期间,工会领导人日常联系广州由第三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华俄通讯社报告罢工消息,又致电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道报》(L’Humanite)请其转达寻求各国工人阶级援助。因此,罢工也得到了国际上很多国家工会的声援。

按苏兆征的说法,在罢工时他们已经开始寻找中国的共产党;联系华俄通讯社,也是因为知道其与苏俄和共产党的关系,这反映当时的工人有意识地寻求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

海员工会罢工期间曾电告中共外围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书记部,请其与长江各海员团体联络,阻止外地海员受雇香港船公司破坏罢工。共产党在上海和北方等地还通过散发传单和劝阻当地工人不受雇声援香港海员罢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又成立上海「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派主席带捐款到香港及广州声援罢工海员。在中国北方的铁路工人更发起「香港海员罢工北方后援会」,曾发出多次通电及文告为罢工海员打气,又捐款援助罢工。

海员大罢工后,包括苏兆征和林伟民在内至少有11名罢工领导人先后加入中共,并成为中共和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干部,苏兆征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等职务。

海员罢工与国民党

罢工的领导者,如苏兆征、林伟民和陈炳生等​​人当时都是国民党员,而且海员工会的建立得到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支援,孙中山亲自命名工会名称,并撰写了工会匾牌。但海员罢工本身是工人自发的经济斗争。

国民党一方面是罢工工人与港英政府间的仲介人,另一方面对罢工财政上的支持很大。因陆续回广州的海员不下五万人,再加上同情罢工的运输工人及香港工人,当时由军阀陈炯明控制的广东政府每日借出数千元,总共十万元支持罢工。陈炯明之所以这么做为了赢得工人民众的支持和孙中山争夺领导权。同一时间孙中山在广西忙于准备与北方军阀作战,所以只是表示同情​​工人的罢工和支持他们的经济主张。

可见,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炯明都不准备与港英政府直接冲突,国民党支援罢工的目的是意图煽动民族主义来动员群众反对帝国主义,显示小资产阶级政党在激进的社会运动中对工人运动表示支持以及利用工人运动来赢得群众对自己的拥护,但同时又不愿看见工人阶级真正掌握去权力,而习惯与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进行妥协。

罢工的斗争经验与教训

大罢工当初发起的动机只是纯粹的经济要求,但罢工过程中却由经济上的斗争扩大为一次反对英帝国主义殖民的政治斗争。当时中国航运业几乎全由外国资本经营,中国资本远洋船一只也没有,在沿海的内河船则也不到外资公司的三分一。由于罢工重创香港经济,港英殖民政府被迫向中国海员屈服,因此使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象征。

而且,此次罢工的胜利使中国政府把罢工非法的法律条文取消。所以,香港的海员大罢工不仅是赢得经济上的胜利和对工会的认可,并且也从法律上赢得了罢工的合法性。

这次罢工的胜利有众多原因:

第一是客观条件,当时世界工人运动浪潮汹涌,工人阶级意识高涨,正值俄国十月革命工人夺取政权,而中国内外均有罢工发生,抗争的热潮有利于工人运动。

第二是海员行业的性质,使海员们受到国际主义的影响。

第三,是海员工人和各行业工人间的团结、组织及一致性,领导坚决,工人拒绝作出任何妥协是罢工成功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第四,是其他工人阶级的声援,尤其、运输工人及全港工人的同情罢工和外地海员工人拒绝为香港船公司工作。

第五,是工人由下而上的组织,当时在广州的罢工总办事处民主地选出代表组成罢工委员会及各机关部门,民主地进行决策,并由工会代表代表工人到香港进行谈判。

罢工虽然获得胜利,但结果是少数工贼陈炳生等人为了个人利益篡夺了工会的权力,而且贪污公款。这对现在的工运也还是重要的教训。如何实现民主公开地管理工会,防止工会官僚化,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工会领导只能领取普通工人的工资,能随时被基层会员召回,通过基层选举及集会限制领导层专权。

今天的工人斗争

曾有言论指香港的工人是天生奴才,没有丁点战斗性。回顾九十年前从香港海员工人的斗争可以看出其实工人的阶级意识一直存在,只是欠缺一个可信任的领导及组织。海员大罢工亦反映出需要一个坚实的工会及政党的重要性,就像托洛茨基所写,「没有指导的组织,群众的能量就会飞散去了,像没有包藏在活塞箱中的蒸汽一样。但是推动事物的,不是活塞或箱子,而是蒸汽。」

今天之所以没有大型工人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历史上社会民主派以及斯大林主义的背叛,特别是在1990年代苏东剧变和中国资本主义复辟后,世界性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历史性低潮。工人运动缺乏真正斗争和领导工人的工会与政党,所以可见的只有零散的罢工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组织及准备。

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并具有社会主义纲领的群众性工人政党,组织工人阶级并取得群众支持,燃点工人的斗争意识,发动工人抗争。所以,社会主义者当前需要由小斗争做起,逐渐提升工人的意识;毫不畏惧地推动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的发展。

参见书目

《中国职工运动史》,邓中夏
《香港工运史》,周奕
《回忆香港大罢工前后》刘达潮
《俄国革命史》,托洛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