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经济奇迹”- 新自由主义给群众带来的噩梦

强行迫迁、贫穷线工资和压迫是数百万人面对的现实

工国委菲律宾记者

自贝尼格诺.阿基诺(Benigno Aquino)2010年就任以来,屡见社会上吹嘘菲律宾出现“经济奇迹”和GDP高速增长。这也早已不是新闻。上届的阿罗约(Arroyo)政府即使经历过腐败丑闻和政治危机,合法性一度遭到质疑,但当时的GDP增速不过也与现在大体一致。许多国家政府及世界银行等机构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肆宣扬菲国经济增长,却从不引导人们关注增长背后的本质,以及不平等现象不断扩大的事实。GDP数字往往忽略了这将事实。

而真正的变化是,出现越来越多大规模房地产投机行为、采矿投资及工商业园区开发。这些领域的劳工权益很少受到重视,甚至完全没有保障。随着它们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阿基诺政府趁机大肆帮助国内外资本家及其政府盟友壮大势力,同时酝酿着修改宪法,从而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去规管化和扩大私有化。

贫富差距扩大

阿基诺的政策延续了往届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大型基建的公共投资增加,但社会服务投资减少。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被外判,政府通过所谓公私合作伙伴协议,拨款数百万以确保投资。但GDP增长的同时,工资水平并未得到改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2013年第一季度,菲律宾GDP增长速度超过中国,但之前一年里,80多万农民失去生计,渔民和非技术工人的命运也是如此。另有约2万6千名专业人员、准专业人员及技师失业。

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菲律宾的制造业和农业仍然十分疲弱,经济增长主要集中于服务业。这使得首都马尼拉及宿雾等中心城市从中获益,却更加深了地理和社会不平等,令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高薪。

菲律宾也是东南亚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2009年,底层的70%菲律宾家庭(约6,500万人)日均生活费用约为104比索(2美元),刚刚达到世界银行设定的贫穷线。

而排名前40位的菲律宾富人的净资产从2010年的27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74亿,增幅超过40%。这几乎相当于GDP的五分之一。该40人名下的公司掌控了菲国经济的主要增长领域,包括房地产、港口、基建、贸易、能源、水资源、电信、运输、采矿、银行金融及食品饮料等行业。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在APEC会议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在APEC会议

贫穷线工资

劳工合约化、结构性失业、低薪以及镇压工会使得劳动环境长期缺乏保障。真实失业率为几十年来最高之一。政府统计的失业率只有7%,而其他数据来源估计失业率为10.5%,即有440万人失业。此种估计更为实际,其将消极失业与就业不足人群也包括在内。

实际工资已由于通货膨胀及基本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而长期停滞不前。对一个五口之家来说,最低工资仅为预计最低“维生”工资(23美元)的一半。每日最低工资由于2012年由446比索(9.9美元)增加了10比索,但仅限于马尼拉大都会及首都圈地区,而这些地区的薪水已经比其他省份高出50%以上。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2011至2012年,劳动生产率增长5.3%,每日基本工资仅提高了3.6%。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菲律宾人均月薪为2,163港元,在全球其中72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即使在一些“正规部门”,随着不定期合同与临时合同常规化,贫困状况愈发严重。农业工人的贫困率为43.2%,产业工人为16.5%,服务业为11.1%。

尽管薪资水平已经很低,政府仍新制定了一种双层工资制度,包括法定的强制性底层工资(低于最低工资)和由工人“生产效率”决定的绩效工资,这部分则由雇主决定。全国16个地区中已有11个开始实行该制度。

这一切还同时伴随着教育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今年高等教育学费平均增长了8.5%,私营化使得基本医疗服务极其昂贵。

对基本商品实行的价格控制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调查显示,2011年有1,910万个家庭由于收入过低吃不饱饭。总的来看,底层三分之一人口消费的基本商品价格(尤其是食物和大米),在2003年到2012年间,每年几乎增长6%,高于全国平均通胀。

为缓解贫困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政府的“扶贫旗舰项目” - 有条件汇款(CCTs),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计划本身也陷入债务负担中,负债累累并受到腐败指控。此外,该项目的资金将从2015年开始缩减。

贫民窟和土地掠夺

由于公共房屋严重匮乏,城市贫民窟人口从1990年的1,620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2,390万人。政府数据显示,42.3%的城市人口居住在贫民区,马尼拉大都市居民中有四分之一(即270万人)住在非正规住房中。贫民区往往建于退化的公共用地、垃圾场、沿海地区,或是主要水道和交通枢纽地带,阻碍高利润商业项目的进行。

政府往往通过暴力拆除贫民窟,迫使居民搬迁,但由于重新安置地距离工作地点非常远,人们的生活极其艰辛。

总之,有人没有可能买得起自己的房屋。无数人无家可归、失业,非正规住房被强拆,土地全部被用来建新的高档社区、大型购物中心、矿场和赌场。

工人权利受到打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以及解除管制规定,使得菲律宾的工会组织不断被削弱。目前只有10.6%的工人是工会成员,或受到集体谈判协议(CBA)保护,服务业工人的情况更差。

阿基诺政府拒绝将最低工资全面小幅提升125比索(2.78美元),政府政策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加强“三方代表制”(政府、工会、雇主)来确保“产业和平”。2013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强制命令工会解决(或者说镇压)劳资纠纷,实际上就是要工会被迫与管理层调解。法律还要求工会与雇主签订三十日协议,令其在罢工前遵守一系列要求。

近几年,劳工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实施效果很差,且在高失业率的大环境下,人们普遍害怕失去工作,更加削弱了工人的反抗能力。每年平均近百名工人被捏造的刑事指控所起诉,雇主往往违反集体谈判条款,或从一开始就阻止工人取得该协议。参与罢工及组织纠察队常被禁止,违者被迫休假或遭解雇,并且会受到警方镇压。

不过反抗依然存在。2012年,菲律宾棕榈油种植园公司(FPPI)工会组织近千名工人罢工,以改善薪水低于最低工资的情况。据报道Express Coat公司和工业区的工人也进行过类似罢工。

然而,虽然有尝试过,这些行动在极大程度上是分散和孤立的,工人们往往不能联合起来,也未能通过组织全国性罢工构成有效的政治威胁。

可能最近乎能构成有效政治威胁的就是“五一劳工运动”(KMU),它是一场受到菲律宾毛派共产党(CPP)影响的民族民主运动,靠拢菲律宾最大的左翼政治阵营。菲毛共主张“人民持久战”的战略,以军事组织新人民军(NPA)为先锋。然而,菲共对其眼中的黄色工会采取宗派态度。菲毛共错误的政治观点体现在其呼吁工人离开工作地,拿起武器加入农村的新人民军。

描绘菲毛共国家民主阵线的壁画
描绘菲毛共国家民主阵线的壁画

左翼的分裂与重组

菲律宾左翼有着长久而复杂的历史,其中一些主要组织可据其在90年代早期菲共分裂时所选择的立场进行大体划分。

重申派(RA

支持时任菲毛共主席何塞.马利亚.西桑“重申我们的基本原则并改正错误”,继续坚持通过新人民军实现“人民持久战”这一毛主义概念。随后迫害及处死拒绝派(RJ)的前菲共党员(见下文)。

菲共-新人民军(或重申派)主张两阶段革命论 - 先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基于重申派对菲律宾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分析。在目前最大的左翼联盟“民族民主阵线”下,菲共通过一系列合法阵线将工人、农民、本地人及其他社会部门组织起来。

重申派积极参与关于当前社会议题的活动,并在大学校园的年轻人中实力最强。但过去几年,重申派与其所谓“进步的”或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地方统治者结盟,令新人民军的群众基础已较80年代巅峰时期大为削弱。虽然在经济最恶劣的地区仍有零星的新人民军活动,但其武装人数已减少到4千至5千人。其高层领袖也于今年被捕,使组织受到动摇。

除了在农村拥有一些分散的阵地外,重申派整体上并没有得到广大工人阶级的支持。由于他们对其他左翼团体采取宗派立场,加上在运动中与菲共靠拢的团体,总设法在运动中掌握全权,令其无法获得大量追随者。此外,鉴于游击战的特点和国家镇压的现实,其组织方式往往是等级式和官僚式的,几乎完全否定知识上的思考,仅由上级下达命令,缺乏内部讨论和辩论。政治口号也十分单一,群众运动大都演变为针对狭隘政治目标的大喊大叫,对象仅局限于某些政治家和总统阿基诺,而没有升级至对制度的批判。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词语从未被公开提及,这些词汇仅留给干部的学习小组。

然而,改变的迹象依然存在,尤其在探寻新思想的年轻积极分子中间。重申派缺少的是一个激起真正希望的政纲、扎根于内部民主,以及一种激进主义 - 不是以暴力程度为标准,而是致力于一场属于工人阶级、由工人阶级领导的独立斗争。菲共的内部政治并非外表那么一贯的,但只有彻底从其内部决裂,才能带来改变。

拒绝派(RJ

自菲共90年代初分裂以来,拒绝派进一步分裂为许多其他派别,包括劳动群众党(Partido Lakas ng Masa)、Sanlakas、劳动者党(Partido ng Manggawa)、工人改变团结阵线(Bukluran ng Manggagawang Pilipino)等。这些组织对菲律宾采取“半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较倾向产业工人。

其他早先属于拒绝派的团体,如并肩党(Akbayan),已彻底转为右派,并从此改为支持阿基诺政府,其关键成员更在政府部门得到优越职位。

革命工人党(Revolutionary Workers’ Party)是少数公开宣称自己是托派分子的左翼组织之一,与第四国际(USFI)有关联,活跃于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

200起法外谋杀

自阿罗约就任以来,国家对左翼和工人运动的打压有所减轻,但只是相对而言。

菲律宾人权组织“人权促进阵线联盟”(Karapatan)记录了超过200起法外处决、221起失意杀人、104名酷刑受害者,还有自阿基诺就任以来,4万多人由于政府军事行动被迫迁移。受害人中有多位记者、工会领袖,以及左翼组织者和支持者。最近就有一名棉兰老岛大学的学生领袖在与菲律宾军方的冲突中被射杀。

有权势者及有人脉者依旧会得到赦免,腐败案件和政治谋杀案永远毫无进展,案件目击者被光天化日之下处决,毫无公平正义可言。自2010年以来,已有四名马京达瑙大屠杀的目击者被杀。该场大屠杀中58人被地方军阀绑架并杀害。

尽管左翼在前进的路上阻碍重重,同时面临着复杂分裂的内部环境,但菲律宾在资本主义统治下呈现出的残酷现实,终将在未来创造出新的机会,并通过真正的社会主义分析和替代方案,在政治上重新武装工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