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學債與貧窮
丽芬 社会主义行动
“状元”丶”尖子”等字眼,每缝七月考试放榜都会遍布报章头条,彷佛正在告诉我们这些”菁英”的出类拔萃就是未来社会的典范。灌输式教育制度生产这一小撮”菁英”,同时也制造了为人垢病的学习文化。学生创意思维被扼杀,学习态度往往被动,变成考试机械。香港商业化和私有化的教育制度令学生面对重重考试功课压力丶债务缠身,”精英教育”和巿场主导排除学习能力和经济能力较低的学生,扭曲平等教育的原意。资本主义制度令社会裹足不前,学生在这制度下成为牺牲品。
巿场化与学生自杀率飙升
香港青年协会最近访问了3,000多名中学生及大专生,发现有超过一半人有抑郁的情绪问题,平均每9.3日就有一宗青年自杀个案。政府自2004年开始推行TSA系统评估,社会一直存在极大反对声音,家长指TSA令学生不停操练试题和加大考试压力,有研究更显示因此而造成的幼稚园丶小学和中学生每周平均学习时数增至62小时。
林郑政府漠视社会反对TSA的声音,重推小三TSA考试,目的是利用高压考试制度将学生分成不同阶级,并且迫使学生在课外参与私人补习,促进每年数十亿元的补习市场获利。
教育开支不足
香港拥有庞大盈馀,但是投放在教育上却非常吝啬,教育占政府的总开支由2008年的24.7%下跌至现时的17.8%。教育占本地GDP的比率上更是只有可怜的3.3-3.4%,对比起英国和芬兰等欧洲国家的5.4-7%,香港教育只能与危地马拉丶毛里裘斯等国家齐名。
每年大学的资助学位只有15,000个,只是报考人数的一半,令未符合条件入读资助学士学位的学生”被迫”走向自资院校市场,承受昂贵的学费,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只能借贷求学。但从各大专院校的财政报告显示它们每年盈利达数亿元以上,根本与”学店”无异。教育质素远高於香港的国家如芬兰丶德国都提供免费教育,实行小班教学,其他欧洲国家如瑞典丶丹麦的大学教育也是全免学费。这都能提高教育质素,并保障每名学生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中小学教育私有化
除传统资助学校外,政府实行另有一种名为直接资助计划(直资)予私立学校发展,直资学校现时在港共有61间。过去数十年,传统名校纷纷转为直资,觊觎其可享有收生和索取学费等自由。直资学校每年学费可由9,000元至超越100,000,这根本完全脱离一般基层家庭可以负担的水平。可见私有化的教育制度扭曲平等教育的原意,变相教育成为富裕家庭才可承担的权利。
“国际学校”数目上升
去年,”国际学校”数目达到51间,当中有15间收录本地学生数目多於政府规定的三成上限,更有学校的本地收生占总学生的七成以上,这教人质疑”国际学校”的定义。”国际学校”的本地学生比例上升,这与”国际学校”有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和不用跟随本地学校严苛的教育制度有关,但”国际学校”学费却绝非一般家庭可以承担,能入读的学生非富则贵。而政府一方面向外宣称本地学生数目不断减少而合理化其”杀校”政策,但却不愿推行小班教学。
香港政府实行新自由主义,大力削减公共教育开支,为大财团的私有化和巿场化铺平道路,基层巿民接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自然制造跨代贫穷,学生自杀数字飙升等社会危机。社会主义者认为只有透过群众抗争,反对教育私有化及商品化,要求取消所有学债,将教育全面公共化,大幅增加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免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