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复辟后,同样陷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瓶颈,而帝国主义战争根本不是解决方案
李甬 中国劳工论坛
近期,国内网民交流讨论社会性议题的话题中,常常提及到一个概念——“内卷”。广义而言,这一概念往往会被用于解释国内各行各业以及各领域出现了过度内部竞争而造成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
然而,网络上对“内卷”的讨论非常广泛,套用这一概念的情境亦非常多元——从日常生活琐事、到就业和职场竞争、乃至国内“决定人生”的高考,都能套用到这一概念上。但吊诡的是,每个人对“内卷”这一概念却有着不同的定义。
“内卷”
首先应当厘清“内卷”的定义。普遍都知道“内卷”(involution)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被引入社会学当中,源自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 所指的是当社会到达某一阶段后却无法进一步向更高阶段演化,而是只能在当前水平下复杂化的重复再生产,缺乏创造性。换言之就是量变不断累积,却无法达成质变的一种状态。
而这一种概念套用在中国国内,最容易引发广泛共鸣的就是高考制度。中国高考被视为典型的内卷,原因而是在于为了在庞大的考生人数中进行淘汰和考核,受制于全国课程大纲又不允许试题和考生跳出大纲这一框架,因而只能将考试题目和内容趋于无意义的复杂化,使得考生被考核的层面往往不是学术水平或创造性,而是对各种出题手法熟悉与否和考生的答题技巧。
然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而引伸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得教育当局必须以一个全国统一的高考课程大纲所为统一的考核准则,否则落后省分和地区的考生根本无法竞争,高等教育名额必然进一步向发达省分和地区倾斜。
在就业和职场上,这种情况则最常体现为“向下竞争”的加班文化。在资本家鼓吹“奉献”“奋斗”等等的措辞下,工人通过更多的无偿加班等途径以“证明自己对公司的价值”,996这种公然违法的工作条件更成为了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常态。这种工作强度和时数的不断叠加亦是内卷的典型形式。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新鲜事物,日本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早已进入了这一阶段,有着大量工人在工作岗位上“过劳死”的案例。
在中国,其实这一状态的因素在于当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复辟,市场的利润率趋向饱和后,资本本身亦同样开始进入“内卷”状态。在中国,一个有利可图的新行业可能往往只需一年半载就会吸引大量寻求增殖的资本迅速一涌而上,挤满甚至“压坏”行业的生存空间。如几年前的共享单车行业,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可见,这依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体制下市场利润饱和而资本加强对内剥削的老问题。
网民试图用“内卷化”一词综合各种社会衰败的现象,反映民众对社会停滞不前、无发展机会的不满,为自己的生活困境及暗淡前途提供一个客观解说。可见中共的官方宣传权威受挫,使社会意识的出现真空,各社会阶层正在寻找答案。社会开始有集体的独立思考,认知到社会制度出现问题,而不再盲目接受统治阶级的洗脑宣传,已经足够令中共有所恐惧。然而,这可让革命思想有更大酝酿的空间,但也可以形成右翼民族主义的思想。
“入关”
突破这一困局的想法同时亦被大量争论,其中包括所谓的“入关论”。这一充满国族主义的念头将现时中国比喻为十七世纪中期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所统治的女真政权“后金”,而把美国比喻为挤压女真族生存空间的“明朝”。认为中国应当像当时的后金一样“入关”,“征服大明”。而这其实也不过是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战争说辞的“中国式”翻版,以战争手段为资本掠夺和打开国外市场,占据世界资本市场更高更有利的位置。希特勒亦曾叫嚣“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最终剑没能为犁取得寸土,倒是丢失了更多的领土,并给世界带来了死亡、破坏、衰退。
因此,现时的情况是中国资本主义复辟后,同样陷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瓶颈。 而历史早已证明,帝国主义战争根本不是解决方案,只会为工人群众带来最恐怖的苦难。因此,跳出这一困局的方法,就是组织起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团结国际上的工人阶级,实现世界革命,彻底推翻资本主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