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之死显示反习情绪加深

合肥人潮聚集,悼念被习近平边缘化的前总理

中国劳工论坛 报道

68岁的李克强死于心脏病,触发中共独裁政权庞大的网络审查机器再次与群众进行较量。对于中国群众,网络是可用来表达自己观点的唯一半合法渠道。李克强于2013年至2023年3月任中国总理,名义上是中共党国官员中权势仅次于习近平的二号人物,他于10月27日在上海离世。

而在过去两天,李克强在安徽合肥故居外有至少一万人排队献花悼念,故居门外鲜花堆积如山,甚至一度令市内鲜花脱销。伴随鲜花的悼念卡上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引用李克强离任时所说的“人在干,天在看”。这句话对习近平而言具有相当的挑衅性,甚至可以说是一句诅咒。突显了民众正利用悼念李克强来表达对习近平的强烈不满。

中共审查机器立即开足马力,下令各国家机关和媒体封杀对李克强“评价过高的言论”。这些在网络上流出、发布的秘密审查指令,要求所有媒体对明褒暗贬的“低级红高级黑”言论保持警惕。一篇声称李克强在上海被送错医院(被送去中医院,而非心脏病专业医院)的文章被审查员移除。

马来西亚歌手梁静茹的歌曲《可惜不是你》被许多人在网上转发,以此表示抗议。去年,前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去世时、以及再几个月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时,也曾发生过网民分享这首歌的情形,令这首歌在中国每隔一段时间就遭封禁。这一现象很显然突出了在中国已形成的强大反习情绪。

微博话题“#该死的不死”很快就遭封禁。其他网民也开始上传李克强的视频或语录,带有含蓄的批评意味。其中一例是李克强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访问武汉的新闻片段,他前往武汉视察的时间比他的老大习近平足足早两个月。另一例是李克强在2020年全国人大记者会上透露,中国有6亿多人口月收入不到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租房都困难”。那次讲话是正在进行、但很大程度处于幕后的中共内部权斗的一部分,李克强的团派想要戳穿习近平自夸的“脱贫”说法。

深重的不安全感

现时对李克强逝世哀悼与讨论的压制,反映习近平政权在感知到社会上很大的不满情绪之时,有着深重的不安全感。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中共陷入了历史性的经济危机,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处于“生命维持”状况。多达一半的25岁以下青年失业,而习近平政权禁止相关数据的发布。根据凯投宏观的估计,去年中国家庭净财富减少了4.3%。所有社会阶层都变得更加贫穷,而工人阶级始终是承受最大代价。

大学自然是当局特别“关照”的对象,去年一系列抗议(有时被称作“白纸”运动)后尤其如此。当时,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一场致命火灾,加上人们对严酷的封城措施的怒火不断累积,引发了这一系列抗议。如今人们显然担心,李克强之死同样会成为引爆群众对于社会、经济问题不满的导火索。2022年的抗议是中国自1989年以来最广泛的一次,抗议也提出政治诉求,包括要求习近平下台,但抗议很快就被镇压。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海南大学发出通知,警告学生不要在网上发表李克强之死的相关言论。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一位学生辅导员匿名向《南华早报》表示:“不希望学生自行组织悼念活动,因学生可能过于冲动,导致发生三十多年前那样不必要的风波。”

中国素有“以悼念死者来批判生者”的传统。这就是1989年中共前领导人胡耀邦突然离世后,爆发的群众民主运动的最初表现方式。1976年,尽管时任总理周恩来于1月去世,但3个月后的4月4-5日清明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群众示威,反对清除悼念周恩来的花圈、标语等物品,反映了群众对毛政权的愤怒。

被边缘化的人物

随着习近平越来越多地集权于自身,李克强及其国务院逐渐被习近平边缘化。一党专政转变为一人独裁。如此加强威权控制的过程,现在因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加剧,这也解释道为何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对李克强有期望。对于李克强的哀悼并非出于他是谁,而是出于他不是谁。

在某些方面,李克强个人象征着习近平统治的残暴。他沦为次要人物,影响力远不如朱镕基、温家宝等前任总理。甚至他自己身为总理的讲话有时也会遭到审查,或者被丢到报章最后几页,有关他出席公开活动的报道也是如此。倘若中共二号人物也是威权控制的受害者,那么普通公民还能有什么自由呢?

李克强有时会以一种很谨慎、隐晦的方式,表达整个社会和统治精英内部(包括最大的约200个中共资产阶级权贵家族)对习近平统治与日具增的不满。这些不满远远未达到组成一个有相互协调且认真的反习反对派。在中共内部权斗中,李克强所属的团派惨遭习近平击败,这一点生动地在去年中共二十大上体现出来。现在,团派已经在作为统治机关的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中没有代表。团派元老、前中共总书记、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二十大上被公然羞辱,并被“搀扶”离场。

李克强代表的是什么?

李克强在中共政权内部所代表的,是经济自由主义派的残余、邓小平“改革开放”方针(资本主义复辟得以实现的途径)的支持者,以及对习近平的“脱钩”、“自力更生”、升级与美帝对抗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政策感到不满的那部分资产阶级。

这些力量在过去十年中变得越来越弱,并不是因为习近平的政治技巧,也不是因为李克强或其他团派领导人的个人缺陷,而是反映了在客观的社会与经济层面,中国资本主义需要加强独裁统治、及更加民族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向。与更早起步、更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竞争时,像中国这样的“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其自身固有的弱点,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

中国资本家需要的,不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并且日益脆弱)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独裁统治保护他们,令他们免受敌人(包含其自身)的伤害。“新皇帝”习近平的个人集权的根源,便在于这些社会矛盾。

回归毛时代?

2022年8月在广东考察期间,李克强说“黄河、长江不会倒流”,暗示要延续邓小平所制定的(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开放”政策。40年前,广东被视作资本主义复辟的摇篮。自李克强离世后,他这句话被广泛分享。这句话意味着对习近平加强(资本主义)国家控制、背离邓小平的“改革”的批判。这句话也显示在缅怀李克强的浪潮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思想。尽管反习情绪普遍,而且愈演愈烈,但目前广大群众还不清楚应该有什么样的替代方案。

习近平的威权及民族主义政策被一些批评者描述为倒退回毛时期。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毛泽东政权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是资本主义的。在1980年代资本主义复辟之前,中共党国是一个效仿苏联的斯大林主义独裁政权,建立在极其官僚主义的国有计划经济基础上,但它能够引入重要的社会及福利改革——这些随后被资本主义摧毁。

如今,习近平政权利用一些表面言辞及徽号,并谈及资本主义复辟前时期,从而合理化独裁统治与镇压,但这些做法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益。这并不意味着回归免费基本医疗、住房补贴或废除资本主义。今天的许多哀悼者都引用李克强有关改革开放的讲话,一部分是因为邓小平的资本主义复辟议程被普遍、错误地与反对习近平的所谓“毛主义”(被视为将中国拖回贫穷和落后状态)混为一谈。

马克思主义者密切关注中共党国内部的权斗,因为这能够让我们局部(以一种很扭曲的方式)窥见对中国社会聚积的庞大社会压力。中共各派及领导人都不会带来任何前进的方向,他们没有一个是站在工人阶级一方的。他们的权斗关系到如何掌控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包括寻求“最好”的方式维持中共独裁统治、避免革命的挑战。

通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习近平政权可望成功抑制李克强之死带来的政治影响,避免群体性事件的触发。但由于中国严峻的经济发展轨迹,以及日益残酷的独裁统治,爆炸性社会不满的进一步累积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