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讀中共高層換屆以及新領導對“深化改革”的重視
文森特·科洛,中國勞工論壇(chinaworker.info)
中共新的總書記習近平,毫不遲疑地建立起一個熱心於所謂的經濟改革的領導者形象。經濟改革在中國是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代名詞。這受到了海內外商界領袖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這新上任的獨裁者享受暫時的“蜜月期”。直率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吳敬璉讚揚新的領導人,“重啟改革議程,啟動我們改革的再出發”。儘管在習近平統治之下,有支持深化經濟改革的言論,但是沒有任何即將放鬆政治管制的跡象來印證這些言論。相反,儘管作出了一些反腐姿態的廣泛宣傳,新政權同樣採取了新措施控制社交媒體和互聯網。《人民日報》(2012年12月21日)以典型的奧威爾的風格評論“‘管一管網路亂象’是許多老百姓的願望”。
習在12月對廣東省進行了五天訪問,作為中共總書記第一次離京視察,最明確地表達了他的訊息。習的旅程有意地模仿1992年鄧小平著名的“南巡”。當時,鄧小平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宣佈“不會回到計劃經濟,全中國應該向’南方學習’”。2012年習的“南巡”賦予了鄧小平式的象徵意義,其中包括和在當年“南巡”中陪同鄧小平的四名退休官員見面,向深圳的鄧小平雕像敬獻花圈的儀式。作為對之前胡溫領導層言論的迴響,習呼籲“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制度,改變政府職能和加強法制”新華社引用習的講話,“ 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中央有關部門要進行認真研究,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加強法治等措施來解決。”
陪同習南巡的是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不久被晉升,而由被稱為“小胡”的胡春華接任其廣東省委書記職務)。由於總理溫家寶將於2013年3月退休,汪洋被視為中共黨內主要的自由主義旗手。雖然汪洋沒有進入政治局常委——党國的權力核心,但毫無疑問,南巡額外向汪洋本人及其支持者確認了其地位。香港中文大學的自由派評論員林和立指:“ [習近平] 向外界表達的訊息是‘我是鄧小平的繼承者,我不是保守派的。’”
習強調他自己和廣東——中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搖籃——的聯繫。習的父親習仲勳在1978-1981期間任廣東省長和省委書記,而習的母親現仍居住在廣東。在改革開放初期,習仲勳是鄧小平的關鍵盟友,幫助鄧對抗政府官僚中的毛主義的一派。習仲勳參與創建了深圳“經濟特區”,這是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之後複製到中國其他地方,後來還“輸出”到亞洲等地區的低工資經濟體。經濟特區被用來吸引跨國公司的投資,逐步削弱工人權利、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用“有效率的”血汗工廠替代“低效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在出口領域)。
重新排列“泰坦尼克號”甲板上的椅子?
在11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大上,習近平晉升,新領導層組成揭曉。在此之前的數月,就常委人員組成(從9人減少到7人以“提高決策效率”)上,發生了數十年來最激烈的內部派系鬥爭。高層的分裂預示了未來革命的激變。美國評論家裴敏欣對十八大新產生的領導集體充滿疑問,“這一整場精心編排的演出是否類似于重新排列泰坦尼克甲板上的椅子。”
有趣的是,裴敏欣在《南華早報》(2012年12月22日)的文章稱:“但是那些相信中國可以無視專制體制內部退化和歷史上一黨政權垮臺的記錄的人,可能從閱讀(瞭解革命的)托洛茨基的著作中獲益。獨裁者在他們倒臺前看起來堅不可摧。但是托洛茨基提醒我們,一旦他們被推翻他們的倒臺將被視為不可避免的。”裴敏欣,並不是托洛茨基主義者,並不是唯一一個警告中國革命的聲音。在中共統治圈內部,由越來越多的危機感。據報導,黨內領導人對《舊制度與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的需求激增,這1856年的本書是亞曆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對於法國大革命的研究。根據《金融時報》的加米爾·安得爾裡尼(Jamil Anderlini)稱,候任總理李克強將這本書視為一個警告:“ 德·托克維爾指責引發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部分事實是,資本階級在群眾中激起嫉妒,而貴族受到蔑視”。
胡溫時代
2012年對中共政權來說是“可怕的一年”。經濟急劇減速,債務危機惡化和反政府情緒上升,在中共“團結”的外表上出現了二十年來最嚴重的裂縫。乍一看來,在刻意宣傳的中國經濟“奇跡”下,這一轉折是不相稱的。表面看來,即將離任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的領導層至今最卓越的高速經濟增長。以美元計算,中國GDP在胡溫時期(2003-2012年)為之前的四倍,年均增長為10.6%.
十年前,英國、法國、德國以及日本的經濟產值都大於中國。而中國今天遠遠超越了這些經濟體。在2012年,據總部設在巴黎的經合組織,中國將超越十七國組成的歐元區,擁有更大的全球GDP份額,並有望在未來十年的某個時候超過美國。在胡溫時期,中國電力消耗為之前的四倍,高速公路網超過之前的三倍,私家車擁有量為之前的八倍。財富500強(以收入為標準的世界領先的公司的名單)中的中國公司從11家上升到79家,僅次於位於第一位的美國。
然而經濟增長的蛋糕,並沒有被廣泛的民眾分享。群體抗議增加,估計在2010年有18萬起,這是群眾不滿達到沸點的跡象之一。胡溫政府的親資本主義政策擴大了貧富差距,現在以成為亞洲最嚴重的貧富差距。當胡錦濤上臺時,中國還沒有十億美元的億萬富翁。而今年有251人,僅次於美國,其中7人作為代表參加中共十八大。同時,幾乎5億的中國人靠每天不高於兩美元的收入生活;據世界銀行報告,半數中國人口很難獲得基本的安全飲用水。
太子党的崛起
中共政治局常委有史以來第一次被太子党(中國的“紅色貴族”)主導。和習一樣,他們是毛時代前中共領導人的後代,在今天的中國,他們的家族關係賦予了他們難以想像的權力和財富。七人組成的政治局黨委中有四人是太子党:習近平、張德江、俞正生和王岐山。這代表了中共高層一次顯著的變化,這將對政權未來走向發揮重要的作用。在(2007-2012年)上一屆9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委中,太子党只佔據三分之一的席位。
“許多國家都有權勢家族,但是在中國,這些大家族正在變成政商兩界的主導力量,”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呂曉波說。
國家主席胡錦濤(2013年3月將國家主席的職位移交習近平)的派別,看起來是政府權利鬥爭主要的失敗者。胡的“團派”是非太子党官員的主要派別,他們在官僚機器中爬升到現在的位置。團派在新的常委中只有李克強一人,他是領導層中的二號人物。
習近平不僅僅被確認總書記的職務,而且胡錦濤同樣向他移交了控制軍隊的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軍委主席一職提供了關於2012年內部權力鬥爭更多的線索。胡的前任江澤民在2002年卸下總書記的職務時,拒絕放棄其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以平衡胡錦濤和團派的影響,直到兩年後才卸任。江是“上海幫”的老大,“上海幫”有時也被稱為“太子党”派別。
中共黨內主要有兩大派別,但是也有一些其他更模糊的派別界定。甚至“專家”也對一些關鍵人物的派別歸屬有不同的意見。不是所有在常委的太子党是江派的成員,但是張德江和俞正生屬於江派,而張高麗雖然不是太子党也屬於江派。中共內部派別並不是以清晰的政治界線(關於理念和政策)劃分的,而更多地反映了更加陰暗的密謀,相互保護,劃分對不同領域的控制。十八大後展現出的對習和他團隊的團結,並不意味著中共派別鬥爭的終結,而不過是不同勢力之間評估狀況而暫時休戰,以謀劃下一步的行動和等待新領導層的第一個動作。
習近平曾經接近江派,但是走出了一條獨立的道路,特別是在2007年十七大他被指定為胡的繼任者之後。習是競逐候選人中唯一同時受到主要派系接受的人選,如果一派試圖強行任命自己的人選,將有可能爆發一場全面的“內戰”。習顯然利用這一形勢,在新任班子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這大概解釋了,關於胡錦濤卸任中央軍委主席的協議,以及將常委人數從九人減為七人的決定。這兩個決定很可能將更多權力集中在習近平的手中,但習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還有待觀察。
現在仍然不清楚其他權謀的幕後交易。特別是關於經濟政策(將強“改革”)的輪廓,和新政府中最高職務的派系分佈。儘管胡的團派在常委席位中失利,其以至少9席成為25人的政治局中最大的派別。團派成員總體更加年輕,因此被預計將在2017年的領導層換屆中被提升。
權力鬥爭
由於中共內部危機不斷加深,在最高席位上通常的討價還價幾乎一直持續到十八大前夕。這是殘酷的高層權力鬥爭的一部分,而且還將繼續。派系之間的角力甚至進入公眾視線中,其中一方的資訊被洩露造成一系列的政治醜聞。而在之前這是各方試圖避免的,以避免觸發群眾的反抗。其中的例子包括,“法拉利事件”埋葬了胡錦濤的關鍵親信令計畫的晉升,“平安保險事件”——《紐約時報》發佈了一項極具破壞力的調查(有可能是基於中共內部人士的洩密),估計總理溫家寶的近親積累了27億美元的財富。
最轟動的事件是高層太子党薄熙來的倒臺,他被開除中共黨籍,並面臨嚴重的犯罪指控,等待可能將在2013年處進行的審判。薄熙來的派別對手花了很長的時間挖掘犯罪證據以打擊他,然而卻是他自己動手埋葬了他自己——他做出決定解除他前心腹王立軍的公安局長職務,由此揭露了薄熙來妻子谷開來的謀殺醜聞。儘管薄熙來事件打擊了作為一個社會集團的太子党,激起對於他們的財富、腐敗和傲慢的大量憤怒,但是仍然是他們在今年的中共換屆中提升了地位。這一事實突顯了中共領導人與社會是多麼遙遠和脫節。太子党現時的強大是得益於政治上“死而復生”的前領導人86歲的江澤民和84歲的李鵬,他們強行介入幕後談判。尤其是江澤民作為其派別的黨鞭,動員對太子党和他的“上海幫”的支持。
胡派沒有能成功利用薄熙來事件,在十八大的勢力劃分中提升他們的地位。他們處理這一事件格外的小心,反映他們害怕升級內部鬥爭——例如通過打擊薄熙來的親密盟友——可能引發全面的派系戰爭,而可能會毀掉整個一黨政權的“房子”。通過拋棄薄熙來,太子党家族在十八大時鞏固其隊伍,加強他們對中共的掌控。儘管這是複雜的權力鬥爭的結果,實際上這結果反映了中國精英恐懼不斷加深的潛在革命危機。用本傑明·康林(Benjamin Kang Lim)的話說:“太子党總的目的在於保持其對國家的操控,將這麼多太子党提升到最高職務類似於提供一種政治保險。”(“路透社”,2012年11月25日)
北京的政治評論家章立凡也提出了這一觀點:“從根本上來說,太子党主張維持一黨專政……這是他們的底線。”
太子党,在中國其作為一個特殊的擁有財富的新興精英階層,其社會地位的前提是一黨專政。因此他們被視為一塊城牆,抵禦將有可能威脅其統治的民主“實驗”。太子党佔據和埃及或突尼斯的獨裁者家族類似的位置——即使直到最後,他們除了打擊群眾別無選擇,因為他們會在一個自下而上的革命中失去一切。
十八大的結果,即之前權力鬥爭的結果,顯示中國繼續拒絕所謂的政改。同時在經濟改革的問題上似乎達成了共識。自從1989年中共擊敗不成熟的政治革命之後,資本主義經濟和專制統治的混合體成為中共政權的特色。其在湖錦濤的十八大演講(據報導被習近平審核過)中被重申:“我們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 [史達林主義指令經濟] ,也不走改旗易幟 [結束一黨專政] 的邪路……”
腐敗“蛀蟲”
另一個廣泛引用的,來自胡錦濤在十八大上演講中的一句話是,他警告 “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
在中國,腐敗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政府官員的巨額貪污,到給醫生和教師要求送“紅包”,使病人和學生得到優先權,中國的腐敗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稱,據估計在過去十年裡,23.2萬億元的資金,以各種形勢的腐敗、犯罪和逃稅,流失海外。中國互聯網上廣泛流傳佩戴奢侈手錶和帶有價碼的昂貴時裝的中共官員的照片,暴出大量醜聞,以這些官員的工資不可能負擔得起這些東西。
正如十八上的胡錦濤,當局發言人也公開承認,不斷增長的腐敗醜聞和公眾憤怒可能最終導致政權的崩潰。習在上任後也有類似的表示,將腐敗比作”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但是現實是,最高領導層將能對這一問題做些什麼呢?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ey)評論,“據說有三種選擇。槍斃腐敗,放任腐敗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只能選擇第三種。”
習近平和新領導層希望在他們統治早期顯示一些反腐成效。但是正如他們的現任一樣,他們受制於整個體制都是腐敗的這一現實。實際上,反腐運動將局限在一些被廣泛宣傳的姿態或者檢出一些“臭雞蛋”用來以儆效尤。這已經發生在四川省副書記李春城的案例中,他在十一月晉升為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現在,李春城涉及賣官和非法房地產交易而被調查。將常委王岐山任命為中國新的“反腐沙皇”同樣是為了釋放出強硬的信號。值得注意的是,王岐山沒有子女,這至少減少了一個潛在“利益衝突”。
除此之外,習近平為首的政治局通過了一項禁止官方宴會和豪華紅地毯接待到訪中共官員和軍官的決定。儘管這一措施無疑將會為新的領導層贏得短期的支持,但是這主要是作為一種粉飾,因為從商業交易中獲得的回扣遠遠大於公開的排場的開銷。事實上,這一新的禁令是為了加強官員自我監督,避免在公眾面前大擺排場。換句話說,這不過是一個煙霧彈。
為了保衛他們的制度,中共領導人會試圖達到一種平衡,一方面緩和公眾對於腐敗的憤怒,另一方面小心地控制反腐鬥爭的範圍,避免波及其他方面。充分揭露官員的腐敗有可能引發群眾抗議而且同時可能觸發党國體制的“內戰”。真正揭開中共領導人及其家族幕後的商業聯繫的神秘面紗,將對政權的存在構成威脅。借用習近平的隱喻,這將打開歷史上最大的“蠕蟲窩”!
要求“陽光法制”的呼聲日益高漲,包括一部分官方媒體呼籲高級官員公佈他們的商業利益。十八年,政府曾通過一項法律要求所有官員向中央政府報告他們的金融交易。這是另一項毫無意義的措施,因為結果當然不會接受公共監督,而且中共官員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隱藏他們的資產,例如將資產處於他們的親屬或者商業夥伴名下,甚至使用空殼公司或者其他明目。儘管公眾呼聲增加,就公開官員商業交易立法對當局來說無異於自殺。“如果他們宣佈他們的資產,他們統統都會進監獄——這是不可能的,”中國退休官員姚建福評論。現在有一項試點專案被提出,廣州省中三個相對較小的區域,珠海橫琴,廣州南沙和韶關始興從明年起開始官員財產公示。這這些試點地區,地方官員被要求對其投資和個人資產進行公示。甚至這一最小的改革也遭到懷疑。“有了制度不執行,危害會更大,會讓人民群眾失去對制度的信任,”廣東黨校唐曉陽教授稱。
自由派的有限綱領
呼籲自由主義政治改革的林和立(Willy Lam)稱“沒有獨立機構,就沒有可能解決體制內的腐敗”。和我們社會主義者不同,中國自由派不提出基於群眾爭取真正的民主權利的鬥爭的徹底改變,因為他們明白這可能造成革命性的改變,對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立即構成威脅。自由派的替代方案是使用漸近和受到控制的方式,建立獨立的“制衡”機構,即於中共控制下的機構平行的精英機構,如獨立法院、更自由的媒體、不受約束的非政府組織(NGO)等等。
但是他們並沒有建議這些結構由選舉產生,或者受到某種形式的公共控制。這是由於(根據自由派改革家的方案)他們的角色在於代表沒有政黨的資產階級利益,以及受到他們政治影響的社會團體。這也許包括當前大部分所謂的知識份子,給這些階層影響國家事務的管道。自由派將之視為一種途徑,通過限制和中共有聯繫的企業的角色,來減少政府中的腐敗和讓經濟“更具競爭力”。另一個似乎被習近平採納的概念是“協商民主”——在一黨專政的制度下,更多的候選人競爭同一職位;舉辦地方論壇對政府的政策聽取意見和進行討論,但是不做實際的決定。
這是總理溫家寶和前廣東書記汪洋的支持者主張的政改綱領的一部分。這些派別並不尋求結束一黨專政;他們希望小修小補,給這一制度設立“安全閥”以延長其壽命和阻止革命的爆發。和中共內部強硬的反改革派一樣,他們同樣害怕群眾,不希望群眾尤其是工人階級建立獨立組織參與政治,以及挑戰政府權力的出版物。
社會主義者和自由派改革家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在於,我們支持立即實現全面的民主權利和結束一黨專政。汪洋一類的自由派青睞的、在當前制度下進行的政治改革的其局限性正好在廣東烏坎村今天的現實中展現出來——在其發生史詩般的群眾抗爭一年後。2011年12月和汪洋的廣東省政府達成談判協議之後,抗爭運動中最激進的成員面臨打壓和威脅,而(在之後的村委會選舉中獲得主導地位的)抗爭運動中的親中共的溫和派,沒有實現運動的任何主要訴求。
儘管政改派及其有限的野心,習近平也不大可能把他的人馬和政改陣營弄到一起,而更願意試圖達成一種平衡。中共等級制度下這一小小的一步也受到巨大的抵抗。改革派的對手害怕者這會打開要求改變的群眾壓力的閥門,最後導致中共倒臺和現政權(其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而類似於中共的附屬)的解體。政權高層希望不計代價,將派系權力鬥爭、日益激化的地區、經濟部門和“既得利益集團”之間的競爭維持在黨內。他們理解,即使是部分改革,例如更大的出版自由或者獨立司法,都可能將政權內部的權力鬥爭公開化,使得政權試圖將其掩蓋在幕後的努力失效。正如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告訴《南華早報》(2012年10月31日),“他們害怕如果他們開始行動,可能會如同搬走一塊能夠引起雪崩的石頭。”
“商業帝國的密謀集團”
今天中共的政權形式是在資本主義復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保留了許多史達林主義政黨的特徵和形式,但同時結合了這個國家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利益。政治局是一個“商業帝國的密謀集團”,這是在2007年“維琪洩密”發佈的被洩露的一份美國政府電報中的用詞。在中共首腦會議中,我們發現聯合了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和前主管安全的周永康的“石油政黨”。前總理李鵬和他的後代的電力集團。溫家寶的妻子張蓓莉由於她掌控寶石行業而被成為中國的“鑽石女王”。正如《紐約時報》(2012年10月25日)報導,“《紐約時報》發現,通過經營國有鑽石公司(後來被私有化),她幫助她的親屬將他們持有的少數股權運作為一個十億美元的龐大股權,涉及保險、技術和房地產投機。”
新常委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是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CITIC)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CEO。劉樂飛在2011年《財富》雜誌的亞洲前25名商業領袖名單中排名第22位。根據今年初彭博社的一項調查,習近平的家庭也不例外,尤其他的姐姐在房產、科技和稀土礦業中累積了3.76億美元的財富。“沒有跡象顯示習近平參與推進其親屬的商業交易,習及其家族也沒有任何不當行為,”該報告緊急補充道。這只是凸顯了一個事實,在當今一黨專政條件下,中共高層家庭能夠利用他們的權勢非常“合法地”建立龐大的商業帝國。
資產階級們非常興奮地期待習和他的團隊會啟動親商改革議程。彭博社在11月末對投資者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現實,53%的被調查者對習的政策保持“樂觀”,而兩個月之前只有42%對胡錦濤的政策保持“樂觀”。“這是非常積極的。神秘難懂的胡錦濤離開了,這[習近平] 是一位能和商業和人民建立關係的人。”一位澳大利亞礦業發言人說。
資產階級媒體稱讚習的自信作風和“隨和的”無套話的演講,而不是像胡錦濤那樣僵硬的表現。但是習的自信源于他的太子党身份和成長經歷——這是一個相信他們的出生決定了他們的統治的集團。資產階級評論家贊許地提到,在習的仕途中,他曾經管理廈門經濟特區。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他因促進私人企業發展而知名。據報導從那時起,習和許多中國頂級私人部門的億萬富豪建立緊密關係,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李書福和中國第二富有的人,杭州娃哈哈集團的宗慶後。宗慶後談到習近平:“因為在他在浙江待了一段時間,他相信私人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
難以逾越的障礙
對重啟資本主義經濟改革在新領導層中得到跨越派系的支持。李克強,將在不久後接替制訂經濟方針的溫家寶,是新領導層中地位最高的非太子党,對這些問題一直最直言不諱。李克強和新自由主義的報告《2030年的中國》有密切的關係,該報告是由世界銀行和(李克強控制的)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完成的。在這460多頁的報告中,“民主”一詞沒有出現過一次,但是其主要的結論是需要“體制改革以加強市場經濟基礎”,包括人們所熟悉的組合——私有化、放鬆管制和打破國家壟斷。
在十八大後,李抱怨,“當前改革進入了“攻堅區”和“深水區”,……必須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在資產階級耳中,這猶如美妙的音樂。
儘管新領導層的政治組成和預期的方向是明確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言論會自動變為行動。類似的言論我們已經聽過很多次了。為習李和新的領導人所青睞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會在某一階段遭遇群眾性的抵抗,因為這一政策會加重勞動人民的負擔,而遏制腐敗和讓政府更加“開放”的陳諾無法兌現。這也是為什麼習會使用更加民族主義的言論,例如關於中國在南海的領土爭端。正如其他政府,特別是如同日本新領導人,習近平會試圖利用民族主義迷惑群眾和減弱對其親資本主義方針的抵抗。
太子党會同意在保證他們自己的經濟利益不受觸動的條件下的經濟改革。來自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抵制,能夠阻礙即使相對較小的措施和導致派系衝突加劇。同時經濟增長放緩,特別是產能過剩和債務堆積(見方框)意味著計畫中的金融改革如逐步開放資本帳戶,利率自由化和合法化影子銀行,可能加劇現有對金融系統的威脅。
為兩億農民工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言論,現在被吹捧為刺激國內消費的一個途徑。但這很可能將依靠糟糕的地方政府財政(地方而不是中央政府需要負擔這一額外開支)。同樣,現在北京正在推動的,增加對農民的征地補償也會面臨同樣的障礙。由於近年來的過度投資,地方政府深陷債務泥潭,他們會試圖增加土地交易的收益,而不是增加用於窮人的支出。這些事實意味著習近平未來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社會主義者對中共內的任何一派不抱信心,他們都不代表群眾的利益。我們警告不要對現政權將改革其自身或者允許基本的民主權利(如結社自由,建立獨立工會和政黨的權利,等等)有幻想。這些權利只有通過群眾鬥爭才能贏得,這些群眾鬥爭必須獨立於中共政權和親資本主義的自由派團體,這些團體害怕普通工人獲得民主權利,將之視為對他們支持的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威脅。我們社會主義者強調需要工人政黨,在目前階段這只能以地下的方式存在,其綱領是用全面的民主權利、民主公有制和民主計劃經濟取代一黨專政。
失去的十年
大多數中國國內的評論家將胡溫時代描述為“失去的十年”。這一短語的含義根據使用者不同而不同。對於中共黨內和黨外的所謂的“政改派”來說,指出的是胡溫時期鎮壓和審查的力度增加的事實。特別是自從2008年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發生之後,溫家寶總理發表的很多政改論調的演講和這一事實相違背。用於國內安全的預算的大量增長顯示了這一事實,在2012年其增加到7018億元,超過了過去兩年中每年用在軍事上的費用。胡錦濤的口頭禪“和諧”現在已經成了鎮壓的代名詞:抗議者時常被防暴員警“和諧”。
對於政改派之外更多的資產階級評論家群體來說,“失去的十年”用來表達他們對停滯的經濟“改革”(自由化,去規則化和國企改制以便為私人資本創造更多獲取利潤的機會)的不滿。中國媒體中的經濟自由派往往將胡溫時期的兩位數增長歸功於之前的領導集體國家主席江澤民和他的“經濟沙皇”朱鎔基。他們由於“大膽改革”而受到讚揚。其中包括在國企中的私有化和下崗潮,以及加入世貿組織(WTO)。這些改革極大地加快了出口和外來直接投資(FDI)的增加(以工人的血汗作為回報)。這些措施產生了爆炸性的社會緊張局勢,在1997-2002年摧毀了6000萬個國企工作崗位。這迫使江的繼任者不得不使用“以人為本”的論調,但是這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政策改變,只是使“改革”的步伐更加小心,簡而言之就是“不折騰”。 當前正在進行的討論,無論是在十八大之前還是之後,反映了來自中共黨內外和境外資產階級要求當局進行“改革”壓力不斷增加,他們希望回到江朱時期的改革步伐,這意味著更大的階級分化和工人階級和窮人經濟負擔的增加。
事實上如果實施習近平團隊追捧的新自由主義的“解決方案”,會使經濟問題惡化,正如當前歐洲災難所顯現的。但是新領導層對這樣的經濟政策明顯的共識,突顯了當局意識到自身面臨的僵局。統治集團內部認識到當前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不可能持續。這一模式導致了史無前例的產能過剩。2011年中國工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60%,而2000年是90%。2012年鋼鐵行業產能過剩2億噸,比12年前中國總的鋼產量(1.28億噸)還要多。即使鋼鐵需求和價格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低迷而繼續下滑,新的煉鋼廠仍然在大量修建。。正如路透社(2012年9月2日)報導,“去年底,中國鋼鐵行業總負債4000億美元——相當於南非的經濟總量。”
通過增加家庭消費來平衡經濟的嘗試,不斷與中國作為世界資本主義廉價勞動力平臺的角色相抵觸。在胡溫時期家庭消費占GDP的平均比重為37%,比江澤民任期的46%還要低。
其後果是中國面臨潛在的災難性的債務危機,公司債務從2011年占GDP的108%上升到今年的122%。這遠遠超過了經合組織(OECD)認為“危險”的90%。瑞士信貸銀行認為,在瘋狂的基礎建設中積累了巨額債務地方政府是“中國經濟中最脆弱的一環”。這些過度投資和房地產泡沫在銀行系統中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惠譽國際評級機構(Fitch Ratings)估計估計中國國有銀行在過去五年的新增貸款總額達到14萬億美元。“這相當於在短短五年裡複製了美國整個商業銀行業”。惠譽的中國銀行評級主管的朱夏蓮 (Charlene Chu) 評論稱。
即爆發的債務危機(我們馬克思主義者預測的)讓中共領導集體不敢採取“割肉補瘡”的做法——新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儘管他們可能會由於革命危機的全面爆發而改變態度)和為了經濟“轉型”而需要私有化一些國有經濟部門。由於嚴重的危機,改革“不能再延後”和“必須冒必要的風險”,有意地納入官方討論中,包括在十八大上。“北京的氣氛正如同華盛頓對財政懸崖的害怕”,《亞洲時報》網路版(Asia Times Online)的威廉•H•歐威爾霍爾特(William H Overholt)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