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的「自由貿易」,對兩岸的勞動階層來說,意味著更低的工資和工作權的無保障性。
詹姆斯·兰登(James Langdon)工国委[CWI]台灣
台灣和中國簽下了服務業貿易協定,兩岸將開放多項產業互相投資。如同2010年許多人反對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項協議將僅僅有利於財閥。
台灣將開放64種產業,運輸、洗衣、旅遊、中藥,理髮、美容等給與中國投資。而中國則開放80項,包括出版、保全、金融、零售、電子等產業給與台灣作為回報。
全台各地湧現了憤怒和反對的聲音,尤其是在累積了國軍醜聞,土地徵收等事件和議題後,對於像跛腳鴨的馬英九政府,以及執政的國民黨的不滿後。服務業在台灣的經濟中佔了巨大的分量,成千成萬的人會因這項協議收到影響。在立法院前曾聚集了憤怒的群眾,其中一些抗議群眾甚至嘗試衝進立法院。
台灣的工人和小商家絕對有理由對服貿協議存疑。如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目標著眼在讓大財團有更大的空間來壓低薪資、最大化利潤,來分化勞動階層,讓工人彼此競爭,而陷入「競次效應」(race to the bottom)。這項服務業貿易協定,一開始就是為了資本家的利益而擘劃,而不是普通工人。
反對服務業貿易協議的力道反映了階級間的利益衝突。一些知名的企業領導人表示,如果中國資本進入這些解除中資限制的產業,將對他們獲利造成影響的憂慮。對於部分資本家,或許是。但無疑真正的受害者是工人們和小商家。工人們的工資會大幅下降,而大部分的協議所列產業中的小商家則會被徹底消滅。統治階級其中的部分人可能不樂於見到這樣的變化:台灣和中國的資本家聯手為企業利潤打拼。
有些商界人士,尤其是出版業者,藉由民族主義的言論來掩飾,其實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企業的獲利。他們暗示服務貿易協定背後真正的目的,是北京將藉此能夠來台出版、宣傳,而降低書籍價格,並且市場上將充斥著廉價、中國出資的書籍。而此其時,北京顯然並沒有這樣的計畫,這些指控只是出於出版商要隱藏他們真正的意 圖。
大高雄總工會指出高雄的百分之七十的商業活動和工會百分之八十的成員是就職於列在服貿協議中的產業。但即使有這麼多勞工會受到影響,大高雄總工會僅僅是發佈了一份對服貿協議的「聲明」。他們仍是以民族主義的論調,暗示服貿協議潛在的安全風險。工會領導人顯然認為這是安全的論調:一份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民眾認為服貿協議的簽暑是中國為了加強對台灣的掌控。
有些工會,像是高雄市洗染職業工會,他們反對服貿協議,是因為馬英九政府無法保證中國工人不會來台灣搶飯碗。新娘秘書發展協會則說如果馬英九政府不能明訂「不得引進中國技術師」,就不應該簽署協議。這些論點都認定是這次兩岸間的協議才帶來這些變化,但十多年前,台灣的資方早就用低薪來聘雇外勞!許多產業也因追求低廉的工資,外移去了中國的經濟特區。服貿協議只是整道程序的最後一步而已。
工會應該藉由組織在地的移駐勞工來反擊外包和境外生產,如果勞動者有強大的工會和集體工作協議(collective agreements)作後盾,使所有勞動者同工同酬,就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而不是一味怪罪中國工人偷走了台灣人的工作。工人應該把矛頭對準馬英九政府和台灣的資本家,他們在議會中,為修辭學上的統獨民族問題吵得口沫橫飛,但實際上為了商業利潤之名,出賣工人可不會猶豫。
一些服貿協議的反對者,如台灣教授協會,認知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只讓少數人得利,而大部分群眾則蒙受其害,起來呼籲組織群眾遊行。但可惜的是,他們也僅只是要求重新協商,而這是遠遠不夠的。
在野的民進黨對服貿協議持反對意見,不過因為民進黨機會主義的性格,跟過往對比,抗爭的力道顯得薄弱了許多。現在在民進黨內部有為數不少的人認為要對北京展現更親近的態度─以迎合台灣資本家所希望見到的。另一個原因是台灣滋長的反政黨情緒,這在群眾遊行中可以看到,使得民進黨只能以「個人身分」參加。這個現象是全球趨勢,但除非這些反政府的鬥爭能夠發展出清楚的政治替代方案─建立群眾鬥爭的新政黨─否則現有的政黨,如民進黨,將會在未來的選舉中失敗。
馬政府和民進黨都不曾展現為台灣的勞動階層改善現況的意圖。為資本家服務的政黨─不管名義上是傾向台獨或反對台獨─都不會為停止對勞動者的剝削出力,因為對資本家而言,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獲利。在未來的選舉裡面,工人絕不能相信國民黨和民進黨能代表工人的利益。
來看看中國的情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班子在中國經濟的各個面向拼命私有化,私有化原是公有的經濟部門。這對中國的工人來說,看到的是工資的降低,工作崗位數量的減少,公共服務的收費提高而且品質降低。
要能讓台灣和中國的勞動者能團結齊心聯合鬥爭,還有許多屏障要克服。多年來,兩個政府之間散播的不信任,讓這樣的聯合有很大的困難。服貿協議應該提醒台灣和中國的工人、小商家,即使民族主義者的口號喊得再響亮再激情,當目標是要減低勞動者的權利,消滅小商家,最大化利潤時,這兩個政府是如此的合作無間。台灣以及中國的勞動者,兩者都是資本家合作下的犧牲者。
民族主義─我們會在未來的七合一選舉中,看到國民黨和民進黨不斷提起的主軸─這並不能停止工資的降低,停止退休金的削減,停止產業的流失,停止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的廉價出售。民族主義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用作分化工人的手段─不論是台灣,中國或是外勞─彼此對抗,而資本家從中獲利的大旗。
台灣的勞動者需要建立替代資本主義體制的方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社會主義替代,來取代泛藍和泛綠陣營。我們需要建立戰鬥性的工會,來為今日所有受困於資本主義牢籠下的人們剪斷枷鎖,而不僅僅只是幫助其他未得合理報酬的工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