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可從馬來亞共產黨領導人的經驗教訓中有所借鑒
工人國際委員會(CWI)馬來西亞支部
陳平,前馬來亞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Malaya – CPM )游擊隊領導人, 9月16日在泰國去世,享年88歲。自從1989年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和平協議以來,他所在的政黨就不再活躍。他的一些同事得以能從流放中返回馬來西亞,而其他人一直生活在泰國南部的一個移民村里。但馬來西亞政府拒絕讓陳平回國。即使在他去世后,他們甚至不希望他的遺體或骨灰回國安葬。許多馬來西亞人將馬來西亞政府(國民陣線 – BN)針對陳平的立場看作是非理性的和偽善的。他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署了一項和平協議,當時他和他的同事們被承諾將允許回到馬來西亞。
很多曆史學家認為,陳平和馬來西亞共產黨(CPM)在1941年至1945年挫敗日本占領馬來亞的斗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他們1948年開始的反對英國的游擊斗爭也加速了1957年馬來西亞的正式獨立。1948至1960年英國推行緊急狀態以削弱馬共(MCP),并推動建立一個新的右翼力量聯盟- (也即今天國民陣線(BN)的前身)- 從而發展有利於英帝國主義的經濟和政治議程。聯盟黨依靠削弱馬共(MCP)而得以上台執政。從那時起,他們一直將馬共(CPM)看作是洪水猛獸,譴責游擊隊是恐怖分子從而恐嚇人民。他們宣揚民族主義,夸大自己在過去馬來西亞獲得英國承認而得以獨立的進程中的角色。
雖然政府一直試圖抹殺馬共(MCP)在馬來西亞曆史中的篇章,但新一代和其他希望了解真相和馬共(MCP)作用的人們,會認真了解他們(馬共)的經驗——他們的斗爭、戰朮和思想。陳平在他最后的遺願中指出:「我希望在人們最后的分析中會只要記住,他是一個好人,可以告訴世人他無畏地花費自己的的一生追求自己的理想,為他的人民創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無關於我是否成功或失敗了,至少我已竭盡所能。希望我所開辟的道路會有我身后的青年人們跟從,并將之改善。這是我的信念,社會正義和人道的火焰永遠不會熄滅」。
工人國際委員會(CWI)承認陳平和馬共(MCP)在馬來西亞曆史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獨立之前與日本帝國主義和英帝國主義進行斗爭。但在他們的斗爭中,馬共(CPM)和其領導人在對前景的認識和策略上都犯了嚴重錯誤,使得英國和聯盟黨得以利用而削弱他們。從1930年起,馬共(CPM)年輕的戰士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吸引,即使當時是俄羅斯和中國的斯大林主義與毛澤東主義政權以扭曲的方式所提倡的。他們將之視作反對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綱領的替代性選擇。
為了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新一代應該審慎和批判性地分析與學習馬共(CPM)和其領導人在斗爭中積累的經驗和和犯下的失誤。
自獨立以來,國民陣線(BN)領導下的馬來西亞政府繼續維護由英帝國主義引進的資本主義。在發展的名義下,跨國公司以及民族資本家利用新殖民主義不斷地掠奪國家的廣泛資源。
作為一個出口依賴型經濟,馬來西亞必須根據國際資本家的曲調起舞。該國不穩定的社會經濟形勢是工人階級和普通百姓身上進一步的負擔。目前,馬來西亞是東南亞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這表明,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解決方案能夠滿足工人階級和窮人的真正需求。
只有通過爭取建立民主的計划經濟,根據工人階級、年輕人和其他受制度壓迫人民的需求,才可能贏得真正的獨立和民主權利,以及經濟和社會權利。為爭取實現社會主義而進行的斗爭對於替代資本主義是至關重要的,而新一代應該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經驗與教訓,以避免重復同樣的錯誤。
在此我們補充彼得·塔弗(Peter Taaffe)撰寫的對於陳平的自傳《我方的曆史》的書評的鏈接,該文章深度分析了馬共(MCP)的經驗和戰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