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More

    習近平的訪歐之旅-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北海 中國勞工論壇

    從索契到歐洲,習近平上演了一出近乎完美的「外交秀」。此時已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第6個年頭。歐洲仍在經歷著削支政策和對工人生活水平的打擊,不僅沒有走出經濟低谷,反而陷入常態性的低迷。此起彼伏的群眾鬥爭雖然沒有推翻資本主義制度,但無疑在動搖資產階級的統治基礎。另一方面,自由化改革使中國不可避免地掉入資本主義困境。加上來自西方的震盪和衝擊,中共統治者被迫在狹小的資本主義圈子裡尋找出路:對外「合作」、對內「改革」。

    中國和歐洲四國簽署了120多項合作協議
    中國和歐洲四國簽署了120多項合作協議

    經濟之旅

    《BBC》報道稱,習近平來到歐洲時帶著一個200人的商業代表團,出訪的核心目的顯而易見。2008年經濟危機後,中國難以維持原來的發展速度。而且在資源和市場的雙重擠壓之下,中國加工出口企業大量倒閉。沿海地區工廠老闆跑路潮引發了激烈的工人鬥爭,使人聯想起台灣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事件。罷工代表吳貴軍被捕就是因資本家跑路賴帳而起。

    面對困局,中共政府不得不採取對策。 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而習近平訪歐期間一直沒有離開的話題就是「開放市場」。11天內,中國和歐洲四國簽署了120多項合作協議,價值700多億美元,並且提出了建設自由貿易區的可能。資本和商品將在亞歐大陸上更順暢地流通,而工人卻被套上更沉重的枷鎖。根據資本主義經濟的運作規律,中歐貿易和資本自由化將會加速寡頭壟斷的形成。在國內外資本家的聯合進攻下,工人群眾不得不承受更加露骨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也就意味著更加嚴重的剝削。

    中歐戰略

    2012年,奧巴馬提出了重返亞太戰略,令中美在亞太區局勢大為緊張,直接間接引發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與中國發生一系列領土衝突。內外交困的中共政府必須借助歐洲大陸的力量,才能制衡來自東方海上的壓力。《BBC》發表文章稱,「利用(歐洲)這張地緣政治的王牌,北京可制衡美國,牽制俄國,還可敲打日本。中共建政以來,歐洲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在中國的全球地緣戰略博弈中佔有如此之重的份量。」習近平說中國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宣揚「中華民族是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保證「中國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這一切無不是要打消歐洲統治者的顧慮。

    為了拉攏歐洲,習近平需要「在亞歐大陸架起一座友誼和合作之橋」。但資本家的友誼也是有價格的。各國資產階級都想佔據資源、擴張市場、牟取利潤。聯盟只會是暫時的,反目成仇不可避免。目前削支政策使經濟冷淡成為常態,局限在資本主義框架內的「合作」無法扭轉這個局面。最終在有限的資源和市場面前,中歐資產階級將會扯下面紗,拋開虛情假意的承諾。甚至在必要關頭時,以赤裸裸的經濟乃至軍事衝突作為最後手段。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

    習近平在歐洲學院演講時,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帝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相並列,希望證明它只不過是一種適合於中國國情的「普通的」政治制度,可以與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和平共處」。這決不是偶然的。習近平在歐洲的每次會談都要提到「改革」這個詞,以此向歐洲資產階級表示「誠意」。1978年後,中國由官僚計劃經濟走向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去年年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被看作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起點。換句話說,就是新一輪經濟自由化的啟動。建設亞歐開放市場,正是中國資本主義化的外部表現。資本主義的內在規律推動中共統治者加入世界市場,尋求資本「更有效率的」運作和更多的利潤。

    習近平說:「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意味著希望從現時的國家資本主義體制松縛,走向全面的新自由主義化。但在經濟與政治上,這都是難以實現的。習近平訪歐以及隨後的中歐合作,預示著中國階級鬥爭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激化。

    在資本主義和「民族主義」框架內裡不可能解決中國工人階級所承受的壓迫與剝削。相反,中共的資本家與西方資產階級會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共同打擊世界工人群眾鬥爭。就好像中共在柬埔寨成衣工人罷工事件中所做的那樣。但同時,中西方資本家的聯合壓迫,會讓中國工人階級看清民族主義宣傳乃至整個中共政府的惡劣本質。工人群眾要解放自己,就必須堅持國際主義原則,共同對抗世界資本主義。■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