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More

    菲律賓:「經濟奇跡」- 新自由主義給群眾帶來的噩夢

    強行迫遷、貧窮線工資和壓迫是數百萬人面對的現實

    工國委菲律賓記者

    自貝尼格諾‧阿基諾(Benigno Aquino)2010年就任以來,屢見社會上吹噓菲律賓出現「經濟奇跡」和GDP高速增長。這也早已不是新聞。上屆的阿羅約(Arroyo)政府即使經歷過腐敗醜聞和政治危機,合法性一度遭到質疑,但當時的GDP增速不過也與現在大體一致。許多國家政府及世界銀行等機構從20世紀70年代起大肆宣揚菲國經濟增長,卻從不引導人們關注增長背後的本質,以及不平等現象不斷擴大的事實。GDP數字往往忽略了這將事實。

    而真正的變化是,出現越來越多大規模房地產投機行為、採礦投資及工商業園區開發。這些領域的勞工權益很少受到重視,甚至完全沒有保障。隨著它們在國家經濟中佔據的比重越來越大,阿基諾政府趁機大肆幫助國內外資本家及其政府盟友壯大勢力,同時醞釀著修改憲法,從而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去規管化和擴大私有化。

    貧富差距擴大

    阿基諾的政策延續了往屆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模式,大型基建的公共投資增加,但社會服務投資減少。越來越多的社會服務被外判,政府通過所謂公私合作夥伴協議,撥款數百萬以確保投資。但GDP增長的同時,工資水平並未得到改善,失業率也居高不下。2013年第一季度,菲律賓GDP增長速度超過中國,但之前一年裡,80多萬農民失去生計,漁民和非技術工人的命運也是如此。另有約2萬6千名專業人員、準專業人員及技師失業。

    造成這種矛盾現象的原因之一是菲律賓的製造業和農業仍然十分疲弱,經濟增長主要集中於服務業。這使得首都馬尼拉及宿霧等中心城市從中獲益,卻更加深了地理和社會不平等,令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高薪。

    菲律賓也是東南亞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2009年,底層的70%菲律賓家庭(約6,500萬人)日均生活費用約為104比索(2美元),剛剛達到世界銀行設定的貧窮線。

    而排名前40位的菲律賓富人的淨資產從2010年的278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474億,增幅超過40%。這幾乎相當於GDP的五分之一。該40人名下的公司掌控了菲國經濟的主要增長領域,包括房地產、港口、基建、貿易、能源、水資源、電信、運輸、採礦、銀行金融及食品飲料等行業。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在APEC會議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在APEC會議

    貧窮線工資

    勞工合約化、結構性失業、低薪以及鎮壓工會使得勞動環境長期缺乏保障。真實失業率為幾十年來最高之一。政府統計的失業率只有7%,而其他數據來源估計失業率為10.5%,即有440萬人失業。此種估計更為實際,其將消極失業與就業不足人群也包括在內。

    實際工資已由於通貨膨脹及基本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而長期停滯不前。對一個五口之家來說,最低工資僅為預計最低「維生」工資(23美元)的一半。每日最低工資由於2012年由446比索(9.9美元)增加了10比索,但僅限於馬尼拉大都會及首都圈地區,而這些地區的薪水已經比其他省份高出50%以上。在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如2011至2012年,勞動生產率增長5.3%,每日基本工資僅提高了3.6%。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菲律賓人均月薪為2,163港元,在全球其中72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三,僅高於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即使在一些「正規部門」,隨著不定期合同與臨時合同常規化,貧困狀況愈發嚴重。農業工人的貧困率為43.2%,產業工人為16.5%,服務業為11.1%。

    儘管薪資水平已經很低,政府仍新制定了一種雙層工資制度,包括法定的強制性底層工資(低於最低工資)和由工人「生產效率」決定的績效工資,這部分則由僱主決定。全國16個地區中已有11個開始實行該制度。

    這一切還同時伴隨著教育及醫療費用的增加。今年高等教育學費平均增長了8.5%,私營化使得基本醫療服務極其昂貴。

    對基本商品實行的價格控制幾乎沒有任何作用。調查顯示,2011年有1,910萬個家庭由於收入過低吃不飽飯。總的來看,底層三分之一人口消費的基本商品價格(尤其是食物和大米),在2003年到2012年間,每年幾乎增長6%,高於全國平均通脹。

    為緩解貧困而採取的措施,包括政府的「扶貧旗艦項目」 - 有條件匯款(CCTs),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計劃本身也陷入債務負擔中,負債纍纍並受到腐敗指控。此外,該項目的資金將從2015年開始縮減。

    貧民窟和土地掠奪

    由於公共房屋嚴重匱乏,城市貧民窟人口從1990年的1,620萬人增長到2007年的2,390萬人。政府數據顯示,42.3%的城市人口居住在貧民區,馬尼拉大都市居民中有四分之一(即270萬人)住在非正規住房中。貧民區往往建於退化的公共用地、垃圾場、沿海地區,或是主要水道和交通樞紐地帶,阻礙高利潤商業項目的進行。

    政府往往通過暴力拆除貧民窟,迫使居民搬遷,但由於重新安置地距離工作地點非常遠,人們的生活極其艱辛。

    總之,有人沒有可能買得起自己的房屋。無數人無家可歸、失業,非正規住房被強拆,土地全部被用來建新的高檔社區、大型購物中心、礦場和賭場。

    工人權利受到打壓

    20世紀90年代以來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以及解除管制規定,使得菲律賓的工會組織不斷被削弱。目前只有10.6%的工人是工會成員,或受到集體談判協議(CBA)保護,服務業工人的情況更差。

    阿基諾政府拒絕將最低工資全面小幅提升125比索(2.78美元),政府政策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加強「三方代表制」(政府、工會、雇主)來確保「產業和平」。2013年通過的一項法律強制命令工會解決(或者說鎮壓)勞資糾紛,實際上就是要工會被迫與管理層調解。法律還要求工會與雇主簽訂三十日協議,令其在罷工前遵守一系列要求。

    近幾年,勞工權利受到侵犯的情況時有發生。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實施效果很差,且在高失業率的大環境下,人們普遍害怕失去工作,更加削弱了工人的反抗能力。每年平均近百名工人被捏造的刑事指控所起訴,雇主往往違反集體談判條款,或從一開始就阻止工人取得該協議。參與罷工及組織糾察隊常被禁止,違者被迫休假或遭解僱,並且會受到警方鎮壓。

    不過反抗依然存在。2012年,菲律賓棕櫚油種植園公司(FPPI)工會組織近千名工人罷工,以改善薪水低於最低工資的情況。據報道Express Coat公司和工業區的工人也進行過類似罷工。

    然而,雖然有嘗試過,這些行動在極大程度上是分散和孤立的,工人們往往不能聯合起來,也未能通過組織全國性罷工構成有效的政治威脅。

    可能最近乎能構成有效政治威脅的就是「五一勞工運動」(KMU),它是一場受到菲律賓毛派共產黨(CPP)影響的民族民主運動,靠攏菲律賓最大的左翼政治陣營。菲毛共主張「人民持久戰」的戰略,以軍事組織新人民軍(NPA)為先鋒。然而,菲共對其眼中的黃色工會採取宗派態度。菲毛共錯誤的政治觀點體現在其呼籲工人離開工作地,拿起武器加入農村的新人民軍。

    描繪菲毛共國家民主陣線的壁畫
    描繪菲毛共國家民主陣線的壁畫

    左翼的分裂與重組

    菲律賓左翼有著長久而複雜的歷史,其中一些主要組織可據其在90年代早期菲共分裂時所選擇的立場進行大體劃分。

    重申派(RA

    支持時任菲毛共主席何塞‧馬利亞‧西桑「重申我們的基本原則並改正錯誤」,繼續堅持通過新人民軍實現「人民持久戰」這一毛主義概念。隨後迫害及處死拒絕派(RJ)的前菲共黨員(見下文)。

    菲共-新人民軍(或重申派)主張兩階段革命論 - 先進行民族民主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是基於重申派對菲律賓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分析。在目前最大的左翼聯盟「民族民主陣線」下,菲共通過一系列合法陣線將工人、農民、本地人及其他社會部門組織起來。

    重申派積極參與關於當前社會議題的活動,並在大學校園的年輕人中實力最強。但過去幾年,重申派與其所謂「進步的」或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地方統治者結盟,令新人民軍的群眾基礎已較80年代巔峰時期大為削弱。雖然在經濟最惡劣的地區仍有零星的新人民軍活動,但其武裝人數已減少到4千至5千人。其高層領袖也於今年被捕,使組織受到動搖。

    除了在農村擁有一些分散的陣地外,重申派整體上並沒有得到廣大工人階級的支持。由於他們對其他左翼團體採取宗派立場,加上在運動中與菲共靠攏的團體,總設法在運動中掌握全權,令其無法獲得大量追隨者。此外,鑒於游擊戰的特點和國家鎮壓的現實,其組織方式往往是等級式和官僚式的,幾乎完全否定知識上的思考,僅由上級下達命令,缺乏內部討論和辯論。政治口號也十分單一,群眾運動大都演變為針對狹隘政治目標的大喊大叫,對象僅局限於某些政治家和總統阿基諾,而沒有升級至對制度的批判。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等詞語從未被公開提及,這些詞彙僅留給幹部的學習小組。

    然而,改變的跡象依然存在,尤其在探尋新思想的年輕積極分子中間。重申派缺少的是一個激起真正希望的政綱、紥根於內部民主,以及一種激進主義 - 不是以暴力程度為標準,而是致力於一場屬於工人階級、由工人階級領導的獨立鬥爭。菲共的內部政治並非外表那麼一貫的,但只有徹底從其內部決裂,才能帶來改變。

    拒絕派(RJ

    自菲共90年代初分裂以來,拒絕派進一步分裂為許多其他派別,包括勞動群眾黨(Partido Lakas ng Masa)、Sanlakas、勞動者黨(Partido ng Manggawa)、工人改變團結陣線(Bukluran ng Manggagawang Pilipino)等。這些組織對菲律賓採取「半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較傾向產業工人。

    其他早先屬於拒絕派的團體,如並肩黨(Akbayan),已徹底轉為右派,並從此改為支持阿基諾政府,其關鍵成員更在政府部門得到優越職位。

    革命工人黨(Revolutionary Workers’ Party)是少數公開宣稱自己是托派分子的左翼組織之一,與第四國際(USFI)有關聯,活躍於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

    200起法外謀殺

    自阿羅約就任以來,國家對左翼和工人運動的打壓有所減輕,但只是相對而言。

    菲律賓人權組織「人權促進陣線聯盟」(Karapatan)記錄了超過200起法外處決、221起失意殺人、104名酷刑受害者,還有自阿基諾就任以來,4萬多人由於政府軍事行動被迫遷移。受害人中有多位記者、工會領袖,以及左翼組織者和支持者。最近就有一名棉蘭老島大學的學生領袖在與菲律賓軍方的衝突中被射殺。

    有權勢者及有人脈者依舊會得到赦免,腐敗案件和政治謀殺案永遠毫無進展,案件目擊者被光天化日之下處決,毫無公平正義可言。自2010年以來,已有四名馬京達瑙大屠殺的目擊者被殺。該場大屠殺中58人被地方軍閥綁架並殺害。

    儘管左翼在前進的路上阻礙重重,同時面臨著複雜分裂的內部環境,但菲律賓在資本主義統治下呈現出的殘酷現實,終將在未來創造出新的機會,並通過真正的社會主義分析和替代方案,在政治上重新武裝工人運動。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