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新政等傘後勢力究竟代表甚麼?
帕莎 社會主義行動
去年為爭取民主、反對假普選的「雨傘革命」,無疑在香港社會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雨傘效應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發揮出來,令更多選民用選民表態,投票率被推至47%的歷史新高,甚至比2003年反二十三條運動後的投票率44%還要高。
過去,建制派之所以可以操控選舉,主要依賴選民的被動和低參與度,但今次全港投票率都創了新高,顯然是雨傘運動將選舉政治化,並削弱了建制派的操控能力。選舉結果,而多個建制派政黨的議席數目亦都減少。民建聯的議席由上屆的136席減少到119席,而自由黨由10席跌到9席,新民黨則由31席到25席,同樣遭受挫折。甚至出現如民建聯的大人物鍾樹根、葛佩帆等下馬,經民聯梁美芬也差點丟掉議席。
但今屆區選的重點彷彿不在這些傳統政治勢力,而是一眾在雨傘運動後首次參選,並被主流媒體冠以「傘兵」之名的年青新人(他們皆非以傳統泛民政黨名義參選)。
大約60名「傘兵」共奪得超過8萬票,並一舉拿下8席。在資源優厚的建制派壟斷下,「傘兵」的區選結果可謂出乎意料,這似乎令許多自雨傘運動以來被政治化及激進化的年青一代亢奮一會。尤其是溫和泛民一直以來在民主運動中毫無建樹,甚至充當煞車掣,這也反映了年青人希望在這些老舊泛民以外尋求一個新的替代、選擇。
從這方面來看,這是一個新希望,承載了許多民眾的求變期望。但興奮過後,這些新興「傘後勢力」實際上又是代表了甚麼改變呢?
在芸芸眾多傘後團體中,最受觸目的就是「青年新政」。這個團體在區選一共派出9人參選,並最終贏得1席,由出選黃埔西區的鄺葆賢贏得2114票險勝,以39票之差險勝建制假獨立的原任區議員劉偉榮。另外,參選黃浦東區的游蕙禎對壘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亦僅以300票之差高票落敗。青年新政的成員在雨傘運動中並不顯眼,其組織在運動結束後才正式成立,但其「年青、專業、本土」的形象迅速獲得輿論的追捧,一度成為城中熱話。
沒有舉傘的「傘兵」
可是,雖然如青年新政的一眾「傘兵」和「傘後團體」源自雨傘運動,但在本次區議會選舉中卻紛紛收起雨傘、避談民主政治,彷彿要與去年的抗爭割席。觀乎青年新政得票率最高的兩位游蕙禎和鄺葆賢的共同政綱,所提及的只有「增加小巴座位」、「解決紅墈海旁臭味問題」、「爭取渡海小輪服務」等地區議題。「民主」、「雨傘」二詞竟然沒有一次出現!不是說地區議題並不重要,而是他們根本沒有將選舉議題連結至政治制度的變革。誰說區議會與政治無關?十八區區議會去年就曾通過支持人大「八三一方案」,為政府製造虛假民意。
至於其他「傘兵」同樣如是,譬如當選大坑區的「灣仔好日誌」成員楊雪盈,當選後甚至否認「傘兵」標籤,更表示考慮加入政府的地區管理委員會。另一「傘兵」,最年輕當選區議員「沙田社區網絡」的黃學禮,本身在學時期為「中大本土學社」成員,但在區選中大搞派粽、量血壓、旅行團等「蛇齋餅粽」等建制派式的活動吸票!
雖然無論建制或泛民的傳統政黨皆表示,今屆區議會被政治化。但弔詭的是,各個當選「傘兵」不約而同地表示選舉中並無將重點放在佔領運動,原因是害怕市民會抗拒。淡化政治立場,不提政治綱領,沒有遠景,這些「傘兵」在政治實際上只是立場模糊的泛民翻版。在香港民眾求變心切的時代中,或許單靠年青新穎的形象就能暫時內充填這個政治真空。但是,沒有清晰的綱領和抗爭路線,挑戰現時的專制制度和資本建制,長遠而言他們並不會帶來實質改變。
區議會選舉一落幕,各路人馬經已對來年立法會選舉虎視眈眈,包括年初因湯家驊辭職而出現空缺的新界東立會補選。當中最備受爭議的是青年新政有意角逐立會補選。由於傳統泛民早以「內定」由公民黨派員參選,青年新政要求泛民舉行初選,決定由誰參加補選,以免分薄民主派的選票。泛民勢力因為感到受到威脅,因此動員《蘋果日報》等媒體對其口誅筆伐,特別指該組織召集人梁頌恆過往與中聯辦有密切關係。社會主義者當然認為任何黨派都有權參選,並不認同所謂以道德原因「讓賢」某黨參選。由於青政立場模糊,也不曾提過雨傘運動期間作出怎樣的貢獻(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有),因此惹來群眾的不信任。
青年新政綱領與自由黨無異
青年新政在選舉期間淡化自己的本土政治立場,但從其官網上的政綱卻可以對此組織的取向略窺一二。
在移民政策方面,該組織要求新移民考核「粵語及正體字」或英語,以及通過有關香港歷史和文化的考試,才予公民權及香港藉。這些政策與歐洲極右排外政黨如同一轍,難怪他們早前積極參與反肖友懷的排外遊行。
至於經濟政策方面,青年新政支持「政府不干預市場操作」的自由市場,甚至在福利政策上主張要「收緊福利門檻」、認為公屋輪候時間過長是因為「部分無迫切需要人士霸佔資源,令最有需要的人士被迫租住劏房」。至於長者貧窮問題,青年新政有文章認為「強積金計劃對社會有意義」,認為只需要改革而非廢除,退休保障只是充當輔助角色,甚至指全民退休保障會造成青年及勞動者沉重的經濟負擔,又說全民退休金會不分貧富派錢導致資源錯配。若非看到黨組織名稱,大家甚至會認為這是民建聯和自由黨的黨綱呢!
在危機日益嚴重的香港,民眾求變心只會越來越強。但要帶來真正的改變,需要的不是立場模糊而飄忽的新鮮面孔,而是組織起基層勞動者的政治力量,並建立反對當今資本主義的替代政治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