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
More

    杜特爾特靠攏中國 打擊美國在亞力量

    菲國新總統嘗試在大國之間平衡換取經濟利益

    Vincent Kolo,中國勞工論壇

    美國奧巴馬政府於2011年推動「重返亞洲」政策,強化在東亞的勢力。但這個政策隨著狂人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帶領菲律賓一百八十度轉向靠攏中國,將可能受到嚴重打擊。杜特爾特於十月訪問北京,這個新任總統在人民大會堂宣告:「美國已經失敗了。我現在會跟隨你們的意識形態。」

    不過,使杜特爾特靠攏中國的顯然不是「意識形態」,而是金錢。中方對此也並沒有任何幻想,並且對這位新朋友重金厚賞。兩國政府簽署了總額240億美元的協議(當中包括150億的投資和90億的借貸)。這並非臨時達成的協議,據報雙方自杜特爾特於五月勝出大選後已經開始談判。

    反美言論

    杜特爾特的言詞往往火爆而難料,並且需要其內閣成員及後「澄清」。新加坡的菲律賓專家佛朗哥(Joseph Franco)稱:「杜特爾特就像是沒有核彈的金正恩。」杜特爾特加大對其前宗主國的言論攻擊,甚至將奧巴馬稱作「婊子的兒子」,並指控中情局企圖暗殺他。他宣布停止與美國在爆發主權爭議的南海進行聯合軍演,並要求美軍在兩年內撤出菲律賓。

    各個評論員,尤其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謀略者,正慌忙分析杜特爾特將會靠攏中國的程度。即使是東道主中國也對他表示與美國「分離」的言論感到驚訝。《菲律賓星報》的評論戲稱:「中國是不是給了杜特爾特太多茅台了?」中方以紅地氈高規格迎接杜特爾特,七個政治局常委中就有四位接待了他,這並非一般「小國」領袖所能享受的待遇。主人家甚至不介意他將習近平的名子誤讀成「近習平」。不過,中國肯定會密切留意杜特爾特的言辭會否轉變成真正的政策。

    在離開中國返國的第一天,杜特爾特就已經開始倒帶,並稱「分離」不代表與美國「斷交」。他稱:「(跟美國)維持關係符合我國國人的最大利益。」一個星期後他到訪東京,向屬於美國陣營的日本政府表示出不同的話語:「你知道我早前到中國訪問。我想跟你保證我們之間只談經濟。我們並沒有觸及軍售、駐軍,也避談聯盟、軍事或其他議題。」

    為了錢而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杜特爾特對日媒說:「(東京和馬尼拉)對待中國的立場是一致的,因此我們應該攜手合作。」

    多面下注

    區內各勢力之間的博弈正在變得如火如荼,而杜特爾特正正利用自己國家在地緣政治上的戰略位置來向各方撈取經濟利益。他試圖在美國、中國、甚至如日本等次要力量中平衡。這也是他在國內派系鬥爭中鞏固自身力量的手段。

    這並不是甚麼獨特的伎倆。其他東南亞國家近年來也(較低調地)採取類似策略。緬甸反方向地從中國投向西方,以獲得更優厚的待遇,並避免過度依賴北京。泰國,和最近的馬來西亞(其總理納吉也到訪了北京)也都從美國部分地轉向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正如上文所說的,中國的領導層對此並沒有任何的幻想。當然他們歡迎杜特爾特所帶來宣傳方面的寶貴勝利,但他們也會小心翼翼,一如以往循序漸進地向菲律賓提供資金和資源。在北京達成的協議主要是以備忘錄形式的,而實際落實時很可能會是分階段和有條件的。在中國,社交網絡上許多的評論都反映了這種懷疑情緒,有人甚至將菲國總統的「脫美論」比喻成最近上海有許多夫婦為了獲取房貸優惠而辦理離婚。

    美國政府雖然表面上低調回應杜特爾特向中國的靠攏,但亦被迫要重新檢視其在亞太地區的策略。「重返亞洲」或華盛頓所稱的「再平衡」,是一個為圍堵中國的多方面軍事、外交和經濟方針。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導致了亞洲區內一系列的軍事化和國與國衝突。在2011年美國推動「重返亞洲」以來,該地區佔有了全球軍購總額的46%。

    美國的亞洲政策包括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TPP),這是一個排除中國的超級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協定。TPP的真正目的是作為美國外交的武器,正如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所說:「對我來說,通過TPP和建造另一艘航空母艦同等重要。」但即便是TPP現在也在世界經濟「反全球化」(保護主義)的浪潮中變得勢危。

    「中國正在得勢」

    菲律賓是美國帝國主義在該區最久遠的軍事盟友,和台灣與日本都是處於第一島鏈的地理位置,使其「重返亞洲」策略的重要支點。杜特爾特上台後菲國突然親中是美國帝國主義的重挫。

    《悉尼晨鋒報》的國際版主編赫齊爾(Peter Hartcher)形容這是「亞太地區力量平衡的一大轉變」。至於中國的投資承諾,赫齊爾表示:「在戰爭中擊敗西班牙以後,美國在1898年以2,000萬美元向西班牙買下菲律賓。就算算上通漲,這只相當於今天約50億。區內霸權四起,大國爭相籠絡小國。而以現時來看,中國正在得勢。」(《悉尼晨鋒報》2016年10月24日)

    而《印度時報》的贊達(Nayan Chanda)亦表示了類似立場:「菲國的倒戈是亞洲權力遊戲的轉捩點…自2008年開始西方經濟衰退的兆頭,以及最近的政治動盪──從英國脫歐到特朗普──都增加了對中國霸權崛起的必然性之感。」

    區內局勢將會變得更加緊張,美國新任總統很可能會增加在南海的海軍部署,並嘗試強化與其他區內角色的關係。日本執政自民黨的高級成員牧原秀樹稱:「我們需要越南以及其他南海周邊國家加入到我們的陣營來。」

    反TPP情緒正在升溫
    反TPP情緒正在升溫

    中國的財政力量──強弩之末的徵兆

    中國政府正利用自身的外交與軍事手段來抗衡美國勢力,並以借貸、基建項目以及連結中國與亞非歐60多個國家的「一帶一路」計劃作為「軟實力」。被稱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一帶一路」的問題是,中國經濟正在債務中沉淪,導致財政過度擴張的危險。

    中國佔有的海外發展債務超過7,000億美元,比六個西方支持的跨國機構(世界銀行、亞投行等)還要多。根據《金融時報》的一篇報導,這已經迫使中國官員「重新詳細估算」。

    從委內瑞拉到津巴布韋,紅燈都已經在亮起了。北京正在對各債務國收緊舊債,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使得中方要求增加作為回報支出的石油或礦產,因為大多數債務都是與這些資源掛勾的。中國支持的基建項目許多都已取消,或在財政超支、資金問題和政治壓力下陷入困難。陷入了這樣景況的包括了泰國、印尼、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高鐵項目──後者甚至是前總統查偉斯生前所號稱的「鐵路上的社會主義」,而項目亦遭到全面放棄。

    壞帳的上升也是北京在2015年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原因,該機構由57個國家組成,包括大多數的西方國家(除了拒絕參加的美國與日本)。通過亞投行,北京希望可以使其借貸業務「正常化」,並可以與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等其他帝國主義機構看齊。

    中國政府正面臨空前的壓力,經濟增長在放緩,而債務及工業產能過剩數字再創新高。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自身國內市場,因此需要向海外輸出剩餘的生產,但是全球資本主義危機與保護主義的抬頭卻成為了此條道路的障礙。當局的解決辦法是以大型基建協議來輸出資本,但這充滿著財政和政治風險。

    杜特爾特賭上了個人名聲,希望將部分潛在的「一帶一路」資金帶到菲律賓(此前菲國錯失了這一機會),他假設新的鐵路、發電廠、機場和海港能夠刺激經濟,並鞏固自己的政治根基。其工商部部長羅帛示(Ramon Lopez)指,數以十億美元計的中國資本投資將會帶動該國自馬可斯獨裁政權以來最大型的基建擴展。

    杜特爾特訪華團的成員代表,反映出其與部分菲籍華裔資本家的結盟,這些資本家希望藉著增加與中國經濟的聯繫來獲利。但是,中國投資項目在許多國家觸礁,馬尼拉的熱情亦應該有所緩和。再者,杜特爾特之後訪日,也顯示出他正在走鋼線,若然菲律賓與中國走得太近,可能會引起日本和美國的經濟報復。畢竟,現時日本是菲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而美國則是第二。杜特爾特能否巧妙地平衡各方還是未知之數。

    南海問題

    南中國海問題(菲國稱西菲律賓海)是中美之間一個重要分歧點。美國宣稱該區域為「國際水域」,這表面上是個好聽的中立立場,但實際上代表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可以橫行無忌。中國政府宣稱擁有幾乎整個南海的主權,因而遭到包括菲律賓等其他週邊國家的不滿。

    七月,位於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就南海問題作出對中國不利的判決,站在菲律賓的一方的美國獲得了輿論勝利。不過此後杜特爾特政府上台後,菲國的政策改變蓋過了這個裁決的重要性。然而,不能排除這些爭議不會重新浮上水面,並破壞當下馬尼拉與北京的和解路線。如果排除這一可能,就犯下一些鷹派軍事人員的錯誤。

    杜特爾特結束訪華之旅的一個星期後,菲律賓漁民被中方允許到有主權爭議的黃岩島海域恢復捕魚。這是一個早已達成好的協議,但條件是雙方就此保持低調,因此杜特爾特訪華期間並沒有任何宣布,而政策的落實時間亦被延遲。這個協議是杜特爾特一個小型但具體的外交成就,而亦符合中國的政策路線:只要不挑戰中國的地位,北京會願意給予小恩小惠。

    中國在2012年奪取黃岩島的控制,並驅逐了當地的菲國漁民。那是為了向親美的前總統阿基諾三世表達不滿。這次的政策改變不過是恢復了2012年前的狀況,因此對北京來說沒有什麼成本可言。這亦不代表中國會撤離黃岩島,或者放棄主權宣稱。

    只要不觸及兩國「討論底線」的敏感的主權問題,雙方有可能可以就共同勘探及開發水底石油和天然氣達成協議。這其實就是菲國前總統阿羅約夫人的政策。但正如過去那樣,國際和國內壓力可能令這些計劃生變,而兩國的政客也會尋求保障自己本國的利益與威望。

    中國容許菲律賓漁民進入黃岩島捕魚
    中國容許菲律賓漁民進入黃岩島捕魚

    動盪不穩的地區

    杜特爾特的冒起反映了菲國資本主義長期的社會及政治危機與其「民主制度」的不穩定──這是個區內乃至全球的趨勢。他的支持度仍然高企於70%,是因為他被視為「與別不同」,打破了固有腐敗、低效的建制政治秩序。

    實際上他與前任一樣,所代表的依然是同一批超級富豪的利益,只是做事手法更為殘酷。杜總統身邊盡是前朝的新自由主義經濟顧問。他發動血腥的「禁毒運動」,每天殺死44人,正是在仿效泰國的民粹前首相他信十年前的做法。杜特爾特需要留意一點:他信後來被泰國軍方政變推翻,並流亡海外。杜特爾特的運動使他予人「敢幹敢做」的錯覺,暫時贏得了廣泛支持。

    菲律賓的政治洗牌以及其對東亞政治版圖的影響,反映了區內縱使在強勁的經濟增長下仍然動盪不穩。菲律賓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為6.5%,是全球其中一個表現最好的國家。但是其貧富差距亦是東南亞之最。

    這些急劇的政治變化也伴隨著美國帝國主義進一步的衰退與危機,自2008年金融危機和災難性的中東戰爭之雙重挫敗後,美帝一直未能復甦。希拉莉與特朗普的總統選舉鬧劇亦進一步打擊親美國家和世界菁英的信心,並加劇了危機與失控的局面。

    上層分裂

    杜特爾特的「靠攏中國」在國內並不會一帆風順,菲國的統治階級之間經已出現嚴重分裂。當中關鍵的,是傳統上與美國關係密切的軍方高層正蠢蠢欲動。已經有聲音批評就南海問題商對中國的妥協,並要求彈劾總統。

    前總統拉莫斯(Fidel Ramos)辭任杜特爾特的中國特使一職突顯了這些分裂。拉莫斯在總統選舉期間支持杜特爾特,並主張對華和解,但亦反對與美國疏離。他是軍隊前統帥,而他的辭職是建制當中親美派所發出的警告。拉莫斯在《馬尼拉公報》撰寫專欄,批評杜特爾特上任百日的表現「令人非常失望」。

    如果中國承諾的經濟支援落空,或者變成了像在亞非許多地方那樣的「新殖民主義」,杜特爾特的對手肯定會煽動反華來打擊他的領導。一項近期的民調顯示76%的民眾對美國「非常信任」,但卻只有22%對中國如此。

    菲律賓的工人階級與農村的被壓迫群眾需要自己的替代來打破現時這個腐朽不堪的政治經濟制度。因此我們不能夠支持資產階級建制中的任何一派。不幸的是,菲律賓共產黨作為主要的左翼政黨卻墮入了這個陷阱。該黨主張在反美的基礎上與杜特爾特組成「愛國同盟」,縱使他們持有反華立場(過去中共曾是其毛派盟友)。菲共正確地警告中國可能會取代美國成為「壟斷和剝削其國家的巨頭」。

    社會主義替代才是真正的解決辦法,我們需要一個獨立於所有資產階級政客的力量,提出將經濟及天然資源收歸民主公營的綱領,並為建立工農政權而鬥爭。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