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More

    中國經濟:除了泡沫、就是泡沫!

    債務危機與金融風險的警號越敲越響

    中國勞工論壇

    中國經濟在去年至今年初出現了一陣脆弱的反彈。不過,這個短期的增長是以巨大的代價所換來的,鉅額的信貸被注入經濟中,令長遠的金融風險大大提升。中共當局宣稱經濟已經從2015年的金融風暴中「穩定下來」,但現實卻是令人擔憂。美國《商業內幕》網站這樣評論:「(北京的政策)返回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時期。」評論指向「債務、政府支持的基建投資和放寬樓市限制」。

    有關數字之大,甚至令人無法想像。去年,反映整體經濟中信貸額的社會融資總量上升了17.8兆人民幣(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這相當於去年GDP(74.4兆元)的24%。這個數字甚至沒有包括所有來自影子銀行的新借貸。央行最近嘗試收緊官方的銀行借貸,影子銀行的借貸亦隨之迅速飆升。因此,實際狀況更為惡劣,可見經濟只是在拉牛上樹。

    這代表習近平政權正面對一方面全球經濟政治動盪(特朗普、貿易下降與保護主義)的嚴重威脅,另一方面國內政局不穩(黨內權鬥與社會不穩)的內憂外患,他已經(至少暫時地)放棄了對債務問題的控制。2017年1月的數據,顯示新增借貸達到了破紀錄的每月3.74兆元,證明了這一趨勢。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去年10月警告,中國正面臨「金融災難」。IMF的亞太部副總監Markus Rodlauer稱,若果中國未能降低債務水平,將要冒上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並會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許多跨國機構和銀行,甚至部分中國官員也呼應了這些警號。

    26年來最疲弱的增長

    中國去年的GDP增長為6.7%,是26年以來最低的。很多人都對官方數字表示懷疑,並認為實際增長更低。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預計中國現時實際的增長只有4.5%。信貸所推動的「復甦」代表雖然表面的GDP數字仍然不盡可信,但比起2015年的數字要真實一點。政府統計部門的高層甚至最近批評「數據造假」的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威脅要嚴懲統計造假的官員。中國的全國GDP與各省分GDP總額的統計差距高達2.76兆元,相當於泰國的GDP。

    近期增長主要是依賴房產泡沫所帶動的,大部分源自「一線」大城市,並比以往更加建基於金融投機及債務。房貸大幅上升,在去年佔銀行貸款中的最大部分,這跟過去顯著不同。

    房地產並非是唯一出現泡沫的行業,在商品市場亦如是。投機者於能源、金屬和農產品的價格上賭博,作為低迷股市的替代品。這也讓北京部分地鬆綁產能控制,一些省份開始重開那些已經荒廢了的煤礦和鋼鐵工廠來於價格回升中獲利。經歷了4年的價格下跌和嚴重虧損,礦產業的利潤在2016年首11個月中上升了156%。這是投機所造成的人為反彈,而投機本身又是靠債務所帶動的。同時,這也導致了華北地區在這個冬季出現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霧霾污染。

    經濟學者擔憂圍繞中國經濟轉滾的巨額資金,因為實體經濟中有利可圖的投資買少見少。外界擔憂人民幣進入貶值週期,導致資本外逃增加,也再次反映了這個問題。北京試圖加緊資本控制(不過這些政策難以完全有效)來將熱錢鎖在中國內,但這不會刺激生產投資,反而會令金融泡沫變得更大。

    「現在有一筆不知該往何處的巨額資金。」主要研究中國企業的美國顧問公司「中國黃皮書(China Beige Book)」的首席經濟師Derek Scissors指:「你根本處理不了這樣龐大的資金,除了泡沫、泡沫、泡沫。」

    如果我們看看「M2」貨幣供應量(計算有包括現金以及其他較低流動性的資產,如:銀行存款、貨幣市場證劵和共同基金等),中國現時比美國有多約9兆美元的流通貨幣,但後者的經濟要大50%。在2011年,中國只是多美國大約2兆美元。

    總括而言,現時經濟的「穩定」是不可持續的,這是靠將加大新債務所帶動的泡沫(房產及商品)來填補舊泡沫(股市)爆破所遺留下來的真空。從一個泡沫跳到另一個泡沫顯然不是個具持續性的經濟策略。但出於政治目的──經濟一旦急速下滑,習近平的統治可能會不穩──當局為防止即時的危機正賭上經濟前景。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