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 中國勞工論壇
中共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在即,為習近平執政五年的經濟改革進程寫下成績表。然而,但至今中共反而加大了國家對於經濟的干預,包括完全人造的股市泡沫,到龐大的信貸膨漲,到支撐人民幣的匯率等措施。 習近平希望推動新自由主義和讓企業倒閉的所謂“供給側改革”,一方面為企業減稅開拓財源,同時引入市場競爭制度,讓部分負債嚴重和壞帳的企業倒閉,以免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但幾年來在債台高築、金融系統不穩、樓市泡沫岌岌可急的情況下,這些改革都舉步為艱。十九大之後的情況會有改變嗎?
債務與信貸膨脹
中國債務問題已經向全球資本主義敲起了警鐘。國際金融協會(IIF)於六月底的新報告警示,中國迄5月的總債務水準估算已超過GDP的304%;但新興經濟體總債務卻激增3兆美元,中國占這增幅中的2兆美元。習近平明顯已經放棄了對債務的控制,他害怕如果收緊銀根以杜絕國有企業濫發債的話,會有可能造成違約的連鎖效應。輝山乳業事件已經是一個警告,但中國的企業裡埋伏著無數這樣的計時炸彈。
此外,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在五月底把中國主權債務的評級下調了一級,是28年來第一次發生。穆迪也把對未來評級的前景從穩定改為不看好。給出的理由是其日益增長的債務問題。由於穆迪等外國評級機構大體上沒有涉及在中國的金融體系,所以這些警示並不會對中國各銀行的借貸手法有任何直接影響。對於全球資本家來說響起了一個警號。這代表習近平政權正面對未來的全球經濟政治動盪(特朗普、貿易下降與保護主義)的嚴重威脅,另一方面是國內政局不穩(黨內權鬥與社會不穩)的內憂外患,他已經(至少暫時地)放棄了對債務問題的控制。
中國名義GDP每增長1元人民幣,就需要近6元人民幣的新債務,所需債務額是2008年金融風暴前的6倍。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將不得不靠積累越來越多的債務,來實現與以前一樣的增長水平,亦即是刺激經濟的藥效會愈來愈麻痺。過去八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了一半,但債務水平卻上升了一倍。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已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之和。儘管美國的經濟體量大概是中國的1.5倍,現在中國經濟中的貨幣流通量比美國還多出了70%。再下一次金融風暴來臨時,全國舉債這一招恐怕難以湊效了。
主張“激進”和“鎮痛”改革的新自由派分子現在提倡清除債務。但總的來說他們的意思是讓工人和窮人承受鎮痛,而不是富人。社會主義意味著在工人階級民主控制下,為多數人而非少數人管理和計劃經濟。這將會消除浪費、腐敗和混亂的過度投資,並且確保貸款是用於投資在社會所需要的項目之上。
在中共大致上未見其效的去槓桿政策下,北京政府嘗試整頓企業債務並收縮銀行體系流動性。愈來愈多企業已難從傳統銀行資金融通體系取得資金,只能轉向非傳統金融管道如信託貸款進行融資。然而,由於信託貸款不計入信託投資公司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內。去年中國債務跳升了10%,此數字還未包括通過影子銀行的借貸,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投資則增長了幾乎30%,這些投資中包括理財產品,這是一種投機性的貸款。
在中國公司直接互相貸款被政府禁止,但愈來愈多公司通過影子銀行繞過此一禁制。法國獨資金融服務公司Natixis上月的一份報告顯示,這種貸款現在佔中國總體信貸的9%。這些影子銀行貸款與層壓式騙局並沒有什麼差異,其貸款並不會顯示在正式結算和政府統計的經濟數字上,因此其造成的經濟潛伏危機是難以預計的。中共似乎並不想大力打壓這些影子銀行業,因為弔詭地它為資金短缺的企業提供了快速的融資渠道,挽救了很多本來要立即面臨倒閉的企業。因此,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規模,僅次於美國。但這根本是短視的自殺式做法,因為長期來說整個金融體系業會更高風險、更不穩定。
樓市泡沫
2016年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同比漲幅都超過20%。一、二線漲幅也向三線城市蔓延,全面的漲幅態勢已然成行。中國一二線城市用兩年時間即完成了發達國家用數十年完成的房價翻倍。房產泡沫不但使未能負擔房屋的群眾民怨沸騰,也令債務危機問題更為嚴重,拖累了整體國民的消費能力,令低迷的經濟難以反彈。中國去年新增貸款中的 45% 為房貸,投資者把錢放在房產領域以維持利潤、並迴避貨幣貶值及金融體係不穩的同時,意味著房產泡沫爆破的話有可能會衝擊到銀行業。
中共的去庫存,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不是去已經生產好的待售住房的庫存,而是去正在施工或已經準備施工(只要房地產開發商在已經獲得的土地上挖幾個坑就算施工)住房的庫存。這種庫存,假定不再增加,即使按照2016年房地產市場空前繁榮的15.7億平方米的銷售量,也得花上5年多的時間才能消化掉。前總理朱鎔基之子、中金公司前CEO朱雲來六月底在第三屆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商品房已經足夠10億人居住,目前城鎮人口只有7億人,這意味著中國城鎮目前多出了3億人的住房。由一名中共高層後代承認中國出現房屋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說是意味相當深遠。
房地產始終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業加建築業佔GDP比重超過12%。且考慮到,房地產的發展情況還直接影響到家具、建材、裝潢材料的相關消費,並與上下游企業的發展,金融行業的風險以及地方政府收入都有著緊密聯繫。因此房產泡沫是中國經濟危機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可以威脅到政權的生死存亡。
中國的情勢似乎不會像美日當年房產泡沫爆破完全一樣,因為中共掌握對銀行和其他經濟槓桿,意味著他們可以大力介入以避免崩潰。但這種介入的結果當然是更多債務,沒有任何制度可以這樣永遠繼續下去。在某一階段,要么銀行將會崩潰,要么銀行會被挽救,但全體民眾將會被迫承受其代價(像2008年的西方國家那)。這是一道群眾反抗和加深反政府情緒的處方。
人造的經濟數字
中共不但在GDP造字上屢屢被揭發(或自我揭發)造假,連貿易順差數字也是如此。金融時報引用美國聯邦儲備局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首九個月中國被隱藏的資本外逃數字高達1900億美元,佔GDP的1.7%。很多中國投資者為了規避政府就購買外彙的限制,就以“外遊消費”為名義購入外匯,實際上往往將錢用於對外的投資房地產和金融產品。特別在2014年以來中國的外遊消費數字急速增加,在經濟放緩和國內消費水平低迷的情況下,這顯得非常不可思議。中國政府這樣的計算方式一方面掩蓋了資本外逃的規模,也人工地減少了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中共政權與其他國家的政府一樣,包括任何神誌正常的美國資本主義代表,都害怕一場貿易戰爭會爆發。但即使如此,各國政府所跟隨的政策都在增加貿易戰發生的風險。
習近平會進行經濟改革嗎?
過去五年習近平雖然將經濟政策的權力集於一身,很大程度上駕空了過往負責經濟政策的國務院。習近平經濟方案的辯護士說道,雖然過去幾年經濟改革進程緩慢,是因為習近平要先在黨內鞏固自己的權威,打垮那些阻礙改革的黨內既得利益者,未來五年相信他會令中國擁有“健康的市場”。
但能否進行市場改革的關鍵並不在於中國是否出現一個強人領導,而是在於經濟改革會否能鞏固這名“領導強人”的權力呢?中國十九大權鬥正在展開,習近平打擊部分金融業的目的看起來是為了反對黨內的敵對派系,而他是小心翼翼的控制行動,因為一旦要進行更廣泛規模的經濟改革,也必然威脅到他自己所屬派系在國有企業內的既得利益。即使習近平政權可以克服這些矛盾,實施他的經濟改革方案,結果還是會對工人階級造成重大打擊。但由習近平統治的首五年可見,現在改革能否落實還是未知之數。真正的解決方未是徹底改造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和由工人民主控制的政府。
總括而言,現時經濟的“穩定”是建基於不可調和的矛盾的,這是靠將加大新債務所帶動的泡沫(房產及商品)來填補舊泡沫(股市)爆破所遺留下來的真空。從一個泡沫跳到另一個泡沫顯然不是個具持續性的經濟策略。但出於政治目的──經濟一旦急速下滑,習近平的統治可能會不穩──當局為防止即時的危機正賭上經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