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More

    澳門風災是人禍

    腐敗的政治體制擴大了天災災情

    裘青 社會主義行動

    823日,強颱風「天鴿」吹襲廣東南部沿岸地區,香港與澳門幾乎遭受正面吹襲,當日懸掛最高級別的十號颶風訊號近五小時。香港雖遭受到一定的損失並造成121人受傷,所幸情況並不嚴重。然而一水之隔的澳門,其傷亡與災情卻令人震驚-共10人死亡,超過150多人受傷,市內多處地區嚴重水浸,更令人錯愕的是竟造成全市水電供應中斷整整近一天才陸續恢復,全市徹底癱瘓。黑沙環的千萬豪宅「寰宇天下」風災後玻璃大窗盡碎,畫面觸目驚心。承建商是中國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令人擔憂中資企業已把豆腐渣工程輸出至港澳甚至更遠地方。風暴過後,澳門政府請求駐軍協助救災,是港澳主權移交後首次解放軍離開駐地執行任務。及至行文之時(826日),災後的清理工作仍未完全完成,一個密集而現代化的城市遭風暴如此重創,實屬罕見。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馮瑞權災後在一片指責聲中請辭下台,批評主要集中於指責其颱風訊號發佈時機失當--澳門雖然比香港距風暴路徑稍遠,但所處的位置卻比香港離風暴中心更近,理應更早及更謹慎地作出準備,然而澳門卻在23日早上9時才發出八號風球,香港整整晚了超過兩個半小時,以致於絕大部份澳門工人明知風暴臨近仍不得不硬著頭皮出門上班,而剛到達工作場所卻又被告知八號風球已掛可回家避風。但市內天氣環境已極其惡劣(澳門政府稱「天鴿」是53年來吹襲澳門的最強颱風,創下了澳門市內持續風力的最高紀錄),不少人因而被困於工作場所或住所以外的地方。10名死者中有五人就由於海水倒灌造成嚴重水浸、而被困於地下停車場內或商店的地下倉庫內,被沒頂的洪水活活淹死。可以設想,假如風暴訊號能及時發出,讓民眾提早回家避風,這些慘劇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香港曾於2003年受颱風「派比安」吹襲時,市內天氣惡劣,但天文台堅持只掛三號風球,被批評只為照顧商界利益不願讓民眾停工避風,置民眾生命安全於不顧,而澳門這次的訊號延誤則釀成了更慘重的傷方和後果。

    然而更令澳門民眾對政府不滿的,是政府對災害應變的無能。澳門與香港同為亞熱帶的港口城市,每年平均受三四個海洋風暴影響,理應防災經驗豐富且準備充份。但澳門政府各部門對這一個直撲澳門的風暴似乎毫無警覺,據稱政府災前根本沒有在各部門做好協調與溝通之工作,連預先疏通渠道都沒有進行,進一步引發市內水浸加劇,損毀珠海往澳門的供電系統引發大規模停電,觸發災難的骨牌效應──電力中斷令通訊系統效率驟降,造成救援部門失能,供水機組因停電和水浸而停轉斷水。而這些城市運作的關鍵位置竟然沒有應急後備能源系統!民眾遇險求救無門,直至次日凌晨,澳門特首崔世安才發表電視講話,更令飽受折磨一整天的民眾感到氣憤,由此可見此政府的日常運作是何等鬆懈。

    澳門政府此前似乎一直沒有計劃面對一場波及全城的災難,使各部門的人力物力足襟見肘。澳門人均GPD居世界前列,但其面對風災的應對能力顯然遠遠不足,颱風過境時救災隊伍人手與裝備俱見不足,失去了大量救援時機,大量報導指出遇險民眾往往要苦候三四個小時才盼來救援人員,而即使救援人員到來,可能也沒有足夠的排險裝備去展開救援工作。此外,災後的善後前展也相當緩慢,災後三四天市面仍未完成清理,垃圾、雜物、碎片、積水隨處可見,加上風暴過後天氣炎熱,疫症風險大增,以致於澳門政府甚至要求駐澳解放軍協助救災,創下港澳兩地主權移交以來首個先例。

    過去澳門一直被中共視為「一國兩制」的模範,社會上整體風氣偏向建制,建制派亦在社會各方面包括議會中取得幾乎壓倒性的優勢與控制力。但社會中仍暗流洶湧,如在2014年曾爆發過反離補法案示威包圍立法會以及我們報導過博彩業基層工人組織抗爭等。而這次風災加深了對政府的民怨。曝露了澳門政府對災難應變之無能以及應變部門資源嚴重缺乏,我們支持港澳及中國內地共同民主鬥爭,我們支持居民組織救災委員會自救,接受和分配救援物資,需要建立類似的民主控制機制以防止食品價格暴漲和投機的情況發生。我們要求言論及新聞 自由,除了確保救災的訊息得以流通,更防止官員封鎖消息或發假消息以逃避責任。此外,通過由受難者及其家屬、居民代表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風災中人命傷亡的責任,懲治失職和腐敗的官員和財團,要求增加公共服務開支,建立優質的災害應變救援隊伍,整頓市政設施,確保當地民眾面對災難時的安全。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