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
More

    《奧本海默》影評 美國原子彈計劃的霸權野心與冷戰的反共獵巫

    陳彼得 中國勞工論壇

    基斯杜化·路蘭最新的史詩大電影《奧本海默》在全球間票房大賣座。電影講述「原子彈之父」、美籍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羅拔·奧本海默的生平,從其大學出任教授到二戰期間參與到曼哈頓計劃中的事跡。

    電影部分改編自他的傳記《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並探討了1950年代美國麥卡錫主義的政治獵巫(奧本海默本人正正就是當中的受害者),以及還展現出奧本海默對於自己的發明被用來大規模屠殺無辜平民的內心掙扎。可以說,這是一套非常具政治性的電影。

    麥卡錫主義

    故事橫跨納粹崛起、全面戰爭到冷戰爆發的大時代。奧本海默除了是傑出的科學家,他同時也是左翼工人運動的同情者。他本人雖然並非正式的美國共產黨黨員,但他的兄長、妻子、情人和身邊許多的朋友都是美共黨員。電影中還展示了他為西班牙革命的工人募款,以及協助大學實驗室僱員組織工會。

    故事的其中一個主軸是奧本海默在戰後的麥卡錫主義反共獵巫中被國安部調查,最終當局在1954年撤回了他的安全權限,而這也使奧本海默的仕途畫上句號。

    大家都知道美國戰後時期的反共浪潮,或許會疑問為何一個與美共有千絲萬縷關係的科學家能夠被賦予領導最高機密曼哈頓計劃的重任?

    美共在1930和40年代,特別是大蕭條後的工人運動浪潮中迅速擴張。這也使他們在美國工人運動中佔據了重要位置。可惜,他們效忠於扼殺了蘇聯工人權利的史太林獨裁,也讓他們往往扮演了窒礙運動的角色同時,美共也在美國知識分子中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包括奧本海默身邊的許多學者們。這也不足為奇,歷史上不少著名科學家都是左傾的,比如愛因斯坦就是一個例子。

    美共當時奉行史太林主義的人民陣線路線,主張蘇聯與西方帝國主義結盟對抗納粹。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大戰期間,奧本海默並不反對加入美國政府的原子彈計劃。電影中的奧本海默非常擔心德國在原子彈開發方面遙遙領先,因此認為有迫切需要協助美國搶先獲得原子彈來擊敗納粹並終結戰爭。政治上天真的奧本海默認為這是美帝國主義開發原子彈的唯一目的。

    當然美國政府也找不到更有才能的科學家。在這個歷史背景下,這就能夠解釋他為何成為了原子彈計劃的負責人。

    1945年5月,柏林解放,納粹德國投降。雖然太平洋戰爭仍未結束,但日本軍國主義的核技術遠遠不如美國,奧本海默認為美國已經不需要搶先開發原子彈,曼哈頓計劃已經失去了其意義。片中也可以見到,許多參與開發計劃的科學家也曾發起連署,反對向日本使用原子彈。

    但美帝統治階級可不這麼認為,他們已經意識到二戰結束後,蘇聯將成為美霸權主義的潛在對手。因此,他們堅持全速開發原子彈,這次不是搶在納粹之前,而是蘇聯。

    電影出色地刻畫了美國用原子彈轟炸長崎和廣島的真正目的。在蘇聯發起八月風暴後,日本早已準備投降,但美帝依舊決定使用其新開發的大殺傷力武器,目的是為了警告蘇聯,並且宣告美國是新的世界霸主。可以看到,在二戰結束之前,美蘇冷戰的戰線已經開始畫上。

    戰後的奧本海默極力反對美國繼續研發殺傷力更大的氫彈。片中看到,他天真地認為自己作為「原子彈之父」,擁有對於自己「兒子」的決定權。美國統治階級開始關注奧本海默的高調反對,電影呈現出當局對他的假審判,最終他被剝奪了安全權限,也失去了對美國冷戰政策的影響力。

    核戰爭的威脅

    電影中一節有趣一幕,奧本海默遇上愛因斯坦,二人談論原子彈的核裂變會否引發不斷連鎖反應,並摧毀整個世界的可能性。雖然兩個科學巨人聚首一堂的一幕很可能是虛構,但電影彷彿在以此比喻核武器引發軍備競賽,形成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戰亂不斷與人類滅絕的危險。今天的烏克蘭戰爭以及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都顯示我們從來沒有擺脫核戰爭的威脅。

    《奧本海默》一片可以說是再次提醒了我們,為何我們仍需要組織起來鬥爭,阻止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摧毀我們的世界。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