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More

    台灣:支持醫護鬥爭 課徵財團稅 全面補足醫療人力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台灣)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3年10月21日)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舉辦10月22日醫療勞權大遊行,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台灣)支持這一場遊行!民進黨疫情間用「國家需要你」號召醫療人員投入抗疫工作,疫情過後防疫津貼卻不斷拖延發放給醫護人員,甚至降低金額。

    護理人員血汗過勞,不信任藍綠白

    若以護病比1:4為基準。每多一位病人,其住院30天死亡率增加7%。可見「護病比」是醫療照顧品質中關鍵指標,然而台灣的護病比卻是1:13全球最高!過去七年蔡英文2016年「合理護病比」政策,正如同馬英九2008年護病比「一比七」政策一樣跳票。如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裝扮成「關心護理人員勞動處境」的面孔。

    護理人員勞動條件惡化,原因不在於護理科系的缺乏,「護理師人力荒」是在於二十年來仍未上漲的薪資,醫院資方不願意用充足的待遇與福利聘用護理師,一個人當三個人用。光是2023上半年,北市聯醫就有9次違反《勞基法》的紀錄。市立醫院就已經帶頭違法剝削,更不用說私立醫院。

    捍衛醫療人員的工作權

    每年職能治療師畢業400位,醫療機構開設的缺額只有100人。在台灣,職能治療師只能在醫療機構中工作。許多有證照卻找不到醫療機構工作的職能治療師,往往只能說自己是「生活教練」遊走於合法邊緣。政府理應增聘職能治療師來減低就業困難,同時避免現職者過勞。

    另外,全台有90%以上醫師(主治醫師),並未納入《勞基法》,如果跟醫院鬧出勞資爭議,往往很難獲得保障,例如離職還要面對昂貴的「離職違約金」,或是資方有權「不續聘」導致主治醫師工作權難以保障。

    醫院每年擁有十幾億收入,光是林口長庚醫院一年就賺34億台幣,卻不願意用來補足醫院人力,一方面醫院財團喊「沒錢」,另一方面卻狂蓋醫院成為財團「免繳稅」工具。

    不信藍綠白 要富人買單!

    護理師過勞成為藍綠白爭論的選舉議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試圖想在護理人員過勞的議題中「得分」,提出加薪編列公務預算、醫療保健預算支出達到GDP8%,但作為財團代表的他是不可能向富人增加徵稅,因此最後還是把負擔壓在勞苦大眾身上。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提出增加「醫療自費市場」,意味著進一步把醫療市場化、商品化,使有錢人才有資格看病。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全力支持醫療、護理各工會的訴求。醫護工會舉行抗議是極為正面的第一步,在動員醫護上街後,下一步是組織起來,在各工會組織召開民主大會,號召工人回到職場宣傳工運並招募更多人加入,共同討論下一步的鬥爭方向。勞苦大眾受到剝削已經成為社會普遍共識,越來越多民眾能接受、甚至支持「影響民生」的工業行動,例如去年的鐵路罷工一度癱瘓交通,在親財團媒體的攻擊下仍然受到相當高的支持。

    經歷全球新冠三年,從英國護理師發動罷工爭取更加薪,2021年緬甸革命中70家醫院醫護罷工等例子可以看到,醫護人員成為全球群眾抗爭的核心力量。而醫護罷工在世界各地已不再是禁忌,例如英國醫生和護理師罷工就是為了抵擋政府削減公共開支來破壞公共醫療系統。台灣醫護人員也一樣,若果醫護繼續過勞以及人手不足,醫療品質必然會倒退,因此將行動升級為罷工將會得到民眾支持。

    醫護鬥爭與爭取擴大公共服務的鬥爭是連繫在一起的。為了有足夠的預算解決醫療短缺,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台灣)支持課徵財團稅,由富人為資源短缺買單,才可以加大醫療投資、全面補足醫療人力,才能提供全民完善的醫療照顧。而且全面民主公有化醫療系統,交由醫護勞動者民主控制,將私營醫療重新納入全民享有的公共醫療,不再讓富人獨佔資源。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民主公有制的一部分。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