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
More

    列寧逝世一百週年

    偉大的革命者、國際主義者、黨的建設者

    Per Olsson 社會主義替代(ISA瑞典)

    今年1月21日,是革命社會主義者列寧(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逝世一百週年。生於1870年的列寧,他在1917年與托洛茨基一道領導工人和貧農推翻了俄羅斯資本家和地主的統治。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這也是為什麼列寧長期承受了統治精英的仇恨和抹黑。

    列寧在去世一百年後仍令資本主義衛道士瑟瑟發抖。而被這些資本主義辯護士攻擊的,還有今天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以及馬克思與恩格斯奠定的政治路線,而後者也是通過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巨大貢獻而發揚光大的。

    列寧在23歲正式開始他的政治活動,當時他加入了在聖彼得堡新成立的俄國社會民主協會。那時,社會民主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同義詞。

    列寧的小冊子《怎麼辦?》在1902年出版,他在裡面寫道:「沒有革命理論,就不會有革命運動。」當時,列寧要通過鬥爭在俄國建立基於對政治和任務的共識、活躍分子匯聚的真正社會主義工人政黨,而非鬆散的黨。而《怎麼辦?》這本書正是這場鬥爭的一部分。該小冊子出版時,列寧他們被誤稱為「精英黨」,而這正正不是列寧所想要建立的,同時他也不是想要建立「知識分子」政黨。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多數)和改良派孟什維克(少數)的分裂也體現出政治的重要性。分裂發生在1903年的黨代會上,但其政治原因直到第二年才變得清晰。它關係到哪個階級將領導未來的革命。所有人都認為這場革命將是資產階級性質的,但社會主義者的任務是什麼?他們應該如何面對各資產階級、自由派政黨?

    布爾什維克認為,本國(俄國)資產階級太軟弱、無力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因此資產階級會扮演反革命的角色,所以只有工人和貧農才能領導未來革命、奪取政權。

    相反,孟什維克認為,領導革命的將是資產階級,黨的任務是給予資產階級力量和勇氣,以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沙皇政權,排除俄羅斯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障礙。

    但1905年的革命證明瞭孟什維克的錯誤。俄國資產階級無力完成其歷史任務,工人階級必須全力奪取政權。但革命不能就此止步,還需要在西方工人革命的支援下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斷革命論的核心,這套理論由托洛茨基提出、被列寧所採納、並在十月革命中得到了體現。

    因此,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1912年分裂成兩個政黨是基於原則上的分歧。布爾什維克是其中更大的一派,並主要以年輕工人為基礎的政黨。

    列寧寫道,俄國是「各族人民的監獄」。他將爭取社會主義、爭取工人階級團結的鬥爭與爭取民族自決的鬥爭結合起來。列寧的著作和布爾什維克在民族問題上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使十月革命成為可能。

    十月革命允許了芬蘭和烏克蘭獨立。2022年2月,俄羅斯帝國主義入侵烏克蘭之前,普京在電視講話中猛烈攻擊布爾什維克和十月革命給予烏克蘭自由。「十月政變之後」——與其他資產階級分子一樣,普京將1917年的群眾革命稱為「十月政變」——「列寧滿足了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所有要求和願望。」普京想要重建沙俄,毫不掩飾地體現出對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狂熱。而這種沙文主義狂熱正是列寧所反對的,但卻受到斯大林的支持。

    1914年一戰爆發時,第二國際背叛了以(包括總罷工和革命在內的)一切手段反對戰爭的承諾。只有俄國和塞爾維亞社會民主黨拒絕支持統治階級和他們的戰爭。這意味著第二國際的崩潰,也意味著必須建立一個新的社會主義國際。這就是列寧與其他革命社會主義者一起承擔的任務。

    戰爭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也爭取了俄軍(帳面上世界最大的軍隊)中的數百萬窮人支持社會主義。

    戰爭期間,布爾什維克迅速發展成了一個群眾性政黨。然而,直到列寧1917年4月結束流亡返回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才通過了呼應革命訴求的綱領。

    回國後,列寧提出了大膽而影響深遠的《四月提綱》,其口號可以概括為「不支持(資本主義的)臨時政府,一切權力歸蘇維埃(工農兵委員會)」。斯大林等其他持孟什維克立場的黨領導人反對這個綱領,但列寧的革命綱領很快得到了布爾什維克黨員的支持,成為了布爾什維克的綱領。至此,十月革命的勝利成為可能。也是在1917年,列寧寫下了也許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國家與革命》。

    十月革命之後,整個歐洲爆發了革命起義,使得統治階級無法繼續進行一戰。但革命遭受了失敗,這不能歸咎於列寧和布爾什維克。是社民黨——特別是德國社民黨——的背叛,導致了革命的失敗。而這意味著,革命被孤立於極其貧窮的俄國,而俄國工人階級又在1918-1922年的帝國主義反革命戰爭中遭到了削弱。

    對革命的支持挫敗了帝國主義想要復刻1918年在芬蘭血腥鎮壓革命並建立恐怖統治的企圖;但革命的孤立又導致了革命的墮落和斯大林主義的崛起。

    列寧的最後鬥爭是反對蘇俄走向官僚主義的墮落,而這種墮落的趨勢是在他晚年開始的。官僚的墮落有其物質原因。如果沒有西方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注定要崩潰。這是每個布爾什維克都知道的;但列寧去世後,國際主義被「一國社會主義論」所取代,這是一個服務於新興保守官僚的烏托邦思想,與十月革命的理想和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切元素相對立。

    「一國社會主義」不僅是十月革命的墮落,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墮落,1943年,斯大林更是解散了1919年列寧參與建立的共產國際。

    1923年的黨代會上,列寧策劃了一個針對斯大林的「政治炸彈」,但他因中風而未能參加會議。其後,托洛茨基和左翼反對派繼承了列寧最後鬥爭的遺志——為國際社會主義和工人民主而奮鬥。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