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More

    列寧逝世百週年後留下的遺產

    俄國革命領袖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Vladimir Ilyich Ulyanov)——其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列寧——於1924年1月21日去世,如今已經是他逝世百週年。他領導的政黨,即布爾什維克、後來的蘇聯共產黨,在1917年十月革命中奪取政權,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工人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為了紀念列寧逝世百週年留下的遺產,我們在此轉載托洛茨基撰寫的一篇文章,該文鮮為人知,於1926年刊登於《大英百科全書》。chinaworker.info首次將其翻譯成中文。

    列寧,各蘇維埃共和國與共產國際的創始人和精神領袖,馬克思理論與實踐的追隨者,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者,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的組織者,於1870年俄舊曆4月9日(西曆4月22日)出生在辛比爾斯克鎮(今烏里揚諾夫斯克)。他的父親,伊利亞·尼古拉耶維奇,是一名學校教師。他的母親,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婚前姓伯格,是一位醫生的女兒。他的大哥(1866年生)加入了「Narodovoltze」(人民自由運動),並參與了一次針對亞歷山大三世的未遂暗殺。爲此,他在22歲時被處決。列寧是一家六口中的第三個孩子,在1887年完成了辛比爾斯克中學的課程,獲得了金章。哥哥被處死一事深刻烙印在他的意識裡,影響了他往後的人生。

    1887年夏,列寧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法律,但在同年12月因參加學生集會而被開除,並被流放到農村。列寧在1888-1889年間多次請願,希望能重新回到喀山大學,或被允許出國繼續學業,但均遭拒絕。然而在秋季,他被允許返回喀山,他在那裏開始系統地研習馬克思主義,並首次與當地馬克思主義小組的成員建立聯繫。1891年,列寧通過了聖彼得堡大學的法律考試,並於1892年開始在薩馬拉擔任大律師。在這一年及次年,他在幾次審判中出任辯護律師。然而,填滿他生活的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研究,以及其對俄羅斯乃至全世界經濟和政治發展過程的應用。

    1894年,列寧遷至聖彼得堡,在那裡他接觸到工人並開始了他的宣傳工作。在此期間,列寧首次撰寫了針對民粹派的論戰文章,這個黨派宣稱俄羅斯既不會出現資本主義,也不會有無產階級。這些文章以手稿形式傳閲。不久之後,列寧開始在合法出版物上與歪曲馬克思的人進行理論鬥爭。1895年4月,列寧首次出國,目的是與海外的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普列漢諾夫、扎蘇利奇、阿克雪里羅德)建立聯繫。返回聖彼得堡後,他組織了地下的「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這個組織迅速成為一個在工人中進行宣傳和鼓動的重要機構,並負責在各省建立聯繫。1895年12月,列寧及其最親密的合作者被逮捕。1896年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在監獄中度過,在那裡他研究了俄羅斯經濟發展的軌跡。1897年2月,他被判流放到東西伯利亞的葉尼塞省三年。在此期間,即1898年,他與聖彼得堡聯盟的同志克魯普斯卡婭結婚,她在接下來的26年裡一直是他的忠實伴侶,共同參與革命鬥爭。在流放期間,他基於大量經濟統計數據,在1899年完成了他最重要的經濟著作《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900年,列寧前往瑞士,意圖與「勞動解放社」一起組織出版一份面向俄羅斯的革命報紙。年底,該報的第一期《火花》(Iskra)在慕尼黑出版,其訓言為「從火花到烈焰!」該報的目標是對革命面臨的問題給予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提出鬥爭的政治口號,並在此基礎上組織一個集中的「地下」社會民主主義者的革命黨,站在無產階級前列,開啟反對沙皇制度的鬥爭,喚起受壓迫的大眾,尤其是數百萬農民⋯⋯

    1905年10月,全俄罷工爆發。當月17日,沙皇發布了關於「憲法」的宣言。11月初,列寧從日內瓦返回俄羅斯,在他返俄後的第一篇文章中,他呼籲布爾什維克在新形勢下擴大他們的組織範圍,吸納更廣泛的工人階級進入黨內,但為了預防不可避免的反革命打擊,要繼續保留自己的地下組織。12月,沙俄政權開始反擊。12月底莫斯科起義由於缺乏軍隊的支持,也缺乏其他城鎮和農村的響應,很快就被鎮壓了。

    從1905年的事件中,列寧區分出三個主要特點——(1)人民暫時奪取了真正的政治自由,所謂的「真正」是指不受他們的階級敵人限制,縱然有現存法律和機構也不受其限制;(2)以工人、士兵和農民代表蘇維埃的形式,創造了新的、尚未成熟的革命權力機構;(3)人民對那些曾對他們使用武力的人以暴制暴。這些從1905年事件中得出的結論,成為了列寧1917年政策的指導原則,並帶來了以蘇維埃國家為形式的無產階級專政。

    12月的鎮壓迫使群眾退居幕後,而自由派資產階級走到了台前,第一、第二屆杜馬時期開始了。在這個時期,列寧制定了以革命者利用議會作鬥爭的方法原則,要緊密聯繫起群眾鬥爭,並使其作為準備新攻勢的一種手段。

    1907年12月,列寧離開俄羅斯,直到1917年才回國。此時(1907年)開啓了反革命勝利、迫害、流放、處決,以及流亡的時期。列寧帶領了反抗革命者中一切墮落傾向的鬥爭:反對孟什維克(他們主張解散「地下」黨,並將工作方法完全轉變為在偽憲政制度下的純粹合法行動,也因為這一主張被稱為「取消派」);反對「和解派」(他們沒有理解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間的完全對立,試圖采取中間立場);反對社會革命黨的冒險政策(他們試圖用個人恐怖主義來彌補群眾的惰性);最後,反對布爾什維克中一部分狹隘的黨派偏見者,即所謂的「召回派」(他們要求以立即革命活動為名,罷免社會民主黨的杜馬代表,然而當時的條件並不具有即時革命的機會)。在這個黑暗的時期,列寧非常生動地展示了他兩個基本特質的結合——一方面是堅定不移的革命家,另一方面他認清現實、在選擇方法和手段上從不犯錯。

    與此同時,列寧還展開了長期的運動,反對修正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企圖,而那正是他所賴以為本的理論基礎。1908年,他撰寫了一部關於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的重要著作,針對馬赫、阿文納留斯及其俄國追隨者的基本唯心主義哲學,他們試圖將經驗批判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列寧基於對科學的深入和全面研究,證明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所闡述的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完全得到了基礎科學和自然科學發展的確認。因此,列寧以一絲不苟的態度持續進行革命鬥爭,這種鬥爭伴隨著理論爭論,從中使他對馬克思主義總體原理的認識上達到了最高水平⋯⋯

    列寧對國際鬥爭的準備不僅來自於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對俄國革命鬥爭和黨的組織的經驗,還源於他對世界各地工人運動的深入了解。多年來,他密切關注著最重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內政。他精通英語、德語和法語,也能閱讀意大利語、瑞典語和波蘭語。他現實的想像力和政治觸覺常常使他能夠從孤立的現象中重構出完整的畫面。列寧始終堅決反對機械地將在一個國家的方法複製到另一國裏,並且他不僅在國際動態中研究和決策關於革命活動的問題,還會考慮各國具體形象。

    1917年2月的革命爆發時,列寧身處在瑞士。他嘗試返回俄羅斯,但遭到了英國政府的堅決阻撓。因此,他決定利用交戰國之間的敵對,通過德國回到俄羅斯。這個計劃的成功給了列寧的敵人一個猛烈抹黑攻擊的機會,但這並未阻止他領導自己的黨,並且在不久之後領導了革命。

    4月4日夜晚,列寧下車時,在彼得格勒的芬蘭站發表了演講。在隨後的日子裡,他重複並發展了其中的主要思想。他說,推翻沙皇制度只是革命的第一階段。資產階級革命已無法滿足群眾。無產階級的任務是武裝自己,加強蘇維埃的力量,鼓動農村地區,並為奪取最高權力、以社會主義基礎重建社會做準備。

    這個深遠的綱領不僅不受那些宣傳愛國社會主義的人歡迎,甚至在布爾什維克內部也引起了反對。普列漢諾夫稱列寧的計劃「瘋狂」。然而,列寧的政策並非基於當下革命領導者的意向和立場,而是建立在階級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群眾運動的邏輯上。他預見到,對資產階級和臨時政府的不信任將日益加劇,布爾什維克黨將在蘇維埃中獲得多數,並且將掌握最高權力。小型日報《真理報》立刻成為他手中推翻資產階級社會的有力工具。

    愛國社會主義者與資產階級結盟的政策,以及盟國迫使俄國軍隊在前線進行無希望的進攻——這兩者都鼓動起了群眾,並在7月初彼得格勒引發了武裝示威。反布爾什維克的鬥爭達到了最激烈的程度。7月5日,反革命秘密警察公布了粗制濫造的「文件」,試圖證明列寧是在德國總參謀部的指令下行動。當晚,克倫斯基和杜馬官員從彼得格勒周圍地區召喚了「可靠的」部隊占領了城市。群眾運動被鎮壓下來。當局對列寧進行最大規模的搜捕。他此時開始進行「地下」活動,先是在彼得格勒一工人家庭中藏身,隨後逃往芬蘭;但他仍成功與黨的領導們保持聯繫。

    七月事件及其後的報復激發了群眾的活力——列寧的預測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被證明是正確的。布爾什維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蘇維埃中成為了多數。列寧要求果斷行動,奪取最高權力,並開始對黨內其餘領導的猶豫不決進行不懈的鬥爭。他寫了文章和小冊子、信件,有正式的也有私人的,從各個角度審視奪取最高權力的問題,反駁反對意見,消除疑慮。他描繪了如果繼續米留科夫和克倫斯基的政策,俄羅斯將變成外國殖民地的畫面,並預測他們將有意識地把彼得格勒交給德國人,以摧毀無產階級。「就是現在,或則永遠不會!」他在充滿激情的文章、信件中和採訪中不斷重複著。

    反臨時政府的起義與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的開幕在10月25日同日發生。那一天,列寧在藏匿三個半月後出現在斯莫爾尼宮,並從那裡親自指揮戰鬥。10月27日的夜間會議上,他在蘇維埃代表大會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和平的草案,並得到一致通過,另一項關於土地的決議以一票反對和八票棄權通過。布爾什維克多數派得到社會革命黨左翼的支持,宣布最高權力現歸於蘇維埃。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成立,列寧被委任為主席。就這樣,列寧直接從躲避迫害的小木屋走到了最高權力的位置。

    無產階級革命迅速傳播。農民在獲得了地主的土地後,捨棄了社會革命黨並轉而支持布爾什維克。蘇維埃在城鎮和鄉村地區成為了局勢的主宰者。在這種情況下,11月選出並於1月5日召開的制憲會議明顯成了過時的機構。兩個革命階段之間的衝突隨時爆發。列寧沒有猶豫片刻。1月7日晚,在列寧的動議下,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解散制憲會議的法令。列寧說,無產階級專政意味著給予勞動多數人最大程度的實際民主,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民主。因為它保證了他們真正利用自己能力的可能性,將所有物質財富(會議場所、印刷機等)掌握在勞動者手中,而要是缺乏這些東西,「自由」只是一個空洞的字眼與幻覺。在列寧看來,無產階級專政是社會中消除階級劃分的必要階段⋯⋯

    最後的歲月和遺產

    長年過勞帶來的疲憊使列寧積勞成疾。硬化症侵襲了他的腦動脈。1922年初,他的醫生禁止他每天工作。從6月到8月,病情迅速惡化,他也首次失去說話能力,儘管只是間歇性症狀。到10月初,他的健康有所改善,他再次回到工作,但未能持續多久。他的最後一次公開發言以他的信念結束:「從實行新經濟政策的俄羅斯中,將誕生出社會主義的俄羅斯。」

    12月16日,他的右臂和右腿癱瘓。然而,在1月和2月,他仍然口述了許多對黨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章:關於對蘇維埃和黨組織中的官僚主義作鬥爭;關於合作社在逐漸將農民納入社會主義組織的重要性;關於掃盲鬥爭;以及關於對沙皇統治下被壓迫民族的政策。

    病情的惡化導致他完全失去了說話能力。他為黨的工作告一段落,不久後他的生命也結束了。列寧於1924年1月21日下午6點30分在莫斯科附近的高爾基去世。數百萬人在他的葬禮表達了對他深沉的愛和悲痛。

    列寧一生的主要工作,是組織了一個有能力完成十月革命並指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黨。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要采取的方法和策略——構成了列寧主義的基本內容,並作為國際系統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關鍵。列寧的唯一人生目標貫穿了他從學生時代開始的一生。他在與他所認定的工人階級敵人鬥爭中未曾猶豫過。在他充滿激情的鬥爭中,從未摻雜任何個人因素。他履行了他認為是不可避免的歷史過程的要求。列寧充分地展現出利用唯物辯證法作為社會發展的科學指導能力,並且擁有真正領袖的透徹直覺。

    列寧的外貌特徵簡樸和有力。他的身高中等或偏下,臉孔上有斯拉夫人的平民特征,然而,他那犀利的眼睛炯炯有神;他強大的額頭和更強大的頭腦使他顯得尤其獨特。他以無與倫比的勤勞孜孜不倦地工作。無論是在西伯利亞的流放地,大英博物館,還是在人民委員會的會議上,他都是全神貫注。他在蘇黎世一個小型工人俱樂部進行講座,或是在組織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都是以同等的模範工作態度。他充分欣賞和熱愛科學、藝術和文化,但他從未忘記這些東西目前仍然是少數人的財產。他的文學和演講風格簡潔,表達了他的精神力量極度專注於單一目標。在私人交往中,列寧性情溫和、有禮且細心,特別是面對弱者、受壓迫者和兒童的時候。他在克里姆林宮的生活方式與他在國外流亡時期幾乎無異。他日常習慣的簡樸、對食物、飲料、衣物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禁欲主義,並非出於所謂的道德原則,而是因為智力工作和激烈的鬥爭不僅佔有了他的興趣和熱情,而且給予了他如此強烈的滿足感,以至於沒有空間留給其他享受。他的思想努力於解放工人的任務,從未停止,直至最後一刻。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