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More

    中國離革命還有多遠?

    日本式的經濟停滯、中美帝國主義衝突、人口災難,以及中共獨裁走向前所未有的危機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中港台支部於427-28日組織「馬克思主義學院」。其中一節專門討論了「中國離革命還有多遠?」的問題。以下兩篇文章內容基於這一節的主講。

    第一部分為李甬(中國勞工論壇)的演講,主要處理中國經濟「日本化」、「新質生產力」與新冷戰的問題:

    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房地產崩盤

    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危機。我們還只是剛剛開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改變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經濟。估計將需要至少5-10年才能消化所有庫存。甚至可能要20年的時間。

    房地產的崩潰造成了地方政府的財務和債務危機。根據武漢大學的調研報告,眾多地方財府已陷入實質性的破產狀態。顯示了中國經濟失去了房地產這一個主要支柱後,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和債務危機狀態,也就是我們所一直說的「日本化」。我們ISA是最早預測中國將陷入經濟「日本化」的組織,早在2012年間,只有很少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意識到這問題的存在,即使到了2022年,大多數人還在幻想中國結束清零政策後將迎來復甦。

    但我們也要搞清楚,我們所說「日本化」是一個長期的趨勢,「長期性」是一個我們必須要注意的一個重點。在這個趨勢期間,經濟仍然可能會存在上下波動,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就能走出「日本化」。總體趨勢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而這將令統治階級在政治上的回旋餘地縮小。資本家和中共將被迫攻擊工人階級,以捍衛自己的利益。而我們都知道,日本以一個「發達國家」的狀態去迎接這種長期的停滯,而中國面對這種情況只會比日本的惡劣得多。因為中國更窮,幅員更廣闊,其地域差距也更大。中國的人口危機也比日本更嚴重,一孩政策的後遺症使問題雪上加霜。同時中國正在與美國及西方國家進行著生死攸關的帝國主義鬥爭,而日本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這同時也涉及到銀行體系危機的問題,現時地方銀行爆雷的情況已蔓延到一眾全國性的金融機構。過去的時候,我們也認為中國的銀行體系爆發像美國2008年般的危機機會不大,這是因為中國銀行系統與美國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差異──中國的銀行是由政府所擁有及控制。但現時情況來,爆發危機的機會正在上升,促使我們改變觀點的原因是由於中共雖然控制了銀行和金融體系,但這並非是萬能藥,中共可以將危機「攤長」,延緩債務並將其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推遲危機的爆發,期望通過未來的經濟增長來消化及撫平債務。但這種策略在長期性的停滯下毫無用處,反而只會進一步增加積壓的壞帳。中國面臨美國式的2008危機的危險有所增長。

    因此,統治階級現時正在竭力尋求新的經濟支柱。其中之一在於中共最近提出的所謂「新質生產力」,也就是新能源汽車、電池、太陽能風能機組等等一系列產業。因為國內市場無法消化這些產品,中共只得推動這些產品的出口作為新的支柱,然而這也直接引發了兩個問題:首先就是產能過剩,現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已出現市場急促飽和的情況。1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環比下降近40%。企業開始降價求售。而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過剩更為嚴重,中國的光伏產量現時已相當於全世界需求的三倍,換言話說,我們需要三個地球才能消化得了中國的光伏產能。這也是資本主義中國的一個常見情況,資本像無頭蒼蠅般一窩蜂湧向「新興產業」,在一瞬間的時間內就造成駭人聽聞的剩能過剩。順帶一提,中共對新能源產業的開發實際上對環境保護毫無幫助,特別是光伏產業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和碳排放量比傳統能源有過之而無不及。像所有的資產階級統治者一樣,習近平只是嘴上說保護環境。資本主義無能解決氣候末日,因為它是基於國族框架運作的制度;它是一個追求利潤的制度、無能進行計劃,而人類需要計劃;而且因為像所有全球危機一樣,氣候議題現在已成為帝國主義爭霸的一部分。

    貿易戰將升級

    另一方面,中國的新能源產能大舉輸出到國際市場也加劇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戰,而這也是帝國主義冷戰的矛盾的一部分。美國和歐盟已紛紛發出警告或已開始著手調查中國電動車、太陽能、渦輪機的「傾銷」問題。固然,我們知道這是激烈的全球權力爭霸中,保護主義抬頭的必然趨勢。對於歐美帝國主義陣營而言,不管美國下任總統是拜登還是特朗普,都不會根本上改變與中國的貿易衝突變得更大的形勢。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金額下降了20%。美國更多地轉向了從墨西哥、歐洲、韓國、印度和越南等進口低端商品和半成品零件。下一波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戰幾乎肯定會圍繞新能源產業而展開,但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鏈實際上並不完整,車用芯片仍高度依賴歐美出口,這可能會再使中國處於下風。雖然中國過去一直重金投資國產芯片的開發,但與世界先進水平仍存在可能有二十年的技術差距。這也使得中國在人工智能的開發上遠遠落後,而這個差距甚至正在擴大。據估計,到了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經濟帶來15.7萬億美元的產值,這幾乎相當於中國2023年全國的GDP。假如中國資本主義無法取得技術突破的話,意味著他只能作為這一波的新型經濟消費方而非獲利方,中共將試圖通過在「全球南方」針對其競爭對手較薄弱的科技開發一個領域,並利用「一帶一路」倡議,來彌補其在對抗西方帝國主義時失去的優勢。

    但即使在全球南方,隨著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的加深,中國資本主義也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問題。中國仍然存在著大量的「舊產業」過剩產能,與美帝陣營的脫鉤令它不得不將這些過剩產品傾瀉到非洲、中東、亞洲和拉丁美洲。。以致於全球南方的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的工業也開始對中國築起貿易壁壘。泰國、越南、巴西等過去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貿易夥伴也開始針對中國的出口產品採取措施。

    中、美各自領導的兩個帝國主義集團之間,正在為全球南方的附庸國和市場展開激烈爭霸。這不僅會帶來經濟衝突,還會導致軍事衝突。我們看到作為中國集團一分子的俄羅斯是如何增加在非洲的軍事存在,在去年非洲發生數次軍事政變之後尤其如此。在馬爾代夫,印軍在3月被趕離。親中共的馬爾代夫現任政府已與中國簽署了安全協議。中國軍國主義在未來幾年恐將急遽膨脹。以美國為首的集團也會這樣做。

    我們需要在全球範圍建立新的戰鬥性工人運動,以國際主義為基礎、反對一切帝國主義和戰爭。我們秉承布爾什維克黨的傳統,即使作為一個非常孤立的少數派,他們也反對一戰。倘若沒有這一點,未來的社會主義運動就沒有革命國際主義吸引點來聚集。

    第二部分為周毅(中國勞工論壇)的演講,主要處理人口危機、當局打壓女權和LGBTQ權利、群眾意識改變的議題:

    中國人口危機是毀滅性的,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即使當局已經廢除35年之久的獨生子女政策、推行各種「催生」政策,官方數據顯示,自2022年起中國人口持續下跌。2023年出生人口僅902萬,相比2012年習近平上台之初的1800萬腰斬。有學者則估測中國人口更早出現下跌、現在實際不到13億,這些學者也相信,印度人口早在10年前就超過中國。

    人口下跌意味著勞動力數量的減少、人口更加老齡化。長遠看,這意味著中國在全球帝國主義衝突中將落下風,無法達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面臨多重危機、群眾與日俱增不滿的中共當局,其權威會更受嚴重打擊,其統治更受威脅。

    職場媽媽遭遇減薪

    由於傳宗接代等父權性別歧視意識形態,性別選擇墮胎在中國屢禁不止。這導致20-34歲的育齡女性人口,自2016年每年減少超過340萬,而未來10年將每年減少400萬以上。

    生育對於廣大女性的就業極為不利。照顧0-4歲孩子的母親面臨的工資損失,估計為6.3萬元,相當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生育孩子也將導致女性薪資下降12-17%。

    與有7歲以下子女、正在工作的男性相比,女性的失業風險高出181%,月收入少36.8%。再結合超高房價等生活成本,中國人生育意願幾乎世界最低。

    把孩子養到成18歲,養育成本也有53.8萬元,而中國一些地方推行的對第三胎的補貼,也僅是1萬元,只是杯水車薪。

    而中國目前也面臨養老金危機。《經濟學人》最近警告說,未來對中共獨裁的威脅恐怕不是來自「自由派的年輕人,而是脾氣暴躁的老年人」。超過2/3的中國老年人打算在退休後重返職場,嘗試應對養老金不足以應付生活成本的問題。中共獨裁政權也在近年推行延遲退休政策,將退休年齡延遲到65歲。意味著過去長期主要負責在家照顧兒童的祖父母,如今也要工作。

    這一系列因素都意味著,年輕世代生育意願必然進一步受挫。

    中共獨裁的猖狂反女權、反LGBTQ攻擊

    中共獨裁政權需要鞏固資本主義父權核心家庭單位,作為強化現有控制體系的工具。為此,中共獨裁極力打壓女權和LGBTQ運動,以及加強父權宣傳,正在提倡其所謂「新型婚育文化」,要求女性做「賢妻良母」。

    自資本主義復辟以來,中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持續下跌。從1990年代的80%多,持續跌至2023年的60.5%。這也意味著廣大女性更加被綁定在無償家務勞動中。

    習近平政權正在加強對女權主義的攻擊力度,例如2022年底「白紙」抗議中被捕者多是女性,今年2月,女權人士李翹楚被安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8個月。

    同樣,LGBTQ社群、網站和支持團體在近幾年也接連受到迫害、被強制關閉。即使他們基本上採取去政治化的路線,也無法逃避當局的「鐵拳」。

    這重複了習近平領導下的模式,即使是溫和的聲音、中共的改革派分子,也像香港的泛民一樣面臨強硬鎮壓。

    群眾意識的改變

    馬克思說,物質條件決定意識。面臨越來越黯淡的經濟前景、巨大的生活壓力,以及對女權的打壓、父權的法律枷鎖、過去一系列暴力侵害女性的事件,中國女性比以往更為抵制當局的「新婚育文化」等保守父權思想。

    群眾意識的改變,也體現在近三年對於許多新概念的討論,包括「躺平」和「人礦」。

    「躺平」反映出年輕打工人看到所謂「個人努力」換不來相應的回報,因此內心想要降低生活追求。但現實中,絕大部分工人、青年群眾沒有「躺平」的本錢、仍然被迫「內卷」,但同時也會隨時因為過勞而猝死。也因此,所謂「45度躺平」的概念在今年成為中國社會關注焦點,描述了在當今社會「內卷」無法實質改善生活、躺平則活不下去的情況下,廣大勞動者面臨的困局。

    而「人礦」一詞形象地道出了中共資本主義制度下更殘酷的現實:勞苦大眾只是被壓榨。因此這無處不展現中國的社會憤怒,這個新詞很快就被中共的審查機器全網封殺。

    馬克思主義者明白「躺平」和「人礦」並非清晰、有意識發展出來的哲學,而是對現有體制及其殘酷剝削的自發拒絕。這體現的也是憤怒、無力感和消極抵抗,本身尚未體現鬥爭意志、或者在群眾行動中團結起來的意願,也沒有明確指出需要推翻現行體制的替代方案。然而,這些新現象無疑顯示,群眾不滿情緒開始表現出來。同時,群眾意識不會靜止不變,而是會隨著現實經歷而進步,特別是鬥爭經驗——這是最能改變群眾意識的東西。

    中共的民族主義宣傳愈發無力。自從2022年惡劣封控以來,「潤學」在中國網絡上興起,意指呼籲大家儘量從中國移民出去;與此相伴的現象,便是更多中國人飛往厄瓜多爾,經中美洲到美國尋求庇護。即使很冒險,去年通過此方式嘗試進入美國的人數已經超過3.7萬、是3年前的50倍。雖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最終能從中國移民,但是這些現象的冒起,已經顯示民間對於悲慘的經濟狀況更加絕望、失去幻想,更加不相信官方民族主義宣傳。

    群眾對於習近平政權日趨不滿,也體現在群眾對於李克強逝世的悼念。在去年10月,300多萬群眾於李克強的安徽故居獻花悼念。李克強代表更傾向經濟自由主義、比起民族主義更強調「全球化」的派別。許多哀悼者主要是看到李克強和習近平之間的衝突,以悼念李克強來表示對於習近平的不滿。

    中共內鬥繼續升溫

    中共內部權鬥加劇,並且越來越公開化。幾年前,習近平與李克強之間就已經衝突升溫,也在多方面表現在群眾眼前。即使2022年之後,中共高層清一色由習家軍構成,但權鬥仍在持續,體現為國防部、外交部都出現了殘酷清洗。新任總理李強即使是習近平人馬,也不斷被邊緣化。

    傳統上兩會結束時進行的總理新聞發布會已被取消,這狀況會持續到2028年。李強的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到「習近平」16次,為習近平上台以來提及其名字最多次的報告。但即使如此,習近平個人的地位也愈加不穩固。爆炸性的社會緊張局面在中國與全球不斷累積;這將不可避免地在某個時刻在中共黨國高層產生嚴重危機。

    習近平將所有權力集中在自身,其個人崇拜程度堪比毛澤東。但相應地,所有社會危機都指向習近平本人,例如難以忍受的清零政策慘敗。

    未來,我們不能排除國家機器中的某些勢力,甚至可能是軍隊,因為這場危機而感到壓力,要求推翻習近平。這是習近平試圖加強控制之際,對解放軍進行新一輪清洗的原因之一。但這並不能永遠拯救他。

    中共各派都不會帶來任何前進的方向。他們沒有一個是站在工人階級一方的。他們都是建基於資本主義的,都在維護獨裁統治。但是,中共內鬥的白熱化可以讓群眾看到中共統治並不若表象那樣強大,因此可以激起群眾鬥爭的信心,以及發展自身意識。

    然而,問題不單是要推翻習近平,更是要推翻整個中共獨裁體制。而社會主義者也闡明,中共獨裁體制和中國資本主義制度相互依存,如果中共垮台,資產階級擔心他們的體制也會被革命運動吞噬。因此,他們可能會抱怨某些政策,但他們會支持中共。

    我們的任務是打地基,也就是打下政治基礎。如果地基不牢固,建築物就會倒塌。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教育我們的隊伍,發展極其清晰的觀點和深厚的理論基礎。

    這就是我們介入未來群眾鬥爭的工具。顯示必須進行有組織的群眾鬥爭,推翻獨裁,以民主社會主義社會取而代之。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