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中共大肆宣傳的刺激政策,相比2008年推出的巨額刺激計劃微不足道
抵抗 中國勞工論壇
9月底,中國央行下調基準利率,並暗示將推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經濟刺激政策。由於新財政支出的具體細節基本沒有曝光,最初的刺激狂潮被隨後的極度失落所取代。一些理論聲稱,中共正在為2025年或將爆發、與特朗普的新一輪貿易戰保留刺激彈藥。但是,儘管北京可能、甚至很可能採取更多刺激措施,但事實證明,北京的財政火力比許多觀察家意識到的更為有限⋯⋯
北京的火箭筒式刺激計劃?
9月,中國政府機構宣佈了多項重大經濟刺激措施。但這與2008年推出的超大規模刺激計劃相去甚遠,更像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例證。起初,中國股市飆升,是因為人們預期習近平將拿出他的「火箭筒」,投入新一波資金刺激經濟。由於經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景氣,包括史上最大規模的房地產行業崩潰,資本家們迫切需要一個與16年前規模相似的金融刺激計劃。但在這些引人注目的頭條新聞背後,新刺激措施的規模並不大,而且大多數都用於救助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隨著現實逐漸浮現,中國和全球資本家最初的欣喜已經被新的悲觀情緒所取代。
這說明了什麼?馬克思主義者解釋道,中共獨裁政權如今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的規模比2008 年要小得多。中國的債務佔GDP的比例從2023年底的299%上升到2024年6月的307.7%(這一數字在2008年為139%,不到如今一半)。即使經濟已經停止增長,債務仍在無情增長。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中國過去3年的GDP增長被累計高估了10%。一個新現實由此體現:中國以債務驅動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已經達到了極限。
刺激還是救助?
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終於公布了中共計劃向經濟注入的確切金額。但這一期待已久的宣布卻令人大失所望。未來5年,中共將以特別債券和債務互換的形式,向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提供總計10萬億元人民幣資金。這不是刺激經濟增長的刺激措施,而是債務救助。其思路是,許多瀕臨破產的地方政府將以更優惠的利率將現有債務轉換為新債務。
經濟學家史宗瀚將此描述為「10萬億元的會計運作」。乍一看,這數字似乎很可觀,但其中並不包含任何新的資金——10萬億元是早已計劃好的,只是被「重新包裝」以支持北京的新刺激計劃。與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所需要的相比,這些錢也遠遠不夠。如分5年(到2028年)計算,10萬億元計劃將為地方政府節省6000億元的利息支出,即每年1200億元。這還不到同期中國預期GDP的0.1%。如此小的數額無法阻止全國各地地方政府正進行的減薪、服務暫停運營和私有化浪潮——即「砸鍋賣鐵」。習近平政權認為,經濟停滯的原因只是缺乏「信心」,而解決方法則是釋出更為樂觀的官方說辭。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唯心主義分析,而不是唯物主義分析。
股市「福利主義」
作為北京刺激計劃的一部分,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價值8000億元人民幣的「非常規」新政策工具來刺激股市。這項政策是「股市福利」,而中國政府反對為工人階級建立更強大的社會保障網,因為這會「養懶漢」。券商等金融機構現在可以獲得價值50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互換」來投資股市。另外3000億元人民幣將補貼股票回購,這是公司用來抬高自身股價的手段。人行的聲明觸發了股市的瘋狂反彈,並得到媒體密集報道。在5個交易日內,滬深300指數上漲了 25%,創下歷史新高。許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被吸引進入股市,一些人拿自己的獎學金和儲蓄作為賭注參與其中。由於與深陷危機的實體經濟脫節,股市泡沫無法持續。滬深300指數再次下跌,自10月8日以來已下跌12%。儘管北京方面採取了「刺激措施」,但中國股市仍相比2021年跌了20%。
房地產崩盤
房地產危機已進入第四年,且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自2021年以來,房價已下跌30%。總住房銷售額(9.5萬億元)只有2021年水平的一半(18萬億元)。這場巨大崩盤由資本主義內在投機傾向造成,並且使整個經濟陷入長期低迷。中共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採取了刺激措施,但完全無濟於事。迄今為止,房地產危機已使家庭財富蒸發了約131萬億元人民幣,而這數字已經高於中國的GDP。消費如此疲軟的原因,是財富和收入的急劇下降,而不是一些模糊的「信心」問題。
還記得2008年嗎?
為抵禦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共於2008年11月推出規模龐大的刺激計劃,總額達4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時中國GDP的13%。相比之下,如今的10萬億元刺激計劃僅相當於GDP的2.5%左右。事實上,2008年的刺激計劃規模要大得多,這是因為中共已經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地方政府設立了數千個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表外實體),並將數萬億元人民幣的額外貸款投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項目。牛津經濟研究院估計,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實際總額高達20萬億元人民幣,是官方數字的5倍。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年的GDP增長了10.6%。然而,這帶來了失控的債務激增,債務總額從2007年的51萬億元人民幣增至今天的387萬億元。如今,中國政府沒有推出類似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凸顯出由於擔心引發金融危機,其在金融方面的回旋餘地已大幅收窄。
國有銀行體系又如何呢?
榮鼎集團2024年9月1日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銀行體系的深層問題正在掣肘經濟增長。這是中國經濟內部債務大量累積的結果,而債務累積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之前的幾輪金融刺激。報告指出:「中國經歷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大的單一國家信貸擴張,在2008年至2016年的8年間增加了24萬億美元的新資產,相當於全球GDP約1/3。」這些債務大部分已經惡化,需要展期(用新債取代舊債)。報告稱:「如此龐大且受損的金融體系,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產生同樣的信貸和投資增長速度。」隨著經濟陷入日本式的停滯,中共希望銀行加快放貸以刺激增長。但展期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現有債務需要巨額資金,而這些資金已經使整個銀行體系陷入癱瘓。
資本主義=日本化
馬克思主義者曾預言,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模式的內部矛盾潛藏在其增長「奇蹟」之下,並將導致經濟日本化,即巨額債務導致的長期停滯。一些經濟學家仍在爭論這種情況是否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還是倘若北京採取「正確」的政策是否可以避免。同樣的這些經濟學家一直低估中國危機有多深入。他們誤以為新冠疫情是中國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並預計經濟將在2023年強勁反彈。正如我們當時所言,那只是幻想。
中國的國家主導資本主義與傳統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之間存在重要區別,這意味著中國不太可能經歷2008年美國式的銀行業危機(儘管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更有可能出現的是「慢動作危機」。中共控制的銀行被下令無限期「延期貸款、假裝沒事」,通過發放新貸款來防止這些僵屍企業和地方政府實體破產——哪怕他們無力償債。這有點類似於19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的情況。日本也避免了16年前華爾街那樣的金融危機。然而,到1990年代中期,靠紓困生存的殭屍企業佔日本股市的25%。今年在中國,30%的公司是殭屍企業。無論是「西方」模式還是「亞洲」模式,資本主義都無法避免深重危機與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