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
More

    世界經濟:特朗普被迫退讓,但貿易戰持續升溫

    對於全球數週經濟動盪,社會主義者所作的十點分析

    Per-Ake Westerlund ISA國際政治委員會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5年4月14日)

    當前世界正見證一場全球權力爭霸。這正是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原因——他築起極端關稅壁壘,並將中國列為主要打擊目標。

    在「解放日」(譯注:即4月2日,特朗普在這天宣佈各全球各地加徵關稅並將之稱為「解放日」)大規模關稅攻勢一週後,面對股市、債市與匯市的全面崩跌,嚴重的金融危機迫在眉睫,特朗普被迫針對新公布的關稅,宣布多項「暫停課徵」與豁免措施。

    然而即便有所退讓,當前關稅壁壘仍處於歷史高點,帝國主義間的對抗更趨白熱化。

    一、「解放日」實為宣戰日

    《金融時報》馬丁·沃爾夫在4月2日特朗普「解放日」儀式後直言:「這是對全世界開戰。」此評論精準揭露了特朗普代表的侵略性帝國主義與新殖民主義本質。這波極端關稅以「美國國家安全」為名實施,政府更呼籲民眾「先苦後甜」以共渡時艱。

    這場衝突首要並非處理貿易問題,而是確立誰掌握霸權地位——美帝特別針對中國帝國主義,但同時也劍指歐盟與其他經濟體。

    正因如此,經濟學家的警告完全無法阻擋這台關稅戰車。這些警告包括「1930年代關稅壁壘導致大蕭條」的歷史教訓,以及「貿易赤字實質在支撐美國入不敷出」的經濟現實。

    二、市場恐慌與各國求饒

    各國政客與資本家首當其衝陷入恐慌。儘管特朗普競選時早有預告,但沒人料到他真會走到這一步。這份針對全球的關稅清單,簡直是噩夢與荒誕劇的結合。

    隨之而來的股市崩盤瞬間蒸發數萬億美元市值,引發對全球經濟、就業與退休基金的深度憂慮。多國出口產業屏息以待,台灣與越南等政府立即承諾將對美關稅降至零;而歐盟提出工業品零關稅方案時,卻只換來「還不夠」的回應。

    白宮最初對恐慌潮的回應是「絕不談判」,但隨後卻宣布與日韓展開協商。

    三、金融體系瀕臨崩潰

    《經濟學人》以「金融體系險墜懸崖」為標題示警。不僅股市暴跌,自1987年來(除疫情期間),歷次股災中始終扮演避風港的美國公債也開始貶值。數日內超過27萬億美元公債遭拋售,日本加入賣方行列後,市場更擔憂持有巨額美債的中國跟進拋售,導致美元匯率單週重挫4%。

    大型避險基金為籌措現金償債,同時拋售公債與黃金。某位億萬富翁直言,他畏懼「比經濟衰退更可怕的災難」。

    四、絕非「按計劃推進」的潰敗

    一週後特朗普被迫退讓,其幕僚急忙辯稱一切「按計劃推進」,但特朗普本人卻以「人們開始焦躁」解釋自己的決策。

    這波號稱「反制他國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對等關稅」,後來宣布暫緩90天實施——唯獨對中國關稅最終(?)走向145%高點。

    不過10%的全球基礎關稅,以及鋼鐵、汽車、鋁製品25%關稅仍持續實施。特朗普政府更預告將追加藥品與半導體的特別關稅。

    這無疑是場徹底的潰敗。若真如特朗普所言「關稅能吸引產業回流美國」,那麼暫緩實施只會讓效果歸零。

    即便退讓後,美國平均關稅仍從3%飆升至20%,估計將使每戶家庭年支出增加4700美元。

    五、中國反制與美國加碼

    中國政府以124%的對美進口關稅還擊。雙方壁壘意味著貿易量將趨近於零,加速兩大經濟體早已啟動的脫鉤進程。

    同時深陷經濟危機的中國極度依賴出口,雖然對美國市場依存度下降,但貿易戰仍可能衝擊其對歐盟與東南亞出口。

    不過北京握有數張王牌:包括支撐美國赤字的美債持有量,以及稀土精煉的主導地位,全球礦產爭奪戰勢必更加激烈。

    六、新豁免清單出爐

    在90天暫緩期宣布數日後,第二波退讓以擴大豁免形式登場。手機等電子產品暫時排除在對華高關稅清單外,這些產品「僅」適用數週前公布的20%關稅。作為中國對美最大出口商品(佔4400億美元總額的十分之一),此舉讓八成產品在中國製造的蘋果公司鬆了口氣。但不久後政府又改口,預告手機將納入未來的半導體特別關稅。

    七、美元與市場信心崩壞

    總部位於巴黎的泛歐交易所執行長布依納(Stéphane Boujnah)直言:「恐慌無處不在。美國已經面目全非,我們正處於一個過渡期。」即便特朗普有意挽回市場信任,也將面臨巨大困難。

    特朗普的政策迄今為止將使美國赤字與債務激增,伴隨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升溫的警報。

    21世紀的兩大危機——2008金融海嘯與新冠疫情——皆因央行(尤其是美聯儲)干預而未惡化,如今若央行再次出手,雖可能緩解危機,卻會加劇債務與通膨壓力。

    八、90國談判虛實?

    白宮傳聲筒聲稱特朗普將與90國展開談判,這些國家正排隊與美帝達成協議。先前稱75國會前來談判,然而目前尚未公佈提出這項要求的政府名單。因此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進行如此多的談判、以及談判結果將如何。歐盟已拒絕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取消對美進口增值稅、廢除環保法規等要求。

    同時,歐盟等國也正瘋狂尋求與東盟(東南亞10國)、海灣國家、拉美南方共同市場(Mercusor)等建立替代性貿易夥伴關係,但這些談判同樣面臨諸多障礙。

    九、川普遠未達到他的目標

    經歷連番退讓後,「解放日」的動能已消散,特朗普難以簡單重複同一作法。

    越來越多預測指出美國經濟將步入下行,伴隨物價上漲形成「停滯性通貨膨脹」的資本主義慘狀。

    除此之外,還有各國可能發動貨幣戰爭的威脅(通過貨幣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但總而言之,整體貿易量必然萎縮。

    十、特朗普——資本主義危機的象徵

    特朗普的「議會波拿巴主義」政權(鎮壓性的個人「強人」統治),正是資本主義深層經濟與政治危機的體現。其反動政策暴露了絕望本質。未來關鍵在於來自基層的抵抗,工人階級的行動、抗爭、罷工與群眾運動,而這些可以以社會主義變革取代特朗普主義的反動浪潮。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