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動員了5天就有如此多人參加8月20日的示威,證明了群眾對16名年輕活動者被判入獄感到強烈不滿
社會主義行動報導
8月20日,多達14萬人湧上香港街頭,成為2014年雨傘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抗議。只用了5天的時間動員,就有多到難以置信的群眾參加這場反對監禁16名青年民主活動者的示威。
參加人數遠超過召集人的預期。香港人民以壓倒性的人數做出回應,和故步自封、猶豫不決的泛民領導人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就算面對親北京政府逐漸加劇的打壓,仍在猶豫要不要召集抗議。在過去幾個月裡,這些傾向自由主義的領導人一直把自己的遲鈍歸咎于群眾「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現在我們看到,情況顯然不是如此。
16名政治犯(包括2014年的三名學生領袖)入獄令群眾的怒火噴湧而出。愈發嚴峻的打壓明顯是為了操縱未來的選舉,因為被判入獄三個月或以上的人在五年內不得參加競選。面對這種情況,群眾的不滿正在增長起來。但是直到現在,這些不滿還沒有找到公開表達自己的出口。
政府的打壓包括將一部分民選議員逐出立法會、逮捕和控告更多的政治抗議者。這明顯是北京當局在背後指揮,以滿足中國獨裁政府的需要。周日強有力的群眾反應會讓建制派不得不考慮:在不引發更激烈的群眾反對的情況下,他們的計畫還能走多遠?正如《華爾街日報》在頭版標題中正確指出的,「學生領袖被判入獄再度點燃民運之火」。從潛力上來說,確實是這樣。如果利用好周日示威的巨大勝利,爭取民主的群眾鬥爭能夠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復興。
周日的組織者沒有給出最終的遊行人數,但是他們宣佈這是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最大規模的群眾動員。雨傘運動是持續79天的佔領和群眾抗議行動,參與者多達120萬人,也就是香港六分之一的人口。組織者本以為人數會少得多,所以選擇了灣仔修頓球場這樣一個狹小地方作為集合地,令我們更難估計周日的人數。
人群在36度的酷熱中遊行至現在聲名狼藉的終審法院(上周16名年輕人就是在這裡被無恥改判6到13個月監禁)。當前面的人結束遊行回家時,後面仍有許多人走出地鐵站來到出發點加入示威。
眾所周知,香港員警一貫低估反政府示威的規模。他們這次估計有22000名參與者。粗略地計算,實際人數通常是警方數位的4到5倍。
法庭「大陸化」
有許多原因令周日的示威具有歷史意義。它是香港第一場反對法庭裁決的群眾抗議遊行(說明政府將法庭用作政治工具反倒動搖了人們對於司法「獨立」的幻想)。為政府辯護的AlexLo在《南華早報》上評論說:「不管他們是否真的這樣想,許多人正在高喊‘法治已死’。他們說我們的法庭已經‘變紅’了或者正在‘大陸化’」。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法庭顯然是出於政治動機判決16人入獄,為以後監禁更多示威者打開大門。
林鄭政府被迫採取守勢,試圖裝作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林鄭堅持說香港沒有政治犯,還說猜測法庭裁決背後存在政治動機是有害的。但是群眾的介入令這些假裝可憐的藉口失去了所有可信度。沒有人相信這套說辭:政府的忠實支持者「藍絲帶」也不信,因為他們正希望法庭進行政治打壓;大多數普通群眾也不信,因為他們看出來林鄭是想躲在越來越服從北京命令的司法系統後面。政府顧問、律師及前泛民政客湯家驊荒唐地說,批評法庭裁決本身就可因「藐視法庭」而受到處罰。
泛民領導人試圖採取騎牆立場,想方設法與林鄭政府和解,但現在的局面給他們增加了困難。由於群眾的介入,政府如果繼續對其他活動者判重刑(這明顯就是它的計畫)將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周日的自發動員是一個警告,讓政府看到如果將更多被取消資格的議員送入監獄以阻止他們參加補選,可能會發生什麼。
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周日的遊行是由較小但較激進的政黨和團體發起的,包括傾向左翼的社民連和學生領導的香港眾志。主要的泛民組織被迫跟隨他們。這證明社會主義行動(CWI香港支部)說的是對的:「激進派」如果帶頭髮起抵抗打壓的行動,而不是依賴泛民中較保守的階層,他們會得到群眾的回應。
進一步行動
現在的迫切問題是如何採取進一步行動。香港和北京政府覺得無心戰鬥的泛民領導人會讓局面冷卻下來,所以他們打算先捱過這段群眾憤怒期。社會主義行動認為,我們不能讓民氣消散,而應該把握住現在這個歷史性的機會重建民主鬥爭。但是這需要一個清晰的計畫來升級群眾行動。
在8月20日的示威中,社會主義行動和抗暴青年陣線派發了數千份傳單。
這份傳單概括地介紹了我們對於如何重建民主運動和下一步應該採取什麼行動的建議。我們的橫幅和材料著重說到應該號召罷課罷工一天作為下一步行動;至少以中學和大學為起點,將各方面的鬥爭聯合起來,並採用一種新的方式(罷工罷課)去爭取民主權利。社會主義行動還強調,我們需要把民主鬥爭同反抗資本主義(它造成了住房危機和生活水準下降)的鬥爭聯繫起來,也要同中國的反獨裁鬥爭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