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與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起創建了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在19世紀、更在20世紀震撼了整個世界
彼得·塔夫 社會主義黨(CWI英格蘭及威爾斯)總書記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進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歷史上最偉大的、最民主的群眾政黨——在兩個最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與托洛斯基的領導下,引領俄國工農造就了「震撼世界的十天」。
俄國革命激起了革命浪潮(特別是在歐洲)。這些革命對美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在亞洲引發了群眾起義與革命。
就算僅為這一點,馬克思的誕生就值得全世界慶祝。但大多數親資產階級評論人士卻嚴重歪曲了馬克思的思想。
最起碼,一夥沒有真正了解馬克思任何觀點的大學教授與評論員很可能會出現在電視或者其他媒體上,膚淺地評論、貶低馬克思的思想。
他們會說馬克思的哲學和經濟觀點以及對未來的預測錯了。簡直沒有什麼能比這種說法更偏離事實了。
科學社會主義
結合了德國哲學、英國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是十九世紀中葉最先進的思想。
馬克思與恩格斯挽救了「辯證法」。黑格爾發展了古希臘人的思想,試圖全面理解世界的「現象」。馬克思與恩格斯摒棄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維心主義成分,使他不再頭下腳上顛倒過來。
黑格爾認為自然、人類與社會關係的演化是基於思想的發展。但是馬克思與恩格斯主張思想和意識是物質力量的表現,物質力量推動了歷史發展。今天,大部分認真的分析人士已經有意識或無意識接受了他們的觀點。
例如,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在1992年著名(或許可以說簡單粗暴)的說過一句著名的(或許可以說簡單粗暴的)話:「笨蛋,問題在經濟!」。經濟最終決定了事情的進展——在克林頓的例子裡,就是總統選舉的結果。
但是,是馬克思與恩格斯首先提出經濟最終決定了國家、政治等「上層建築」。今天,這一理論幾乎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但馬克思並不是簡單的決定論者。相反,他與恩格斯分析了作為政治上層建築一部分的「國家」是如何與經濟相互影響的。
資本主義評論家有時承認馬克思與恩格斯具有某種歷史意義,但他們的主要觀點是,「馬克思主義」以及相關的社會主義思想和民主計劃經濟已經被埋在柏林牆的廢墟之下。
東歐斯大林主義政權以及計劃經濟(儘管是受官僚控制的計劃經濟)的崩潰,導致了資本主義必勝信念的肆虐。撒切爾和里根代表資本家吹噓說:「1980年代的教訓就是社會主義失敗了」。
前蘇聯經濟急遽衰退,甚至比1929~1933年美國經濟暴跌後的全球危機還嚴重。
但沒過多久,即使是資本家自己也開始思考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其中一位,約翰·卡西迪(John Cassidy),在一位銀行家朋友的建議下研究了馬克思的著作,包括共產黨宣言。
他在1990年代中期的評論很有啟發意義:「我花在華爾街的時間越長,我越相信馬克思是對的。」他的朋友評論道:「我絕對相信馬克思的方法是理解資本主義的最佳方式。」
他們並沒有像其他許多無知的、蠱惑人心的資本主義作家那樣將斯大林主義與馬克思的觀點聯繫起來。他們說:「共產主義[史達林主義]的失敗掩蓋了馬克思的遺產」。
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最近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數百萬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會導致大規模失業,工資停滯以及年輕人越來越認同共產主義。他警告:「馬克思與恩格斯可能再度獲得影響力。」
卡西迪承認,馬克思「寫了非常精彩的文章去討論全球化、不平等、政治腐敗、壟斷、技術進步、高雅文化衰落、現代社會本質上喪失了活力等問題——這些都是經濟學家正重新面臨的問題,而他們有時並未意識到自己正沿著馬克思的足跡前行。」
透過馬克思的方法,我們知道經濟蕭條和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在1990年代初資本主義的支持者說出這種觀點時,許多人還沒有清楚地看出這一點。
在我們的黨刊《今日社會主義》(Socialism Today)中曾寫道:「嚴重的經濟衰退和蕭條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各國資產階級採取保護主義措施。」這不正是2007-08年世界經濟危機後的趨勢嗎?
現在特朗普正對中國和其他國家實施貿易制裁,而這也使得這些國家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全世界的統治階級都害怕沿著1930年代斯穆特- 霍利法案(Smoot-Hawley Act)的老路重新進行以牙還牙的貿易戰,因為當時的貿易戰大大加劇了蕭條的時間和嚴重程度。
馬克思的許多著作都指出資本主義阻礙了工業、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在他著述的時代──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總體上仍在推動社會進步,至少在經濟上是如此。
當時資本主義的反動性還只是相對的。不過,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資本主義變成了徹底反動,因為這場戰爭表明已無法容納生產力的發展了。
誠然,資本主義在自一戰以後的某些時期經歷了可觀的結構性成長,例如1950年至1973年間的繁榮期。但那段時期的發展有其特殊性,其動力主要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巨大破壞創造了巨大的需求、以及全球資本主義打開了新的市場。
然而在那之後資本主義重新進入蕭條時期。1980年代只有部分地區繁榮發展,工人階級的地位相對下降,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也下降了。1980年代的經濟增速遠不如1950-73年代,工業的再投資率也是如此。
然而,即使是這種工人階級仍可以從資本主義的大餅中分得殘羹的「榮景」,也在2007-08年經濟危機爆發後戛然而止。
這場經濟危機以前,馬克思的所有基本思想都被資本主義經濟學家和評論家恣意拆解和惡意扭曲。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說,馬克思認為勞動群眾的苦難只會越來越嚴重。馬克思並沒有提出這樣的觀點,更不會是那些批評者所提出的那種簡單、因而錯誤的看法。
他清楚地知道,有些時候工人階級能夠迫使資本家做出讓步,甚至爭取到一些重要成果。
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時期,在膚淺的表象之下,工人階級的收入在全民收入中所佔的份額經常是在下降。也就是說,勞動群眾的生活水平在相對地下降。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飢餓和營養不良重新出現在英國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增加的「食物銀行」也說明了這一點。馬克思所預測的「不斷增長的苦難」,難道不就是已經活生生地發生在「現代社會」了嗎?
今天幾乎無庸置疑的事實是,在危機發生之後工人階級的實際生活水平停滯、下降,不僅僅在新殖民世界是如此,而且在美國、歐洲和日本也是如此。
而且,各地的貧富差距都呈指數性地擴大。
正如英國《獨立報》所指出的那樣:「世界上最富有的9位個人擁有的總財富,比最貧窮的40億人加起來還要多。」以前,我們曾經說一輛倫敦的公共汽車就可以裝下那些世界巨富。現在,只需要一輛小巴就夠了!
該報也指出:「如果這些財產超過十億美金的頂級富豪保持現在的財富回報率,那在25年內世界上就會出現第一個超過萬億美金的富人。」
億萬富翁
目前世界上有1500多名財產超過十億美金的富豪,僅美國就超過560位。中國、德國和印度每個國家都各有100名以上。
正如卡爾馬克思精闢地預言的那樣,這些都是掌握人類命運的「宇宙宰制者」。但連馬克思都沒想到,財富的集中程度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
他認為,早在我們達到這種情況之前,工人階級就已經掌權,資本主義就已經被社會主義所取代。嚴峻的不平等、世界範圍內可怕而且持續惡化的貧窮、以及無休止的戰爭,馬克思認為這些早就能成為過往雲煙。
事實沒能如此,完全是因為工人運動領導層的失敗。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停留在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之內,而不是像馬克思所倡導的那樣動員勞動人民和群眾運動去建立社會主義的世界。
當馬克思在海格特墓園下葬時,只有十一人出席葬禮。他的好朋友兼合作者恩格斯說:「他的名字將長存於世。」他的名字的確將長存於世。我們會沿著他的足跡,實現社會主義的英國,並將之連結到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社會主義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