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More

    世界經濟:面臨雙底衰退!

    資產階級領導人們亂了陣腳。他們手忙腳亂但卻無法控制歐元區危機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威脅

    林‧沃爾什(Lynn Walsh),首發於英國社會主義黨(工國委英格蘭和威爾斯支部)雜誌《今日社會主義》(Socialism Today)

    資產階級領導人們亂了陣腳。他們手忙腳亂但卻無法控制歐元區危機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威脅。不論是在墨西哥召開的G20峰會,或是在羅馬舉行的危機對話都沒有提供任何解決方案。而政客和經濟學家們僅僅抓著歐元區這個 「雲霄飛車」不至于掉下去。林‧沃爾什報道。

    歐元區危機再次成為了世界資產階級領導人們的G20峯會(6月18-19日,墨西哥洛斯卡沃斯)的主題。但是此次會議同樣只產生了一份內容空洞的共同聲明而沒有具體解決歐元區危機乃至日益惡化的全球危機的具體措施。面臨十一月總統大選的奧巴馬聲嘶力竭地呼籲歐元區領導人解決債務危機,采取 「增長政策」搭配緊縮措施。歐盟領導人們則指出,由于共和黨在國會的反對,奧巴馬沒有能夠在美國推出進一步的刺激方案。而且他們還警告美國其自身的債務負擔和2013年巨大的開支削減的威脅,將可能把美國和世界經濟推向崩潰的深淵。

    而在G7的國家中,也只有加拿大、美國和德國恢復到金融海嘯前的高峰。目前歐元區國家的經濟都處於在停滯或者衰退(德國經濟現在也開始轉向衰退),而美國的經濟成長也逐漸消退中。在2007-2008年,房產次貸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銀行和金融業危機。而現在主權債務危機也使歐洲政府與主要的銀行身陷金融動盪中。其中更以希臘與西班牙最為悽慘,像是隨時會引發的定時炸彈。

    歐元區的危機

    歐洲四大經濟體(德、法、意、西)領導人的羅馬會議(6月22日)証明歐元區危機遠沒有被解決。他們發表了涵蓋130億歐元的經濟成長計畫,但是實際上挹注的資金卻十分稀少。而且他們在最關鍵問題即持續的債務問題上仍然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意大利總理蒙蒂(Mario Monti), 法國總統奧郎德(François Hollande)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聲稱,如果運用歐元區的紓困基金,就能能穩定經濟市場。他們想要授權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和歐洲穩定機制(ESM)能夠直接介入和支持那些搖搖欲墜的銀行。他們同樣提出這些紓困基金應該購買 「誠實」國家的債務以支持他們的國債。(可以想見 「誠實」國家使是指除了希臘以外的任何歐元區國家)。然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反對這些提議,這再次凸顯了歐元區中單一通貨和成員國的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發表了聲明 「我們之間已經同意要去運用任何需要的機制,去支持歐元區的經濟穩定。」作為對默克爾呼籲加快推動一個財政聯盟的回應,奧蘭德說: 「沒有更進一步的團結,就不可能有(金融)主權的轉移。」 他主張需要通過歐元債券或者其他方式共同承擔歐元區債務。默克爾則回應只有在嚴格的控制和集中監管之下才可能有團結: 「你不能在沒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擔保」。
    「不是我不想幫忙,但是需要事先簽署條約規定各國政府的合作關系」,默克爾說。換句話說,歐元區(或者歐盟)是一個跨政府組織而不是一個聯邦。更何況德國承擔了各項針對歐元區的幹預的財政支持的30%,到目前又提供了大約3000億歐元支出用于各項救助方案。 「德國的力氣不是無窮的,他的力量不是無限的」,默克爾在羅馬抗議說。
    在墨西哥的G20會議中,奧巴馬(Obama)和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負責人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已經指出,歐元區的領袖們必須採取緊急行動去解決他們的危機。欧元区危机越来越拖累世界经济。然而即使是西班牙银行的救助方案都还没有最后完全达成。歐元區已經同意提供最高1000億歐元去穩定西班牙的銀行,但是對於實施步驟卻還沒有共識。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法國總統奧朗德和意大利總理蒙蒂希望這些基金能夠直接進入這些被救援的銀行中,這樣他們就不會增加西班牙的主权債務(其将进一步降低该国的信用评级)。然而,默克爾堅持這些資金必須通過西班牙政府!這能夠解釋為什麼西班牙的借貸率還是超過了6%,甚至在某幾次還超過了7%。(相比法國只有1.45%) 一些歐元區的領袖們也堅持西班牙從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的借貸要有」論資排輩」,也就是說在出现違約的情況下,他們会被优先考虑偿还債務。這使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認為,當西班牙牽扯到信用或信貸違約的情況時,他們的債券更加危險。

    就像是歐洲中央銀行提供給歐洲銀行最近的策略,低成本的長期信貸,還有针对西班牙銀行的紓困基金,這些對於危机很可能只会起到非常有限,並且只是短期的效果。

    直到最近,歐洲央行準備去干預歐元區的信貸問題。它買了歐元區政府的債券,其中借貸成本還低於原本應該有的數值。從2010年的六月開始,当歐洲央行開始實施 「市場證券計畫」,銀行購買了2105億歐元的債券。然而,在最近的幾個星期,儘管西班牙債券收益飆升,他們還是終止了這個計畫。

    另一方面,歐洲央行也開啟了 「長期融資操作計」(LTROs),這計畫使歐洲銀行能夠從歐洲央行那邊借高額的款項,卻(在提供大量抵押品的基础上)只要支付非常低的利率。歐洲央行去支持歐元區政府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讓被允許的銀行也能夠去買政府的債券。然而,在六月初的時候,歐洲央行改變這項政策,拒絕去購買更多政府債券。歐洲央行指出,現在他們覺得購買政府債券,是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的任務。

    歐洲央行的政策轉變,正反映來自德國政府和其他國家絕提供無限信貸給債務國家的的壓力。(像德國這樣作為債主的國家將為之負擔)

    歐洲穩定機制(ESM)暴露了歐元區的僵局,而且機制仍然還沒有建立和運行。事實上,奧蘭德、蒙蒂和其他人提議(由於歐洲央行無法扮演 「最后的銀行」支持主要政府的債務)歐洲穩定機制應該起到銀行的作用,能夠有權直接支持舉步維艱的銀行或向歐元區政府提供額外的救助基金。默克爾反對這一提議。而且歐洲穩定機制尚未在德國議會通過,而且由於其挑戰了德國憲法而可能在德國憲法法院拖延一段時間。

    默克爾的立場反映出部分的德國資產階級的想法,這些人逐漸不滿於要去幫助较弱小的经济体擺脫經濟困境(盡管德國在歐元區中所獲得的優勢地位)。 最近的調查反映出55%的德國人民希望德國能夠保留德國馬克。這樣反對歐元區的聲音,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終將會逐漸的變多。

    在羅馬,四大國宣布了一項新的1300億歐元的 「增長基金」,其將在歐洲委員會上被討論(布魯塞爾,6月28日-6月29日)。1300億歐元相當于歐元區1%的GDP,咋看起來非常驚人。然而仔細看一下,這是一個非常虛弱的方案。 「1300歐元來自已經可能被提供的基金或者其他已經存在的基金,而不是推出新的基金」。(約翰·胡配(John Hooper),《衛報》,6月23日)有欧盟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承诺,但没有具体细节。《金融時報》(6月22日)評論: 「主權債務危機分析師尼古拉斯·斯皮罗說,老調從彈的歐洲增長方案是另一個顯示歐元區領導人絕望地用紙糊住牆上的破洞,但無法解決投資者最為困擾的問題:支撐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主權債務市場’。」(債務危機下歐元區分歧加深)

    《金融時報》6月22日社論警告: 「留給歐元區領導人的時間不多了」。他們指出,在衆多問題中,對於歐洲資本家來說希臘是顆定時炸彈: 「金融市場」(也就是金融投機家) 「在一個希望重新談判對該國的救助方案的希臘政黨(新民黨)勝選擊敗另一個拒絕救助的政黨(激進左翼聯盟 [Syriza] )使他們稍稍湍了口氣。」
    希臘新總理新民主黨領導人安東尼斯·薩馬拉斯現在在緊縮措施已經被同意實施的情況下,要求推遲償還連個救助計劃資金兩年。預計這將需要額外的200億救助基金。正如在其他問題上,歐元區領導人對此意見分裂。奧蘭德和其他領導人希望給希臘更多的時間,而默克爾等其他人反對任何對緊縮措施的放松。事實上,惟一的問題是時間:希臘承擔的財務原本是為了讓其走出債務危機,但這是不可持續的。盡管新民黨獲得了微弱的勝利,希臘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將會進行更加激烈的運動反對強加給該國的野蠻的緊縮政策。

    如果四大國如法在這一關問題上達成共識,歐洲委員會就沒有希望給出解決方案。法國奧蘭德的選舉勝利加強了對于放松緊縮措施、加快促進增長的呼聲。但是默克爾及其盟友堅決反對。這一僵局意味著長期的經濟停滯或者另一場低迷,而這將意味著持續的政治和經濟危機。資產階級領導人們害怕歐元區解體,其將給歐洲乃至全球經濟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但是歐元區內發酵的各種對立力量則市它向解體的方向發展,即使不是徹底地解體。

    悲觀的全球前景

    目前的情況對全球的資本家而言,絕對是悲觀的。從今年的四五月開始,世界经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再次下滑的迹象。危机的很多因素相互关联和重叠。

    債務負擔:高強度的公共和私人債務問題,再加上企圖想要減少債務( 「去杠杆化」),這兩個原因已經限制了信貸流動,並且遏制了消费需求和投资。。在经合组织中,政府预算赤字在1999-2008年是-2.1%。到了2009年窜升到-8.1%,即使现在仍然有-5.3%。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國債總和不斷增加,現在已經達到總GDP的107.9%. 公司債務居高不下。對於非金融公司的債務/GDP比率以前是78.8%,而現在是96.8%。金融公司的比率更高:在2000年是269.1%而現在使381.7%. 這些數據在現在虛弱或完全停滯的增長下會繼續增長,房地產和公司領域都面臨日益增加的債務違約的威脅。

    巨大的失業率:失業率仍然是如災難般的高。這是經濟衰退的后果,并会抑制了消費需求,減少稅收,和增加失業救濟金支出,反過來打擊經濟。

    在整個歐盟27個國家中,有兩千四百六十萬的失業人口,而其中一千七百四十萬是在所謂的歐元區中(17個國家)。歐元區的失業率大概是11%,整個歐盟是10%。在許多的國家更糟,例如西班牙是24.3%,在希臘則是21.7%。而兩國年輕人的失業率更是災難般的50%。

    全球失業就如同資本主義的起訴書一樣。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資料,現在全球有兩億的人沒有工作(2000年為1.75億),其中年輕人更是占了七千五百萬(比2007年增加了400萬)。

    國際勞工組織和經合組織關於墨西哥G20峰會的聯合文件聲稱: 「G20國家需要在2012年創造2100萬個就業崗位才能回到危機前的就業水平……」 「如果失業率繼續以現在1.5%的水平上升,就不可能創造出可以比2008年多2100萬個工作崗位。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直言不諱地警告,大規模和長期的失業,尤其是青年的失業加大了社會爆炸的威脅。 「整頓财政的單一緊縮政策導致了經濟停滯、工作流失、(社會)保障降低、巨大的人道支出以及削弱歐洲領先的價值觀。經管這是為了削減公共債務,但是其不僅不成功而且其產生的‘社會債務’終將需要償還。」

    財政緊縮:旨在短期減少預算赤字和國債的‘整頓財政政策’加大削減和增加稅收──特別是嚴重打擊工人階級消費者的增值稅──因而抑制了增長,特別是在歐洲。 「財政赤字是對日益增加的公共債務的回應,其進一步遏制了經濟增長,因而導致償還債務更加困難」。(UN Update,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2年中期)

    對于這份報導,聯合國經濟學家比大多數歐盟領導持有更凱恩斯主義的觀點: 「在財政方面,當前在發達經濟體中的政策,特別是在歐洲,方向是錯誤,其將經濟危機導向危機的深淵并增加全球再次衰退的危險。在許多歐洲國家實施的緊縮政策,以及在其他國家諸如德法實施的結合一些溫和的相反政策的緊縮政策,很可能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并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花銷。在當前私有部分活動疲軟,投資和消費信心不足的形式下,遍布歐洲的財政節流只會弄巧成拙。巨大的公共開銷的削減會進一步推高失業率,并對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才生負面影響。

    銀行危機和持續的信貸緊縮:銀行危機持續,最近銀行借貸急劇下降。在2008年金融業危機之後,美國銀行通過政府(布什任期最後實施的,并得到了奧巴馬的認可)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進行了资产重组(也就是他們設立了資本儲備)。這一救助計劃在美國激起了巨大的公共憤怒 ,但是極大地穩定了美國銀行。在歐洲,銀行的資金重組只是部分和修補性的。歐洲央行對許多銀行的惡性政府債券的幫助微不足道。而且對進銀行還用便宜的歐洲央行債務來購買風險更大的政府債券(通過3年期貨幣操作 [LTROs] )。同時,在新的 「巴塞爾協定」(Basel III)下,銀行被迫建立比過去更大資本儲備。這導致他們在選擇向公司還是其他銀行借貸時猶豫不決,而這進一步加劇了當前的信貸緊縮。

    根據最近《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文章(6月5日),世界範圍內銀行貸款暴跌: 「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周一發布的數據:去年第四季度,全球銀行的國際貸款發生了自從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以來最嚴重的下跌。……2011年最後三個月金融公司在國外的貸款削減了7990億美元……」大約80%的削減來自銀行間市場,即金融機構互相借貸。 「信貸的下降,特別是在銀行之間的信貸下降,是金融機搆挽救全球經濟下滑最后的努力。人們擔心銀行不願意互相借錢會對經濟產生廣泛的影響,商業機搆將無法取得新的資金」。 巴塞爾協定旨在使銀行在未來危機到來之時更有抵禦能力,但是短期內這些措施使得金融界面臨的問題雪上加霜。

    大公司囤積現金:當一些公司(特別是中小公司)受到信貸緊縮打擊之時,大的公司集團在國際範圍內囤積現金,而不是將其投資用于新的生產上。在英國,非金融公司估計持有7314億英鎊現金儲備。在歐元區,預計囤積了大約2萬億歐元現金。在美國,非金融公司持有超過2萬億美元現金和其他流動資產。大公司顯然無法找到足夠的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這顯示了戰後經濟增長(1950-1973年)結束以來不斷強化的一種傾向──沒有這些大公司的投資,經濟就不會增長,當前的停滯將繼續持續,減少債務負擔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石油價格和地緣政治危機:石油價格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夜竄升到140美元一桶,之後在2009-2010年下跌。然而盡管全球經濟停滯不前,石油價格還是在2011年均提高了40%,達到全年平均111美元每桶的水平,在2012年初甚至上升到大約120美元一桶。這一方面是由於來自中國、巴西等國持續的需 求,另一方面是由於對供應的限制,特別是針對伊朗的制裁。從那之后,需求萎縮,歐佩克(Opec)增加了產量。最近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分析师预测石油价格可能在今年下跌到大约50美元一桶。石油价格的下跌已经导致通脹放緩。石油價格同樣對食品價格有巨大影響,因為運輸和化肥等成本。由于來自中國的需求疲軟,其他產品價格同樣已經下降,打擊了大宗貨物出產國如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等。然而對敘利亞和伊朗的制裁,以及未來中東發生動亂的可能性意味着,即使經濟處于下滑,仍可能會推高油價。

    世界貿易:在經歷了2009年的谷底之後,世界貿易在2010年出現了反彈。從1999~2008,每年平均增加了6.7%,然而在2009年倒退了10.7%。在2010年又回升到了12.8%,但在2011年只有6%,並且今年預估只有4%。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其他組織已經發出關於貿易保護主義的警告訊號。四月時,世界貿易組織報導了從去年10月開始,G20的經濟國已經新增了124項限制性措施,而這些措施將會衝擊全球1%的進口(《紐約時報》6月22日,貿易壁壘在增加(Increase in Barriers to Trade)。另一個獨立的組織全球貿易警報(Global Trade Alert)指出,貿易保護行動包含了增加關稅、出口限制和一些扭曲的監管措施,在許多的方面2010和2011年所帶來的改變比以前認爲還要大。(《金融時報》6月14日,貿易保護主義擔憂日盛Protectionist Fears Highlighted) 。全球貿易警報評論,「世界貿易系統還沒解決2009年以鄰爲敵政策後的低水平保護主義問題」在經濟停滯,甚至衰退的情況下,貿易限制將會變得越來越普遍,並反過來加劇經濟停滯的問題。

    美國復甦開始停滯:美國是少數幾個經濟表現能超越其2008年峯值時的主要經濟體。其經濟從峯值到谷底下落了-5.1%,而在今年年初其經濟比2008年的峯值期上升了1.2%。然而,復甦仍然是非常虛弱而且不均勻的,特別是在失業率方面。在2010年時,經濟成長率曾到達3%,但是在2011年卻再度跌到了1.7%,並且今年可能會再度下降。另外一方面,消費支出大概占美國經濟的70%,但是在最近數以百萬的美國家庭收入下降的影響下,會受到巨大衝擊。聯邦儲蓄銀行最近指出,家庭淨資產的中位數在三年內(2007 – 2010)降低了38.8%,這是從1989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最大跌幅!若考慮到經濟膨脹,美國人平均收入甚至比六年前還少!

    最近,因為美國的主要市場之一歐洲的需求下降,使美國國內的生產也處於減緩中,尤其是在資本貨物( capital goods, 即用於生產商品的生產資料如機器等)表現更爲明顯。而且,衰弱的美國經濟復甦實際上一個並不產生新就業崗位(jobless)的經濟復甦。目前官方統計,美國國內失業人口率已經達到1270萬,另外有八百萬從事兼職工作者確實需要全職的工作機會。在今年的前三個月,非農業的新增就業崗位爲226,000個,但在其中後兩個月(2月和3月) 卻減緩到每月只有73,000個工作機會。更令人沮喪的是,在五月份只創造了69,000個工作機會,這是經濟不景氣會持續的訊號,並且也會影響到世界的經濟轉變。

    中國成長緩慢: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中國這個經濟體仍然保持著經濟成長龍頭的地位。在2006~2009年,平均GDP成長率爲11.4%,在2010年也還有10.4%。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當局推動的巨額經濟刺激方案。彭博新聞社的蓋瑞-謝林(Gary Shilling)預計,中國的經濟刺激方案投入金額相當於中國全年GDP的12%,(與之相較美國經濟刺激方案的金額只相當於其2009年GDP的6%)。然而,在今年第一季的報告中,中國的GDP成長只有8%,並且預計全年增長甚至會低於這一數字。這部分是由於去年中國政府為了防止通貨膨脹,採取信貸緊縮的政策,部分是因爲地產泡沫的迅速下滑,並因為世界經濟減速導致出口下滑。中國經濟減緩將導致減少對大宗貨品的需求,從而促使大宗貨品的價格整體下降(現在已經處於下行通道中),這主要會影響那些大宗貨品出口的國家,如巴西、澳洲與加拿大等國。

    中國政府官員已經承認官方統計低估了產出的下降。例如,電力需求的下降意味着更嚴重的經濟下滑,電力需求是產出增長的重要指標。中國已經放鬆信貸政策,並且表明還會有新的刺激措施。然而,考慮到上一次經濟刺激方案基礎上所累積的巨額債務,其規模是否會達到上一次經濟刺激方案的規模是值得懷疑的。此外,這次經濟低迷情況恰巧正逢中國政府領導人交接(和薄熙來事件帶來的醜聞)。經濟成長減緩會給中國內部權力鬥爭帶來更多的威脅,而權力鬥爭反過來可能會進一步削弱經濟成長率。而這也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

    歐洲經濟停滯/危機:歐洲地區的资本主义危機是今年全球經濟衰退最重要的原因。歐盟國家今年的成長率幾乎是0,而歐元區甚至是負成長(目前聯合國預估是-0.3%,但有可能更低)。同時間,一個歐洲主要國家例如希臘的債務違約或者歐元區的崩解,都會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更大的危機。對於全球最大的兩個主要出口國美國跟中國而言,需求的降低對全球產出帶來低迷的影響。

    貨幣政策的局限:在沒有更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措施之下,(奧巴馬的提議被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否決了),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只能依賴貨幣政策,以接近於零的低利率向金融系統內注入大量信貸。這主要是通過「量化寬鬆」政策和其他一些非常規的貨幣策略而實現的。「量化寬鬆」政是一種在現代條件下類似印鈔票的政策。

    這種量化寬鬆政策被描述為像是「貨幣嗎啡」一樣,能夠減輕疼痛,並且讓你成癮,但是卻無法將疾病根除。額外擴張的貨幣政策也不能帶來經濟成長,但是它可以防止世界經濟的嚴重崩壞。然而,這政策的帶來效益卻逐漸的減低。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US Federal Reserve)通過購買美國政府債券和其他的金融資產,而在量化寬鬆政策上投入超過2.6萬億美元。然而,美聯儲越來越受到共和黨反對通脹的「鷹派」的攻擊,他們認為相反於當下的潮流,量化寬鬆放寬政策將會加速通貨膨脹。但鑑於當前全球產能過剩,而投資和消費需求進一步降低,在下個階段這種通貨膨脹的局面不太可能會發生。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已經對於是否採取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感到遲疑,他寧可依靠操作手法,用長期的政府債券取代短期債券,這預計可以通過降低利率而向經濟中注入2670億美元。然而,經濟成長持續的緩慢和低通貨膨脹幾乎可以確定會給美國帶來另一輪「量化寬鬆」政策。

    另外一方面,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已經在「量化寬鬆」政策上投入了約3250億歐元。然而在美國,銀行們對是否推動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遲疑不定。相對的,英格蘭銀行最近爲銀行提供(約1000億英鎊)的廉價貸款,而條件就是它們能增加對企業的貸款。毫無疑問,會有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

    歐洲央行努力避免使用量化寬鬆政策這個術語,但是銀行採取的措施卻是非常類似的:採購2萬億歐元的政府債券和(在三年期低息貸款LTROs框架下)給銀行提供廉價貸款。然而,歐洲央行最近已經停止購買歐元區政府的債券,藉以逼迫那些領袖們能夠推動激活兩項救援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

    擴大貨幣供應量已經被描述為是 「推動一條沒有意義的細繩而已」。如果商人們還沒有準備好去投資,或者消費者沒有錢去買,那麼這種 「寬鬆的貨幣供應策略」不會帶來任何的經濟成長。這已經被英格蘭銀行的副行長保羅-特克(Paul Tucker)所承認,他最近說,「量化寬鬆政策是一個失敗的策略,沒辦法用銀行提供的充裕貨幣帶來經濟成長,這包括2009年以來的情況」。央行預算平衡表的大規模擴張未能帶來所期待的由充裕貨幣帶來的衝擊。(《金融時報》,6月13日,保羅-特克(Paul Tucker),爲什麼量化寬鬆政策沒有奏效?Why QE Isn’t Working) 特克鼓吹更大規模的貨幣供應政策,包括由英格蘭銀行購買一些金融資產(如住房貸款),從而爲企業和居民家庭提供資金。

    一個經濟衰退的時期

    目前世界經濟還沒有從2007~2009年的衰退中復甦,但看來又進入了另外一個新的蕭條期。目前這種停滯是經濟衰退的症狀,即使不像1930年代時一樣糟糕,但是在這一階段伴隨着經濟成長虛弱、經濟投資減少、大規模失業,和不同資本家間日增的對立。《金融時報》(6月5日, 恐慌變得太理性Panic Has Become All Too Rational)的專欄作家(Martin Wolf)將這種情況描述為:抑制的衰退(Contained depression)。他寫道, 「對於現在所有歐元區的國家而言,更糟的情況是另一次經濟下滑正在醞釀之中。同時決策者們正在犯下巨大的錯誤!」

    他指的是這些領袖們推行的 「野蠻」的財政緊縮措施阻止了經濟復甦。而法國新總統奧郎德(Holland)建議的很溫和的凱恩斯式的經濟復甦方案,已經被《金融時報》描述為是一種失策(faux pas)。建議中包含了提高對於那些大企業或是富人的稅收,卻面臨富人們痛苦的嚎叫。

    資本主義領袖們是處於完全的混亂之中。 「會發生什麼呢?」,沃爾夫(Wolf)問道, 「如果一個國家退出歐元區的話,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甚至德國搞不好開始考慮退出了呢!?當然,也沒人知道爲了擺脫經濟危機有什麼長遠的戰略。考慮到這些不確定性,出現恐慌也是可以相見的。在此之前,我從未能真正理解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怎麼發生的,而現在我明白了」。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