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國貝萊德出售港口合約的交易遭北京阻撓
抵抗/李甬 中國勞工論壇
特朗普在回到總統大位的第一天,就宣布了他對於巴拿馬運河的盤算。他在就職演說中說道:「我們沒有把巴拿馬運河交給中國,我們是交給了巴拿馬,現在我們要把它拿回來。」據稱控制著運河的「中國」,指的是香港大亨李嘉誠的港口企業長江和記,該公司負責運營這條82公里水道兩端的兩個港口(巴爾博亞港[Balboa]和克里斯托瓦爾港[Cristóbal])。特朗普毫不掩飾其領土擴張的願望,而他的目標也包括格陵蘭和加拿大。這標誌著19世紀式新殖民主義的回歸。
巴拿馬運河本身就是殖民主義的象徵,同時也象徵著美國崛起成為世界主要帝國主義強國。這條運河於1914年竣工,而作為其一部分準備工作,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領導的美國政府於1903年贊助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格陵蘭該注意囉!)
特朗普告訴美國國會,建成這條運河「付出了美國人巨大的鮮血和財富代價」。但其主要工程是由來自加勒比海殖民地的黑人移工完成的。它被稱為全球有史以來工人死亡率最高的建設項目,有40%參與建設的工人死亡。美國一直控制著這條運河,直到1999年才將其歸還給巴拿馬政府。每年有價值2700億美元的貨物經過該運河,其經濟效益相當於巴拿馬4%的GDP。美國40%的貨櫃運輸都要經過該運河。
「半球控制」
特朗普的幾乎所有領土主張都與中國有關。美國月刊《國家》最近有這樣一則頭條:「特朗普對格陵蘭島念念不忘都是因為中國」。正如迅速升級的中美貿易戰一樣,這對在拉丁美洲擁有巨大經濟足跡的中共政權帶來嚴重困境。習近平明白,這不僅關乎運河或巴拿馬——當然,從貿易角度來看,它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這場拉鋸戰對這兩個帝國主義政府來說,都是為了更龐大的利益。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深陷地緣政治泥潭,他想將其在巴拿馬運河港口80%的股份(以及其他國家的數十個港口)出售給以美國金融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為首的全球財團,從而擺脫困境。任何協議都須得到巴拿馬政府的批准。這位淨資產達374億美元、96歲的大亨感覺這是一個套現的好時機。巴拿馬不僅有可能成為中國資本的黑洞,而且涉及特朗普更廣泛的貿易戰盤算,加上目前海運貨運量大幅下降,或將會嚴重削弱全球港口的獲利能力。然而,李嘉誠此舉顯然是在中國政府不知情的情況下達成的,因此遭到了北京的阻止。
特朗普政權一直在向巴拿馬政府施壓,要求趕走「中國人」,以樹立一個重要先例。這將對中國及其在整個拉丁美洲的經濟利益造成打擊。今年2月,就在特朗普的國務卿盧比奧首次訪華之前,巴拿馬總統穆利諾治下的該國政府提前90天通知北京,稱打算退出中國的戰略性「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共來說,這其實是比長江和記放棄巴拿馬運河港口控制權更大的打擊。
2017年,巴拿馬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的拉美國家。同時,巴拿馬也終止與台灣之間的外交關係,轉而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中共擔心,特朗普向其他拉美國家施壓,要求它們減少與中國的聯繫,從而引發骨牌效應,並削弱「一帶一路」對拉美的影響力。中國和「一帶一路」面臨的問題不僅在於特朗普的施壓行動。由於中國運作的多個項目被推遲,並陷入勞資衝突和財務不透明糾紛,「一帶一路」倡議在巴拿馬的整體形象已經一落千丈。中共擔心,在剩下21個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中,已經有其他幾個國家在動搖。
這關聯到更廣泛的全球進程、以及特朗普激進貿易戰術帶來的影響。特朗普對所有拉美國家徵收統一的10%關稅(墨西哥除外,該國面臨單獨的關稅打擊),而習近平政權顯然希望利用這一點,與許多有著不滿的拉美政府達成新協議。但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已經處於較高水平,很難進一步增長。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採取、或正在討論針對中國商品的保護主義措施。
在華盛頓壓力下,穆利諾政府也啟動了對港口合約的審計,並在四月提交了審計報告,指出長和集團「多項違規」。無論李嘉誠作何努力賣掉港口,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都恐將帶來巨額罰款,甚至取消合約。所有這些舉動都發生在特朗普政權決心確保對運河的實際控制的陰影下,而這終究關乎地緣政治——極右翼的特朗普支持者班農(Steve Bannon)稱之為「半球控制」——而非所謂的「超額收費」或運河的經濟效益。根據巴拿馬與美國簽訂的條約(由此,巴拿馬於1999年重獲對運河的控制權),如果運河的「中立性」受到損害,美國仍然保留進行軍事干預的權利。雖然如今尚不會發生新一次入侵(美國上次入侵巴拿馬是在35年前),但也不能排除之後發動入侵的可能。
北京的角度是什麼?
中共認為李嘉誠做出的交易損害了其在對抗美帝的全球權力爭霸中的利益。這又是一個案例,展現中國(以及香港)的私企大亨可以掌握巨大的經濟權力、變得極其富有,但他們必須絕不侵犯國家權力。國家機器及其「國家安全」優先於商業和利潤。
但現在這已成為一種日益增長的全球趨勢。隨著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時代的消退,並讓位於帝國主義之間的衝突和經濟保護主義,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的政府越來越多地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阻止或限制某些類型的商業活動。美國對英偉達向中國銷售芯片的限制,就是一個很顯然的例子——這些規定給這家美國公司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業務損失。因為中國是獨裁政權,所以它有更大的權力讓企業就範(請參閱chinaworker.info有關中國國家資本主義議題的文章)。
今年3月,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集團宣布了一項價值228億美元的交易,將其在巴拿馬的港口經營權以及在英國、荷蘭、韓國和其他國家的類似合約出售給貝萊德。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最初表示反對這項協議的方式。中共沒有發表官方聲明正面處理此事,而是通過媒體以及香港地方政府辦公室,發起了一場遊擊式的運動。
中共報章《大公報》發表系列評論文章,指責李嘉誠「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強調香港資本家的投資應符合「國家利益」。港澳辦等位於香港的高層政府機關紛紛轉發這些文章,顯示有更高層級的官方支持,以此加大對李嘉誠的壓力。文章暗示將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該交易。長江和記在香港的股價大跌,而這正是官方舉動想要的結果。
中共採用間接策略可以反映出幾點。或許,它最初對這筆交易感到措手不及,當時尚不清楚該怎麼做。或許,它不確定與特朗普的更廣泛的衝突將如何發展,因此想要「韜光養晦」避免正式聲明。4月2日「解放日」之後,特朗普明確發動了大規模貿易戰,所有這種謹慎情緒都已消散。
中共已暫停與貝萊德的交易,等待「反壟斷」審查。這個交易原定於4月2日簽署。習近平政權希望將巴拿馬議題作為一個籌碼,用在與美國之間更廣泛的貿易戰談判(據報道,談判將於5月10日在瑞士開始)。因此,中國對李嘉誠的過早行動、以及讓北京可能失去這個寶貴的籌碼感到憤怒。
鑑於其地緣政治情況,巴拿馬位於美帝「後院」、嚴重依賴美國經濟(美國在巴拿馬的投資比中國多三倍),中共必定意識到,放棄港口合約只是一個方式與時間問題,但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中共希望利用這一點作為引誘,以助於與特朗普達成更大的協議,緩和當前嚴重的貿易衝突(至於衝突能夠緩和到什麼程度,則是另一個問題)。媒體對李嘉誠的猛烈攻擊,意在向其他私營部門資本家傳達一個訊息:不要干涉習近平與特朗普之間的地緣政治權力鬥爭。這無異於指出「一切都必須經由這個強人領袖肯首」——與美國當前的政治格局如出一轍。
媒體對李嘉誠的攻擊,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中國統治者當前的心態,以及網上極右民族主義的場合。李嘉誠被指控「出賣祖國」。但港口位於巴拿馬——因此,除非李嘉誠被揭發是巴拿馬國民,否則這項指控簡直不可理喻。李嘉誠計劃出售的港口(共43個)合約全部都在海外,沒有任何一個位於中國或香港。因此,顯然,事件關乎中國在巴拿馬等國的新殖民主義財產。當中共與中國右翼民族主義者大肆宣揚「背叛全體中國人」時,他們其實是在聲張中國「有權」成為與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如出一轍的帝國主義大國,具有同樣的侵略性,而無視巴拿馬或其他「小國」的人民。
對社會主義者而言,這個問題非常清楚。我們認為巴拿馬運河、其港口以及所有相關業務不應被外國資本所擁有。它們應被全面國有化、並置於工人階級的民主控制之下。巴拿馬工人運動應該呼籲美國、中國、香港與其他地方的工人團結起來,抵制特朗普與習近平彼此纏鬥的帝國主義議程,包括美國軍事干預的潛在威脅。在帝國主義日益猖獗的時代,工人需要自己獨立的綱領與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