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
More

    中共將中國資本主義帶入「日本化」泥淖

    「多處火頭」的經濟危機正在侵蝕中共統治

    2025年2月舉行的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中港台支部大會上,最重要的討論之一便是對於中國及中國經濟展望。以下是Peter Chan對此討論的開場發言。

    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歷史性的日本式經濟危機。這個危機是自改革開放,也就是資本主義復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的經濟危機。術語「日本化」源自1990年代初日本由債務驅動的金融及房產泡沫爆破,隨之而來的是經濟長期的停滯與通貨緊縮。債務負擔加重,龐大債務的利息消耗了政府稅收。如今,特別是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界,都越來越意識到中國經濟已經陷入了日本化。

    比日本還「日本」

    高盛在2023年的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在「日本化指數」上超過了日本。巴克萊銀行在2024年11月的報告,也得出相同結論。最新的GDP官方數據就是,2024年全年增長5%,成功保五。那麼這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

    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高善文,去年底11月底公開質疑中國過去3年的GDP增長率被高估。他自己估算過去兩三年,實際數字增長平均可能只有2%,而中國的官方數字是接近5%,而如果兩三年都是這一種程度的話,中國整體至少被高估了10%。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習近平下定調查並且處分禁言高善文。中國體制內的一些有一定地位的經濟學家公開的做出對GDP數據的質疑,對於官方統計數據存在不信任。

    我們相信,中國過去幾年的GDP最現實的情況就是零增長,如果不是負增長的話。最後官方公佈2024年第四季度增長5.4%。就算當中的確有反彈,第四季的增長較強的對美出口帶動,但這正是由於企業擔心中美貿易戰升級,因此選擇在特朗普接任前增加大批訂單。另一個因素是2024年9月的有限度刺激方案的短期效果。

    中國政府無法同時滿足地方債務、股市表現、匯率這3個主要指標。首先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地方政府的表內債務47萬億人民幣,還有60萬億表外債務。去年年底,中央政府增加了地方政府可發行新債的額度,從而讓他們償還舊的地方債務、避免財務破產。中國的經濟前景被看淡的情況下,大量的資金都從股市跑去政府債券市場去避險。

    人民幣貶值

    央行沒有進一步出手提升流動性去刺激經濟,也沒有履行他們之前曾經預告過會在去年最後一季降息降準,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住人民幣的匯率。現在看來,習近平下達指令要求保住人民幣的匯率,不能夠對美元跌破7.4-7.5。

    我們之前討論過人民幣貶值的問題,如果要進行大規模量化寬鬆則必須要大幅印鈔,人民幣相對美元等其他主要貨幣將會貶值。但是金融市場和股市承受巨大壓力,不斷需要央行注入更多流動性。

    今年年初,為了保住股市,中共宣佈今年開始每年保險和退休基金的部分供款將會被強制投資在A股市場,實際上就是巨大賭注。被延後退休年齡的工人們,到真正退休的時候又可能發現自己的退休金都被拿來在股市中輸清光了。

    至於為什麽要保住匯率,部分原因是為了保住人民幣的國際化努力,在帝國主義衝突中加強北京的影響力。一旦大幅貶值,原本而選擇人民幣作為儲備的國家將會蒙受損失,並且打擊中國企圖拉攏全球南方去抗衡美國的嘗試。

    「通縮有啥不好?」

    另一方面,就是習近平對於日本化和通縮問題看似不以為意。官方數字顯示通貨緊縮(物價下跌)正在變得更加根深蒂固。去年12月,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只上漲了0.1%,對於全年而言已經低得危險。真實情況沒準更糟。通縮是「日本化」的病癥之一。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據報習近平曾表示:「通縮有啥不好?大家難道不喜歡物價更便宜嗎?」

    至於消費增長,2023年是4.3%, 2024只有3.5%。這增長率比總體GDP的(官方)增長率要低,也就是說消費佔比總體產值在下跌。

    消費不足是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是製造業產能嚴重過剩。至於過去的經濟支柱房地產的市場,施工面積,新開工的面積,新建商品房的銷售額去年全部都錄得雙位數的下跌。受房地產危機影響,私營部門的總體投資額下跌了10%,需要由國企來填補投資空隙這代表了未來就業崗位,工資水平將會下滑。

    雖然最新2024官方失業率是5.1%,比2023年減少了0.1%,但這只計算城市人口,沒有計算中國大量的農民工(將近3億人),許多在城市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被迫回去農村。更不用說青年失業率的雙位數高企,當局已經自去年以來就修改了計算方式。而且,習近平並不打算去拯救這個房地產市場。 因為他認為找到的新的經濟支柱——新質生產力,但是這個新質生產力實際上就是所謂的電動車等一系列些產業的出口推動。

    雖然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但電動車出口增長同樣在減緩,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預期2025年電動車出口料錄零增長。甚至部分全球南方國家針對中國產品也開始了保護主義,比如去年年底巴西政府就當地比亞迪工廠違反勞動法而展開調查。中國比較突出的出口產業,如電動車、光伏板,也是依靠對勞動者的剝削,畢竟中國工人的工資比西方要低超過一半。

    總而言之,依靠剝削廉價勞動力的中國出口,未來將遭受更大打擊,難以依賴這一點拯救經濟。

    早在2012年,資產階級學者和媒體還在沈浸於中國崛起的幻想。而我們在評論2008年底北京實施龐大的刺激方案時,就警告「這會走向日本的情況──公共債務在未來幾年會膨漲,負擔會落在工人階級。」

    十年前我們2015黨大會的《中國展望》文件其中一個章節是「走向日本化」。當中敘述:

    「如果中國經濟準備跟隨這軌道,或者從過去的10%經濟增長跌至大約3%的經濟增長並持續數年」

    「債務龐大的累積、中國歷來未見過的產能過剩,以及『僵屍化』的公司、銀行甚至是需要依賴政府『吊命』支撐的『僵屍化』股市,這一切就如未來經濟發展的夢魘。」

    10年後的應驗

    如今(10年後),一些西方資產階級機構對於「日本化」的結論跟馬克思主義者趨同。

    正如《金融時報》所稱,北京堅決以鴕鳥政策、強迫本地經濟學者更樂觀或停止公佈尷尬的數據等來應對這個信心危機,而這又可能使其低估危機犯下更多錯誤。

    對於工人階級的層面來說,通貨緊縮代表未來工資下跌,失業上升,房貸債務的成本上升,他們寧願提早還貸也不願意消費。可以總結,中國未來經濟展望是多處火頭的危機。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