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學嶺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今年5月18日,賴政府一時難拋開反核包袱,因此以執照到期為由將核三全面停機。隨後在國民黨的支持下由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發起重啟公投。儘管8月23日的公投未達通過門檻,支持票卻仍有反對票的將近三倍(434萬票同意、151萬票不同意)。
民進黨擁戴核能
公投僅差66萬票即達通過門檻。正是由於民進黨政府近十年來,包括綠能的總體政策其前題都是以大企業的整體利益為本,並使得工人階級的現實處境惡化,使廣大民眾抱持懷疑態度。
由於資本主義光電企業短視貪婪、輕視防災,今年丹娜絲颱風過後,海面堆滿廢棄光電板,且14.5萬片廢棄光電板幾乎留給政府耗用公帑清除。且過去以來,任由私人光電大量掠地,威脅農業(逾4,684公頃農地改為光電場)與生態(石虎棲地破碎、黑面琵鷺數量下降)。
銀行與能源業者的主要目的是獲利,因此不願投資電業。民進黨政府就像其之前的國民黨歷任政府一樣親資,祭出保價收購和各種補貼乞求並賄賂富人投資。這些資源本可用於更全面的綠能計劃,包括研發設置更具革命性的海洋與地熱發電,以及綠能電網輸儲系統。資本主義對綠能潛力的阻擋,使民進黨注定違背承諾。群眾感到無望擺脫佔七成的火力發電及其帶來的空污(在台灣造成每年900件早死案例)、懷疑綠能是否能遏止全球氣候危機(包括近年使台灣災損慘重的空前洪災)。
民進黨政府任由私人資本將調漲的電價和物價負擔轉嫁於一般家庭,也屢次直接調漲民生電價,這使得藍白找到機會攻擊民進黨虛假的「綠能」政策、欺騙民眾若增加核電就能讓電更便宜。
藍白反民進黨勝利的局限性
藍白假裝關心民生,卻與民進黨一樣傳達完全是虛偽不實的訊息,畢竟這些政黨照顧的是大企業的利益。他們想阻止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形成一支反對資本家的政治力量,比方說清查官僚與資本財團盤踞的電業的真正收支,並迫使各大產業進行節能轉型。這將需要透過民主公有制以及計劃,打破當前受到老闆獨裁控制。藍白擁核政策捍衛資本家對電力與能源的利潤控制,無能阻止電價上漲。相反,他們的政策將導致核廢料與核污染問題再惡化,以及核災與核戰威脅。
重啟核三廠的公投是藍白與綠營權力鬥爭的一環,雙方在一般民眾面前進行鬥爭,用口號與承諾來掩蓋這一事實:這是兩幫反動的政客之間的權力鬥爭、這兩幫政客的共通點是令環境更加不安全、不民主、以及反工人階級。
儘管該公投投票率是2017 年《公投法》修法以來第三低,藍白仍極力強調支持票是反對票的三倍,以掩飾藍白表面聲勢並非來自群眾熱烈擁戴,只是對民進黨及其失敗的假綠能政策的厭惡。民進黨也將公投失敗宣布為自己的勝利,以掩飾同一天遭受的第二輪罷免再次全敗的羞辱。實際上,這場公投同時是藍綠兩大資產階級政黨陣營的失敗。
藍綠白皆擁核
藍白營推動核三重啟,並非服務基層民生,而是配合財團利益,例如黃仁勳、童子賢、林伯豐、潘俊榮等資產階級人物都向政府施壓要求復辟核能,即以社會災難為賭注的「穩定」「廉價」電力。
同樣地,民進黨雖繼續打著反核旗幟以免在權力脆弱之際流失反核民意,卻早在公投前表示不排除所謂「新式」核能,該技術由美國向台灣施壓採用,被包裝為更安全、更清潔,實則核能既有的安全問題與核武擴散危險仍存,此危險在官僚與財團的控制下只會放大。
在公投之後,賴政府急忙宣布將訂定核電廠安全審查辦法,來為「新式」核能鋪路,以免無法滿足資本家和美帝國主義的利益,包括將核武選項包括在內的軍事計劃。核三重啟公投雖未過,但在台灣資產階級建制、及其藍綠白政治傀儡的推動下,核能仍在復辟。
為永續的地球而鬥爭
我們需要建設工會,以及與反資本主義環保活動人士緊密聯繫的強大勞工運動,阻止資方恣意污染、碳排與剝削。在資本主義氣候末日步步逼近的當前,要推動即時的綠色轉型,必須公有化金融、能源及所有關鍵產業,並由工人階級進行民主管理。社會主義與工人的氣候轉型計劃將意味著大幅度增加綠能投資,才能阻止電價上漲、創造大量綠色工作崗位與產業轉型。這意味著挑戰財團及其藍綠白政客的既得利益,為此我們必須建設勞動階級的群眾性政黨,從而將勞動階級組織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
正是以中美帝國主義衝突為核心的全球資本主義備戰行動,使台灣和各國的財團權貴加速核能復辟。真誠的廢核行動,在今天同時必須是反對資本主義,並與國際勞動階級團結反對軍事化與戰爭的鬥爭。氣候危機不分國界,且富豪控制的經濟和政治,及他們為保衛自身並擴大控制範圍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部屬,正在加速這一過程。我們需要民主社會主義,取代這個犧牲地球並導向戰爭(包含核戰)的全球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