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港民族主义的危机

本文刊登于《社会主义者》杂志第24期

中港矛盾的罪魁祸首是资本家

邓美晶 社会主义行动

近年,反大陆人情绪再度升温。右派民粹政客争相高呼“本土优先”,并将矛头指向菲律宾外劳。这趋势的背后是什么?左翼应如何应对?

在中港经济融合的政策下,港资为了从大陆市场牟取暴利,迅速将市场转向迎合大陆消费者的需求,服务大陆的中上阶层。市场经济不受规划,只会盲目追求利润,大陆国内庞大的资金涌流至外地市场时,造成供应与需求的不平衡。再者,资本家刻意制造供应短缺,从而投机炒卖产品和服务。生活消费品价格飙升、基本服务资源短缺乃至生活空间缩窄,令中港两地的劳苦大众都感到困苦。

hknativist-feat

“大陆人抢夺资源”?

自由行政策带动了大陆旅客来港消费,抬高了零售业、地产业等企业利润。繁忙地区铺租高昂,只有做游客生意的超级市场、珠宝店和药房才能承受,令香港居民埋怨生活需求受到忽视。同时,自由行的消费带动了通涨,生活消费品价格高企,加剧贫富悬殊。中港基层人士都同时受害,获益的只有零售商和地产商。

“抢奶粉潮”就是一例。在毒奶粉的阴霾下,大陆人对洋奶粉趋之若鹜,因而造成大陆人来港的抢购潮。大陆人对生活消费品的庞大需求,造成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奶粉商有意识地强化市场不平衡,例如耗资广告洗脑,吹嘘奶粉的营养价值,制造需求;又恃其寡头垄断地位,迫使零售商以卑劣手法控制供应。奶粉零售价格被大大抬高,而水货市场正是商业投机下的产物。(详见:奶粉供应短缺-供应商为罪魁祸首,《社会主义者》杂志第20期)

挤拥在闹市的大陆旅客和边境车站外的水货客,成为了民粹政客针对的对象。右派排外政客散播“蝗虫抢奶粉”的言论,将资本家投机炒卖造成的经济困局,渲染成大陆人制造的祸端。

同样,大陆人在国内得不到基本生活需要,较富有的中上阶层自然求诸境外。香港的财团看准这个商机,而政府亦纵容基本生活设施私有化,以利润为先的服务不能满足需求,造成学位和床位不足现象。

大陆医疗质素惨不忍睹,又经常滥收费用,大陆孕妇寻求香港质素相对较好的医疗服务。医疗产业变成人命生意,迎合大陆市场,孕妇产子费用高达10多万元,甚至提供由安胎至产子的一条龙服务。香港公共医疗开支仅得GDP的2.8%,而政府政策长年助长私院侵蚀公院资源,令公立医院的床位比97年还要少1,000张。此外,参考本刊《终院裁定申领综援“七年限制”违宪》一文,亦可见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才是资源短缺的原因。

危险的文化优越论

尤其是受到97亚洲金融风暴打击,因而失去过往优越地位的中产阶级,甚至在英殖经济繁荣时待遇较优厚的工人阶级,都容易产生怀缅英殖统治的迷思。泛民主派不时赞扬英殖的“法治人权”,亦强化了这种幻想。民怨沸腾而苦无出路,民众对港英时期的幻想逐渐变成反大陆人的情绪。

本土派经常打着“保卫本土文化”的旗号,强调香港文化之优越,鼓吹区隔大陆人以免港人被沟淡。同时,他们指控中共在香港实行“殖民”政策,像西藏和新疆将汉人移植而侵略经济和文化,因此区隔大陆人是为了保卫“自治权”。这技俩将大香港主义精致地包装起来,列宁在1914年早就提及过这种“精致的民族主义”:“精致的民族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思想,它在最漂亮和最好听的借口下,例如在保护‘民族文化’利益、保护‘民族自决或独立’等等借口下鼓吹无产阶级实行分裂。”《腐蚀工人的精致的民族主义》列宁

虽然香港本土派目前尚未成为纳粹组织,但其论调与不少欧洲新纳粹组织一脉相承。在欧洲经济崩溃的情况下,欧洲弱国的新纳綷提倡强人政治,反对欧洲强国进行经济殖民,以保卫“自治权”去包装背后极端民族主义议程。

此外,香港本土派攻击大陆人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侵蚀香港,形容简体字为“残体字”。在欧洲亦有极右排外政党,例如英国“捍卫英语联盟”会抹黑穆斯林人沟淡白人血统,要求驱逐他们出社区;意大利“北方联盟”则指控意大利南部人的文化被阿拉伯国的移民沟淡,要求北方拥有“独立自治权”。这些党派在议会内都支持新自由主义政策,亦打压左翼和工会运动,煽动种族对立而分化底层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者捍卫不同民族文化和语言的权利,亦支持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和自治权利,但这必须建基于工人阶级不分种族的团结斗争,共同反对压迫者的统治制度。鼓吹种族撕裂只会分化反抗的群众,助长资本家和独裁者的压迫。

人质惨剧案反菲种族主义

此外,反菲种族主义亦是另一危机。2010年,港人于马尼拉发生人质惨剧事件,众多港人对菲国政府和警队深痛绝恶。直至今天,由于总统阿奎诺拒绝向死难者家属赔偿道歉,态度嚣张跋扈,进一步激起港人的仇菲情绪,甚至有受害者家属要求梁振英要“强硬起来”,对菲国实行经济制裁。11月香港大学进行了民意调查,访问港人对16个国家及地方的观感,当中港人对菲律宾人及政府的观感最差,90%港人对菲律宾政府表示反感,32%人称对菲律宾人反感。

然而,各党派为了收割民粹政治资本,提出各项措施制裁菲律宾。人民力量提出最“激进”的措施,要求停止输入菲国外藉家劳,直接打击菲侓律宾工人饭碗。公民党和民主党则提倡杯葛菲国产品等较温和的政策,不敢支持人力的方案。两个温和中产政党并非为了保护菲律宾工人的饭碗,只而是为了避免为中产雇主带来不便。在11月分,人民力量陈伟业提出无约束力的法案,要求政府制裁菲律宾措施,在建制泛民两派“团结一致”下,在立法会大比数通过。

社会主义行动反对这反动的议案。我们支持死难者家属得到合理赔偿,但经济制裁措施若果实行,首当其冲的会是菲律宾劳动人民,而非菲国总统和警队。例如,经济封锁造成菲律宾企业利润下降,但菲国资本家会合理化裁减工人和压低工资,甚至造成物资短缺而价格飙升,出现投机炒卖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制裁措施会在香港会弥漫一片仇菲情绪,加剧菲港群众的对立,让港府分而治之,打击港菲工人的权益。要记得,当年人质惨剧案发生的翌日,曾荫权政府宣布冻结外藉家劳的最低工资。我们绝不能轻易被政府的分化技俩蒙骗。

中港区隔不是解决方案

由于生活困乏和经济不景,而香港的工会和左翼力量薄弱,受压迫的中下阶层未能找到抗争的出路。公民党毛孟静、新民主同盟范国威等民粹政客,以“香港人优先”的旗号将自己包装成激进的新选择,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回响。9月,这两人连同其他本土派人士,于《明报》、《都市日报》登联署广告,指责“新增人口实在太多”,建议政府实现“源头减人”以解决房屋问题核心。这是彻头彻尾歧视大陆人的论调。

本土派提出的“中港区隔”是不切实际的,只要两地仍是资本主义统治,即使香港“独立”,中港商家为求牟利仍会继续跨境通商,打击劳苦大众的利益。依靠收紧入境人口限制,是不能解决经济融合所带来的中港矛盾。就如实质上“独立”的台湾,资产阶级的马英九政府为了营商利益,都竭力促进两岸通商,务求打进大陆市场。

“中港区隔”这种排外论调,将资源不足归咎于外来人,为掠夺99%资源的资本家转移视线,然后迷惑穷人为1%的饼碎内斗,只会沦为“地产霸权”和“财团垄断”的帮闲。真正解决之道是打破盲目牟利、令资源分配失衡的资本主义制度,以民主委员会监督消费品价格,调查消费品投机的情况;以民主委员会控边境人口流动,摆脱以钱为先的人口管制政策,并公平分配公共资源。

右翼民粹肆虐 左翼的出路?

大香港民族主义与大中华民族主义冒起,一方是打着“反政府”旗号的本土派,鼓吹区隔内地人保卫领土;另一方“爱港力”等爱国流氓组织,则是中华民族主义论调的代言人,强调国家需要维稳,反对“外国势力”干预。这两派民族主义虽然表面对立,却同时打击左翼组织权利,反对工运团结争取福利,为专制独裁和重商政策制造土壤。未来政局陷于复杂境地。

传统泛民党派无能力挑战独裁争取民主,加上泛民社运屡次出卖群众运动(解散反国教运动),在强而有力的左翼领导缺席下,激进中产和青年感到苦无出路而鼓噪起来,继而寻求右翼民粹为“激进”道路。强化独立于泛民主派的激进左翼力量,建立以社会主义为纲领的群众工人政党,不是陈义过高的理想,而是当前斗争生死攸关的任务。社会主义行动正在为此目标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