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人参与六四维园晚会 尖沙咀集会显示政治两极化

June 4 in Hong Kong, around 200,000 took part in 2013.

Nate Norman 与 Jaco Lam 社会主义行动(CWI香港)

八九北京大屠杀25周年,参与悼念六四死难者的香港维园烛光晚会的人数达到18万,创近两年来新高。由于中国其他地区严厉禁止此类集会,维园的大规模悼念传递出强烈的讯息。“毋忘六四”响遍维园,激励港人坚持对抗极权中共。

在中国,在工人、学生和少数族裔都处于动荡不安,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加强国家镇压箝制,对异见分子、罢工领袖、博客和维权律师进行新一轮的镇压,连那些不反对中共的温和批评者也不放过,他们往往仅仅呼吁改革,以及增强政府透明度的。在香港,中共要牢牢箝制香港未来的特首普选,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即将到来。在六四晚会上,这些紧张情绪隐隐可见。

2014年维园六四晚会有18万人参加
2014年维园六四晚会有18万人参加

取公民提名

支联会主席李卓人呼吁群众参加七一游行,争取没有筛选的公民提名,废除立法会“功能组别”。中共阻挠公民提名的态度强硬,要所有特首候选人“爱国爱港”。

来自北京的维权律师滕彪得到了当晚最响亮的欢呼声。他呼吁人们支持占领中环,在香港争取真正的民主。他说,中共已将其恶名昭著的维稳升级为政治清洗,一波接一波地采取逮捕行动。

亲中共团体“爱港之声”在维园外组织了一场小规模的反示威,提出口号“放下包袱,释怀向前”,可见香港政治的两极化。与大部分中共辩护者的说法相呼应,“爱港之声”叫民众忘记89大屠杀事件,把焦点放在当今中国“出色的经济发展”上。

虽然六四烛光晚会出席人数众多,然而,主办单位“支联会”近年来却屡屡受到批评。支联会企图把天安门事件去政治化,将晚会单纯地变为一场悼念活动,而非以此作为中港民主斗争的凝聚点。近年,主办方愈加严格限制维园内参与活动的政治团体,也由于支联会每年采用的口号愈来愈引发争论,就可见其受到抨击。

大会去年的口号“爱国爱民,香港精神”饱受抨击,一来因为立场软弱,二来是屈服于中共宣传的大汉民族主义。在舆论压力压力下,“支联会”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一口号。今年则采用了听起来更具斗争性性的口号“平反六四,战斗到底”。尽管要求“平反”是挑战北京官方对八九民运的定性,但更需要的是,清晰号召群众抗争把独裁政权中共拉倒下台,才是最有力的“平反”。

社民连梁国雄,反对一党专政
社民连梁国雄,反对一党专政

幻想破灭

这些政治争议并非仅仅关于历史,也反映着如今的抗争状况。泛民主派领导者,尤其是主导支联会的民主党大佬,已经准备与中共妥协,在中国拒不让步的强硬态度下节节败退。泛民领袖并没有充分运用群众抗争的力量,反而仅将此作为与北京谈判的平台。这根本不能帮助香港的民主斗争取得重大进展。

令许多年轻人和网路激进分子失望的是,主流泛民过于“软弱”,同时缺乏真正的斗争野心。这也可以从香港本土派团体“热血公民”在六四当晚另起炉灶,在尖沙咀搞了一场集会,有7,000人参与。尽管与维园的人数相形见绌,但与去年200人的数字相比是巨大的增长。

本土派集会代表着更加激进的民主诉求和战斗性修辞的奇特结合,并带有右翼民粹、族群主义的危险思想。当晚主办单位的演讲只有少量针对大陆人的族群主义,而晚会参与者并非带有强烈的族群仇恨,而主要是因为泛民利用六四作为政治资本,故此感到失望和反感,因而想寻求对支联会以外的选择。晚会结束之后,集会人士发起在广东道“自由行”,高喊“打倒共产党”,令街道广东道被短暂封锁。这些行动令他们看起来比“支联会”激进得多。

1989年后愈来愈多人抗争
1989年后愈来愈多人抗争

需要革命性抗争

“社会主义行动”作为工国委(CWI)的香港支持者,大力介入维园的烛光晚会中,在三个入口处摆设街站。我们强调,普选永远不可能在中共统治下实现,因此中港两地的群众抗争密不可分。从八九大屠杀中最重要的一课是,既独裁、又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中共政权,永远不可能被改良,只能通过群众运动来推翻。从今年四月份,五万名鞋厂工人参与的历史性大罢工,也可见工人阶级主导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

八九民运是一场革命性的斗争。但可惜的是,当时只有中共独裁者一方拥有着清晰的策略和明确的领导,并为了战胜群众而无所不用其极。这个用鲜血换来的教训,对于组织一个工人阶级替代方案,并以结束一党专政,并要求立即完全实现民主权利,并且对经济实行民主控制,以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主义行动为复兴革命性斗争、推倒独裁中共而宣传
社会主义行动为复兴革命性斗争、推倒独裁中共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