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跌至1990年来最低

中国经济五年来放缓三成

中国劳工论坛 报导

本周公布的国内生产毛额(GDP)证实,中国经济创下了二十四年来最低的增长。大部分的预测指出,中国的经济在通货紧缩、产能过剩、债台高筑,加上过度投资的经济领域(例如房地产业──过去十年经济成长的主要引擎)所造成的“僵尸经济”正在扩大,将使未来几年成长再创新低。

预料未来几个月内,中国会推行放宽货币政策的措施,透过对正在挣扎的地方政府及公司放宽信贷流动,从而刺激经济及对抗紧缩的压力(与欧洲和日本中央银行的手法相似)。但这样的话,政府债务现已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如果他们不想令债务水平再度急升,就需要非常困难的平衡手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度GDP成长率为7.4%,低于预期的7.5%目标。虽然差距很小,但这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中国首次没有达标。

以上数字表示,“经济奇迹”在过去五年里已经减缓了30%。自2010年最后一次双位数(10.4%)增长,到2011的9.3%,到2012年和 2013年的百分之 7.7。《华尔街日报》对最新数据得到了总结:高速增长的全盛期已经结束。中国的国家新闻机构《新华社》也同意这个观点,说到“高速奇迹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让我们熬过他吧。”

杭洲天都城是中国最大的一个鬼城之一
杭洲天都城是中国最大的一个鬼城之一

坏消息是好消息?

中国的GDP成长率仍然是世界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没有任何真正了解中国经济情况的人,会对现况感到放心。中国政府长久以来被质疑操控了GDP统计数字。甚至连总理李克强几年前就说过一广为人知的话:中国的GPD资料是“人造”的。其它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遭遇比官方数字更剧烈的减缓。中国的总发电量普遍被视为更精确的经济成长指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4年这数字只成长了3.2%,16年来最低。钢铁是另一个重要的经济表现指标。虽然钢铁消耗量的最终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不过很可能也会是自1995年来首次下跌。

中国政府发出的讯息是,经济放缓是正面讯息,是经过周全考量后的政策走向。在媒体上,“新常态”这一词不断被提起。在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表会议上,“新常态”被使用了八次。但正如《金融时报》的Jamil Anderlini指出:“在中国专制的政治鄅度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永远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坏消息,如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长,要不是外力介入的话,就是其实是好消息。”

在揭露后,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现在对中国经济更趋悲观,最新的GDP数字被视为长期放缓的先兆,这对深陷危机的全球经济有着严重的影响。

惠誉国际的一份研究中谈到:“我们预期2015年的成长率会从6%作为起点,2015预期增长6.8%, 2016减缓到 6.5%。”过往看好中国经济的国际货币基金(IMF)也调降了对中国增长的预测到2015年的6.8%,以及2016年的6.3%。国际货币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奥立佛布兰查坦承:“房地产热潮消退比我们之前预期的严重。”他们预期印度在2016年GDP成长率会比中国高。

通货紧缩阴影

中国像世界经济中的许多其他区域一样,现正遭遇到通货紧缩。就中国的状况来看,主要原因是史上前所未有的超高产能过剩。“在很多行业里,生产与产能的比例都急速下降,比如钢材、平面玻璃、建筑材料、化学品、化学肥料、铝、造船,以及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去年大约70-72%,而看来未来还会进一步探底。”(金融时报,2014/12/24)

建设的急进脚步,尤其是在2008年引入了巨量的刺激方案后,造就了多处的“鬼城”和大量债务。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从五年前的6%掉到了1.5%。生产者物价指数则连续34个月不断下跌,自2011年来已下跌了10%。通货紧缩使得债务还款的实际价值更高昂,现被视为是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最大的风险。因此,欧洲中央银行在1月22日宣布“量化宽松”。欧洲中央银行模仿美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将在未来两年,每个月电子印制600亿欧元。这政策的目的是令经济体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这现时困扰着欧元区19个成员国之中的9个。

北京在去年十一月的减息也是依从着类似的逻辑,但却带来了反效果。减息不单未能够为挣扎求存的企业放松信贷条件,更引发了股票市场的泡沫,令股价在减息后八个星期内急升了36%。房屋市场过去严重地受着投机炒卖影响,1%的人口就控制了中国的三分之一的市区房屋。如今,随着楼市变得低迷,部分投几资本则转进了股市。

通货紧缩威胁全球经济
通货紧缩威胁全球经济

正如总理李克强在去年人大会议所承诺的,政府正试图“拆除债务风险的炸弹”。一开始的时候,政府尝试勒住影子银行中最高风险的项目,尤其是增长迅速的信托业。纵使政府在2014年再度调控,影子银行业的资产价值继续飙升了14%,达到了九万亿美元(来源:Nomura Securities)。影子银行过去一般被认为是超去管制化的英美资本主义的现象。在中国经济中,影子银行的增长与最具投机性的项目(如房地产业)紧密相连,而这些项目现正受到产能过剩和破产风险提高的困扰。

根据摩根大通的资料,地方政府的债务自2008年的5.6万亿人民币,飙升到了2004年的21万亿元,差不多是原来的四倍。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华丽的GDP数字,并且超越毗邻地区,与私人开发商和投资者联手投资了大量以债务驱动的建筑项目。这个基建狂潮也加剧了贪污腐败,“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亦曾公开承认,贪腐问题可以令中共“亡党”。去年楼市放缓,住宅建造量下跌10%,令全年的卖地成绩也下滑了10%,这都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压力。土地售卖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北京的两难是,进一步的刺激方案可能会激发新的信贷泡沫,增加未来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而减少信贷的流量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放缓,甚至是全面的衰退,因此减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还款能力。

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杨思安(Anne Stevenson-Yang)长期以来警告中国的潜在银行危机,并称:“中国通缩风险正在加速累积,很可能会引发衰退,并会需要一段时间才会顺其自然。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失去信心,当我们将整个房地产市场供给链算进去,就包括铁矿、建筑、相关金融服务和用品销售等,就占了GDP大约20%。假如银行系统贷款破产涌现,并超出政府调控机构控制信贷危机、恢复市场信心的能力的话,甚至有可能使中国的经济奇迹最后会变成灾难性的硬着陆。”

拆除债务炸弹

政府至今仍极度小心地尝试拆除债务的计时炸弹。去年经历了几度有关企业破产的“有惊无险”,最后都能仅仅地避免掉。市场恐慌会擦枪走火,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预料北京将会在未来数月内宣布一项银行存款保障计划,与其他国家一样,为了提供一道“防火墙”,以在个别破产或债务违约的事件发生时,避免出现更大的金融恐慌。

同时间,中央勒令地方政府“重新定义”自己的债务责任,来解除一直以来政府对于国企、投资机构的默认担保,与它们相关的影子金融工具的默认承保也变相解除。一旦落实了这些措施,相信北京会选择性地允许破产事件发生,来“整顿”信贷市场,并保护核心的银行系统,以免受到影子银行业的过分行为影响。政府显然预料会出现一些“地方性”的银行危机,但会希望能够控制住它,并不让其扩散。不过,这会冒上巨大的风险,接续的发展随时会脱离政府及其调控机构的控制。

因此,中国的经济在2015年将会进入一个未知领域。中共专制混合了新自由的资本主义改革(市场主导),以及增加国家打压和政治控制。这正在使社会陷入更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动荡。工人阶级因此需要寻找自己的替代,以民主的自我组织和国际社会主义取代这个破产政权。

相关文章:中国:2015年经济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