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联潮一浪接一浪

退联不是出路 应建立民主学运组织

左仁 社会主义行动

城大日前通过公投决定退联,现时学联只剩下四间院校。
城大日前通过公投决定退联,现时学联只剩下四间院校。

继香港大学退出学联后,理工大学和浸会大学最近也通过退联公投,而岭南大学的退联公投则未成功。这可以说是对学联的一大冲击,有报章报道,学联最近由于忙于处理退联事件,无暇关注政改问题。

各大院校的退联关注组都有本土派组织的影子,或者组织人士受到本土派影响,但投票支持退联的学生大多都没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而是泛泛对学联不满──包括学联由上而下的官僚体制、与泛民有紧密的政治连繫。支持退联人士寄望退出学联后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但是只要学生会的官僚体制没有改动,没有在广大学生之间根,大规模组织活跃的学生,学生最终还是由一小撮人控制,不能带来真正的「民主自决」。

这些不满都是合理的,也由社会主义行动一直提出。但退联并不能解决学生会官僚化的问题。我们支持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用外来的压力清除学联的官僚体制,建立民主的学运力量,而非只破不立崩解学联。本土派只求先削弱学联的力量,但却没有提出任何替代方案。《大公报》、《文汇报》、《东方日报》等建制派报章都大幅报道退联事件,并为本土派的舆论推波助澜。退联派指退联是为了「走更远的民主路」,但为什麽走这条路会受到中共喉舌夹道欢迎呢?

在雨伞革命之前,学联并不为普遍学生所熟悉,在广大市民的知名度也不高。在雨伞革命爆发后,由于温和泛民及佔中三子的妥协作风不得民心,而一般市民出现一种「抗拒政治」的情绪,学联慼着无政党背景的形象得到广泛支持,一跃成为运动领袖。可是,学联没有在学生群众中根,也没有大规模的活跃成员应对雨伞革命这个大型运动的挑战,因此决策往往只能由上而下。

中文大学学生刊物《大学线》调查发现,51.4%受访学生对退联持中立态度。调查又指出,61.2%受访学生认为,大专学界需要一个联合组织,推动联校参与政治和社运事宜。两个结果结合起来,可见学生普遍支持一个学运的联合平台,但同时也不想维持现状。因此,学生需要的是一个由下而上决策的学生群众组织,让同学决定政治路线及学运诉求。

右翼本土派攻击学联「建设民主中国」的纲领,因此今年学联在压力下不参加六四悼念。这是对泛民的一个大冲击。

由于近年由民主党主导的支联会愈来愈不受年轻人支持。然而,关键不在于六四集会的节目安排(事实上本土派六四集会的模式也差不多),而是支联会(即泛民)没有提出一个切实打倒中共的纲领,甚至愈来愈淡化结束一党专政的口号。愈来愈多年激进化的群众(尤其是年轻人)感到泛民对待六四只是行礼如仪,没有连结至实际抗争。由于没有具规模的战斗性替代方案,群众对推翻中共感到无力,开始寄望于中港区隔、独善其身的幻想。

社会主义行动认同温和泛民的妥协路线应该由更激进的革命力量所取代,但本土派指「建设民主中国不是港人责任」,只是一个退步。这不是道德义务,而是政治现实的需要。在一党专政底下,中共绝不会让香港多一点自治权,无论是香港独立还是民主中国,始终要连繫至推翻整个中共政权,也就必须连繫至中国内地的群众斗争。

学生会每月召开有实权的全民大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及决策,在重大问题上投票决定。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民主程序罢免领袖。在各学系和班级建立民主架构与活跃的会员基础,由下而上监督领袖。只有学生积极投入学运斗争时,才能彻底废除官僚恶习。

学运需要一场民主革命:建立独立民主、具群众性的学生会组织,全面改组学运,但退联行动只是学运的的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