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青 社会主义行动
本港在人口老化和疫症隐患的双重压力下,公共医疗系统早已不敷应用,基层民众每每听闻甚或亲历久候「轮街症」或「等上房」之困境,长期病患的治疗排期时间更是以年计。此外,医护人员亦面对极其沉重的工作压力。两项因素造成现今本地公共医疗系统效率低下,医护人员得不到合理的工作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病人亦得不到充分的治疗救护。
只是,最近的消息显示出,有些病人比其他病人「更加平等」。建制派大佬之一的民建联谭耀宗被揭发获安排在伊利莎伯医院打尖插队,获优先安排进行割除瘜肉手术。此项手术对於我等基层民众而言,最快也要轮候31星期,即超过半年,而新界东医院联网的病患轮候时间更长达104星期,足足两年!
几乎同一时间,另一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亦被揭其妻准备分娩之时安排以一般病床的价钱(每日一百元)入住独立病房并被指其主动指定医生照料。与之相比,一般产妇面对因不断削减医疗开支而紧张的分娩床位甚至不得不在医院走廊过道产子。因为香港医疗系统已经陷入崩溃,公立急症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平均达到118%,其中六间医院更逾120%。
另一边厢,在一系列医疗特权消息此起彼落之时,一位元朗的装修工人工作其间发生意外事故,工地围栏铁枝穿臂而过,画面骇目惊心,但最後竟於屯门医院等候36小时方能进行手术将铁枝取出,等候其间只得到抗生素和止痛药,其痛苦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为政府摇旗呐喊的建制派议员们享尽经济与社会特权,就不难明白为何他们支持政府一而再地削减医疗支出—那怕全香港只剩一个医生一张病床,他们及与之鸡犬升天的一家老少都能获得最优先的照料,为此承受恶果的,就是我们这些「没那麽平等」的民众。
医疗资源已经严重不足,但梁振英却要削减多2.5亿医疗开支。2013/14年度,医管局各联网共有注册医生5,365名,以其时全港人口计,即每1,000名市民有0.7名公立医院医生。比例少於英国丶新加坡和美国的3.7名(2013年)丶2.8名(2013年)及3.2名(2011年),亦逊於大部分经济合作组织(OECD)成员。根据国际标准,护士对病人比例为1比6,但香港的比例已高达1比12,夜更护士平均更要照顾23名病人。
难怪2011年度至2015年度期间,公立医院整体次紧急和非紧急病人轮候急症室的平均时间不断增加约半小时。次紧急病人平均轮候时间5年间增加逾31分钟,由2011年度76分钟增至2015年度107分钟;非紧急病人轮候时间亦增加近27分钟,由2011年度103分钟增至130分钟。
在贫富悬殊的香港,大多数病人都只能光顾公立医院,但医疗资源却集中在私立医院之上。香港公营医疗系统聘用本地约六成的医护人员,但他们需要照顾近九成病人;私营医疗系统雇用馀下的四成医护人员,却只需照顾约一成市民。而政府推动医疗产业化,只会令更多公院医护人员流失至私院,公院资源进一步萎缩。大部分穷人还是光顾不起,只能等死!
社会主义行动要求:
- 反特权!公共资源公平享用
- 大幅增加医疗开支,增聘医护人员
- 取消外判制度,直接聘用全体医护人员
- 医疗全面公营,停止私有化
- 削减高官及议员薪金至普通工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