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
More

    病房緊絀 何不用特權?

    裘青 社會主義行動

    本港在人口老化和疫症隱患的雙重壓力下,公共醫療系統早已不敷應用,基層民眾每每聽聞甚或親歷久候「輪街症」或「等上房」之困境,長期病患的治療排期時間更是以年計。此外,醫護人員亦面對極其沉重的工作壓力。兩項因素造成現今本地公共醫療系統效率低下,醫護人員得不到合理的工作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環境,病人亦得不到充分的治療救護。

    只是,最近的消息顯示出,有些病人比其他病人「更加平等」。建制派大佬之一的民建聯譚耀宗被揭發獲安排在伊利莎伯醫院打尖插隊,獲優先安排進行割除瘜肉手術。此項手術對於我等基層民眾而言,最快也要輪候31星期,即超過半年,而新界東醫院聯網的病患輪候時間更長達104星期,足足兩年!

    hosp

    幾乎同一時間,另一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亦被揭其妻準備分娩之時安排以一般病床的價錢(每日一百元)入住獨立病房並被指其主動指定醫生照料。與之相比,一般產婦面對因不斷削減醫療開支而緊張的分娩床位甚至不得不在醫院走廊過道產子。因為香港醫療系統已經陷入崩潰,公立急症醫院的病床使用率平均達到118%,其中六間醫院更逾120%。

    另一邊廂,在一系列醫療特權消息此起彼落之時,一位元朗的裝修工人工作其間發生意外事故,工地圍欄鐵枝穿臂而過,畫面駭目驚心,但最後竟於屯門醫院等候36小時方能進行手術將鐵枝取出,等候其間只得到抗生素和止痛藥,其痛苦可想而知。

    由此可見,為政府搖旗吶喊的建制派議員們享盡經濟與社會特權,就不難明白為何他們支持政府一而再地削減醫療支出—那怕全香港只剩一個醫生一張病床,他們及與之雞犬升天的一家老少都能獲得最優先的照料,為此承受惡果的,就是我們這些「沒那麼平等」的民眾。

    醫療資源已經嚴重不足,但梁振英卻要削減多2.5億醫療開支。2013/14年度,醫管局各聯網共有註冊醫生5,365名,以其時全港人口計,即每1,000名市民有0.7名公立醫院醫生。比例少於英國、新加坡和美國的3.7名(2013年)、2.8名(2013年)及3.2名(2011年),亦遜於大部分經濟合作組織(OECD)成員。根據國際標準,護士對病人比例為1比6,但香港的比例已高達1比12,夜更護士平均更要照顧23名病人。

    難怪2011年度至2015年度期間,公立醫院整體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輪候急症室的平均時間不斷增加約半小時。次緊急病人平均輪候時間5年間增加逾31分鐘,由2011年度76分鐘增至2015年度107分鐘;非緊急病人輪候時間亦增加近27分鐘,由2011年度103分鐘增至130分鐘。

    在貧富懸殊的香港,大多數病人都只能光顧公立醫院,但醫療資源卻集中在私立醫院之上。香港公營醫療系統聘用本地約六成的醫護人員,但他們需要照顧近九成病人;私營醫療系統僱用餘下的四成醫護人員,卻只需照顧約一成市民。而政府推動醫療產業化,只會令更多公院醫護人員流失至私院,公院資源進一步萎縮。大部分窮人還是光顧不起,只能等死!

    社會主義行動要求:

    • 反特權!公共資源公平享用
    • 大幅增加醫療開支,增聘醫護人員
    • 取消外判制度,直接聘用全體醫護人員
    • 醫療全面公營,停止私有化
    • 削減高官及議員薪金至普通工人水平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