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出版150周年

对资本主义无与伦比丶历久不衰的分析批判

罗宾·克拉普,社会主义党全国委员会委员

英国工党国会议员约翰·麦克唐奈(John McDonnell)在今年 5 月说道:「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你就无法明白资本主义制度。」然後不出意料,《每日邮报》做出歇斯底里的反应,要求工党党魁科尔宾 立即谴责该位影子大臣。不过他拒绝了这麽做,并且正确地将马克思称为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这些对马克思的认可与前工党首相韦尔逊(Harold Wilson)的态度相去甚远。 1963年,韦尔逊曾无耻地贬低马克思的这套巨着,当时他轻蔑地说自己只看到第二页的脚注。

威尔逊的傲慢态度反映了那个已逝去的时代。 在战後的经济繁荣下,资本主义似乎会永远前进下去,进而毫不费力地消除阶级矛盾。 工党领袖的工作就只是管理好这个制度,利用「下渗效应」的财富不断增加丶充分就业和国有公共服务来安抚工人阶级。

很多奚落马克思的人大多是过时的 19 世纪空想家,他们嘲笑他的预言:资本主义将会造成阶级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数以百万计的工人陷入贫困。

但是现在,当资本家们徒劳地寻找办法摆脱 2008 年大衰退造成的持续伤害时(全球产出已经损失了至少 12.8 万亿美元,政府纾困行动又另外耗费了 10 万亿美元),马克思的预言再次诅咒他们。

所以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人》杂志决定重新评价马克思的理论。 一篇题为《工党是对的:今天的政治家非常需要向马克思学习》的文章提到,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工人的工资下降,迅速增长的「优步经济」令数以万计的人(特别是青年人)陷入不稳定的非正规就业和贫困之中。

但这些趋势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马克思在很早之前就解释过它们的成因。 在《资本论》第十章《工作日》中,他揭露了当时骇人的工作条件,并且记录了资本家为了利润对劳动者不分老幼地造成的摧残。

我们看到,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如何竭力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加剧恶劣的工作条件。 当企业之间或者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时,工人的安全和福祉就被无视了。

再过两个月就到了伟大的俄国革命的一百周年纪念日。 不过在9月14日有另外一个纪念日,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这部着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石,後来从这个党中发展出了列宁和托洛茨基在1917年领导的布尔什维克。

政治经济学

当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世时,《资本论》就已经以九 种语言出版。 首先翻译全套三卷的是俄语。 当年的青年工人和知识份子如饥似渴地埋头阅读。

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怀着极大的热情阅读《资本论》,并把它推荐给自己的弟弟。 不幸的是,绝望的亚历山大落入个人恐怖主义的歧途,最後因为企图刺杀沙皇而被判绞刑。 但是他的弟弟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不仅阅读丶学习了《资本论》,还把它的理论付诸实践,为将来的革命做好准备。 列宁後来把《资本论》称为「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着作」。

马克思的终生战友恩格斯在 1867 年评论这本书时写到:「自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还没有其他任何一本书对於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

马克思为写《资本论》花了 40 年。 在他於1883年去世後,不知疲倦的恩格斯将马克思未完成的庞大遗稿整理成《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和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他们在 1840 年代的着作中(《政治经济学批判》丶《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丶《德意志意识形态》丶《哲学的贫困》丶《雇佣劳动与资本》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开始构建唯物史观以及从中发展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

资本主义的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在第一卷中,他追溯了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史,解释了工厂法在这场斗争中扮演的角色,并且分析了资本主义对於机器的应用。

关键的是,他解释了货币如何变成资本:资本家积累盈馀,然後单纯为了得到更多盈馀而把它重新投入生产。

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来分析资本主义的形成,并以此来支撑每个论断。 马克思证明,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从一堆随意的个人交换行为中产生的,而是遵循可知的特定经济规律。

在《资本论》一开始,他首先考察了商品,也就是用於交换的人类劳动产品。 资本主义生产首先就是商品的生产和积累。

每种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它们对於购买者必须有用。 使用价值取决於商品的物理性质。 但是每种商品还有另外一种属性,即交换价值。

虽然每个时代的人类劳动产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是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它们才具有交换价值(此时的产品不是直接为了消耗,而是为了出售)。 所以商品就拥有了双重属性。 它们具有特定的形态(衣服丶雪糕丶报纸等等),能够满足某种需要。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隐藏起来的神秘属性,不能用来穿丶吃或看,而且没有物质形态。

尽管存在物理上的差异,但每种商品不管其用途如何,都可以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交换。 那麽这是如何发生的? 不同的商品是通过什麽样的机制相互交换的?

人类劳动

马克思发现所有商品有一个共同之处:生产它们都要耗费人类劳动,或者更准确地说,都要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在任何特定时期,使用一般的劳动丶机器和方法生产任何商品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时间长短取决於社会的技术水准。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生产任何商品都需要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因此,每种商品的价值就相当於生产它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最终决定价格的并不是供给与需求。 由於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一辆货车总会比一张塑胶桌贵。 最终代表交换价值的是货币,而价格就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通过出售劳动力,工人会从资本家那里得到一定数额的工资。 马克思指出,劳动力也是商品,它的价值同样取决於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但劳动力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 只有它能够创造价值,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它能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货币把戏

然後资本家就开始上演「货币把戏」。 举例来说,在同意了一定数额的工资之後,工人用前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生产出了与工资相等的价值。 但是雇主已经购买了八个小时的劳动力,所以工人得到的工资只是他们在一个工作日里创造的价值的一半,而在另外四个小时里他们就在创造剩馀价值,也就是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

马克思简洁地解释了这一过程:「维持一个工人 24 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半个工作日,这种情况并不妨碍工人劳动一整天」

由此榨取的盈馀就是剩馀价值或者说利润(也就是工人的无偿劳动),这就是资本积累的来源。

每个工作场所里,工人争取更多工资或者资本家争取更多利润的阶级斗争无非是关於如何分配剩馀价值的不断斗争。 就连最愚蠢的老板也本能地明白「时间就是金钱」。

马克思是第一个看出剩馀价值来源的人。 其他人,例如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虽然发现了剩馀价值,但是没能充分解释它的由来。

在收集了过去关於这个问题的所有研究之後,马克思开始用辩证的方法考察资本主义生产的所有过程,首先就是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双重属性。

用恩格斯的话说,剩馀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仅次於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二项伟大发现。

《资本论》如宝库一般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其实就是对工人劳动力的剥削。

犬儒经济学家乐於承认自己无法预见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而且他们也毫不在意资本主义的长远前景,但又声称普通人无法理解复杂的经济学。

革命

对於我们来说,就像对於马克思来说,政治经济学研究揭露了统治着我们的生活的经济力量,并指出这些经济力量与社会发展丶历史丶政治丶文化以及阶级斗争的相互作用。

托洛茨基在 1940 年评论《资本论》时写到:「假如有一套理论能正确地估计到发展的过程,并且比其它理论更准确地预示未来,那它就是当代最先进的理论,就算这套理论是在几十年前提出的。 」

今天,资本主义信誉破产,并在政治丶社会和经济方面穷途末路,全球工人将会再次学习《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着作。 他们会永远记住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