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路亚文化之一:“膜蛤文化”

在资讯封闭丶禁止抗议的中国里,这种网上文化体现了中共政权危机的另一个指标

炽魂 中国劳工论坛

“膜蛤文化”是一种中国内地的网络亚文化。这种网络文化产生于江泽民2000年10月27日时访问香港的新闻报道视频,视频中江泽民在记者张宝华提出“中共是否钦定董建华为香港特首”这一问题后大发雷霆。而中国内地的一些网友在该视频发布后,开始对江泽民在视频中的一些言行进行模仿和恶搞,他们将江泽民戏称为“蛤蟆”(江泽民的外貌特征)丶“ 长者”(江泽民在该视频中自称长者), 自称为“蛤丝”(蛤蟆的粉丝),经过不断发展,目前“膜蛤文化”已然成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中国内地网络文化体系。

膜蛤文化最初是一种小众的网络文化, 通常是“蛤丝”们用以表达对江及中共政权的嘲讽和戏谑的一种方式。由于涉及国家领导人和政治敏感问题,“膜蛤文化”及其相关词汇在中国内地的网站内是被禁止的,中共官方也不承认“膜蛤文化”的存在。尽管如此,“膜蛤文化”并没有因此而断绝或消失,而是在“蛤丝”们使用各种隐晦的表达以及在海外网络上的发展中日益壮大。

在习近平当政以后,习近平日益鼓吹的个人崇拜以及对民主和言论自由的打压,使膜蛤文化的含义从对江的嘲笑转变为对日渐专制的习政权的抗议。蛤丝们称习近平为“包子”(映射习近平吃包子事件),怒斥其“禁评”。另一方面,在习上台之后,江时代的一些相对“开明”政策也被习近平更加专制的政策衬托出来, 部分蛤丝也打出“反包复蛤”的旗号,希望回到江时代那种相较于现在来说言论管制和政治压力都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当然,社会主义者不会寄望任何一派的独裁者进行改革,但网上这种舆论反映了愈来愈多群众对习近平深感愤怒。

在中国内地的网络环境中,不可能进行系统的统计,但是从中国内地的各大网络平台的“膜蛤文化”使用者的出现频率来看,可以看出蛤丝群体的扩大以及膜蛤文化的泛化;同时网络平台对“膜蛤”言论的打压力度也空前加强,也可以反映出相关言论的增多和群体的扩大化。膜蛤文化的泛化和蛤丝群体的扩大化,一方面隐晦地表达出很多中国内地网民对中共和习政权专制的不满和对民主自由的诉求,也体现出习对言论自由的空前压制。在资讯封闭丶禁止抗议的中国里,这种网上文化体现了中共政权危机的另一个指标。社会主义者支持完全的言论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