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林还耕”?中共农业政策背后的危机

李甬 中国劳工论坛

近期,中国出台新农业政策,要求“退林还耕”,推广“水稻上山”,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

在政策口号的撑腰下,多个地方政府疯狂地铲平森林、公园、甚至公路,将之改为农田。在云南,政府摧毁整座山体的所有植被,在高耸的山地用挖掘机开发“梯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浩劫,画面触目惊心。而也正如任何脑袋清醒之人所料,这些不可理喻的“梯田”,在一场普通的暴雨中被轻松冲毁。在完全没有植被的保护下造成彻底的水土流失,冲下山的泥水反过来淹没山腰的农田和村落,并流入附近河道淤积河床,导致了更严重和棘手的自然灾难隐患。

其实,只要是一个神智正常的人都看得出,这样的“农业项目”根本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疯狂的举动。即便强行推动,产量、效率和成本都不能接受。那为何中共各级政府都着了魔似的跟着魔笛声走?因为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经济上,中国深陷危机。各级政府财政足襟见肘。过去充盈地方政府金库的土地财政,由于房地产危机,地产项目纷纷烂尾,开发商已无力大量购地。根据财政报2023年第一季全国财政收入的报告显示,本年度第一季全国卖地收入同比暴跌27%。而这个数字本身已是基于2022年的低基数所计算,当时的卖地收入已大幅下降。地方政府于是正好借这一个低潮期,补回之前所占用的农业用地面积。为了遵守相关的耕地面积下限规定,地方政府将那些根本不能用作耕地的区域,如前文提到的陡峭山体,强行开发为“农地”。虽然明知根本不会有人去耕种,但在纸面数字上扩大了耕地面积。至于造成的生态和环境后果,则由民众买单,这正是资本主义典型的利润逻辑。

“粮食安全”

而在政治上,中共一直以来坚持全国要保留最少18亿亩土地的“红线”。而目前,全国耕地面积为19.1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36亩,这数字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随着冷战形势的深化,习近平不断强调所谓的“粮食安全”,“饭碗要捧在自己手里”。目前,中国的粮食自给率约为65%,预计到2025至30年间会下跌至57%。这一局面令习近平深感忧虑,特别是在未来冷战局势将进一步升级,甚至可能爆发中美军事冲突,中国的粮食贸易渠道是否仍能维持畅通?帝国主义之间的角力范围不断扩大,最终会否令粮食也像现时芯片贸易般遭到禁运?

据《日经新闻》报导,中国在今年春季大举取消了从美国进口的粮食订单,原订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口的110.4万吨美国玉米被取消,这数字相当于美国全年向中国出口量的7.4%。可见,中共自身也在推动粮食的“去风险化”脱勾,以摆脱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依赖。

酷热歉收

然而屋漏偏凭连夜雨,5月下旬,河南暴雨成灾,造成了大麦小麦失收,河南官员表示,这场降雨为小麦收成造成了10年来最严重的破坏。同时,极端高温天气席卷全国,多个地区连日高温甚至超过了41度(7月17日,新疆吐鲁番更录得史上最高的52.2度高温),广西鱼塘的鱼与江苏南通农场的数千头猪,因极端高温被活活热死。而资本主义世界无心也无力解决气候危机,不会提出迫在眉睫的革命性改变,气候问题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业生产必将日益严重。

因此,习近平政权从之前“退耕还林”的政策,突然调头变成“退林还耕”。根据一些零碎的新闻消息指,部分地区更成立了“农管队”,勒令农民改种谷物、玉米、大豆等,甚至大举杀到农地破坏已有的经济作物,用推土机推倒养猪场等等。虽然目前未能肯定这是个别地区的现象还是全国普遍现像,但显然这些情况的出现,代表着背后有“政策指导”的撑腰,官僚及其爪牙才敢如此逞凶。

联合国农粮组织的报告多次强调:如果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世界的粮食产量足以养活每一个人,一天都不会有人挨饿。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全球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才是问题所在。中共歇斯底里的退林还耕政策不计成本地破坏自然环境,加速了气候危机,置民众生计于不顾。美中帝国主义冲突令各方都拿起了手上的一切武器,包括粮食贸易,以求致对方于死地。这表明了全世界的工人阶级与统治阶级的根本性利益矛盾。只有实现世界性的民主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基于将大企业和银行收归民主公有,以及民主规划的农业计划和分配机制,才能真正使人类走出饥荒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