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幻灭:青年阶级意识加速觉醒

卯生 中国劳工论坛

各路官媒始终热衷于宣传“越努力越幸福”的传说。对于青年来说,他们从官媒那里听到的一直都是诸如农村学生刻苦学习考入了清华、高中毕业生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故事。

但现实告诉青年,这些故事只是个例。

学生时代开始,中国青年所受到的熏陶就是“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但对于出身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这种幻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化为泡影。高失业对青年的影响是广泛的,考入名校也难以保证良好的就业前景,更遑论改变阶层了。即使是作为双一流大学的中传,“未就业+自由职业”率(也就是失业率!)也高达近40%。

“不够努力”?

在失业率暴增的情况下,“失业工人的压力又迫使就业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官方将日均工作超过九个小时作为“青年奋斗不躺平”的证据,那么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就只是一个摆设;官媒将 “211毕业5年存款5000元,工作是火锅店保洁”作为即使不断失业也依旧“不躺平”的正面例子大肆宣传,但这个例子反而证明了即使是211毕业,即使是再乐观、再“不躺平”,也难敌就业形势的一路下行。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下,“越努力越幸福”只是一个都市传说。而“小人物逆袭”、“奋斗不躺平”一类故事试图通过渲染努力来掩盖的,就是阶级地位对于个人发展的更大影响——代代相传的特权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远大于努力。于是,官方对“努力”的宣传遭到了越来越强的厌恶,一个反问开始广为流传:

“骆驼祥子沦为悲剧难道是因为他不够努力吗?”

对于官僚子女来说,“就业下行”的压力并不存在。他们父母所积累下的资源让他们在体制内外都能过上远优于同龄人的生活,不学无术的周颉轻轻松松得到了对外界来说门槛极高的岗位,深圳的官三代“北极鲶鱼”则能大大方方地宣称自己家里有“九位数”,还去了澳大利亚留学——用来自“韭菜们”的钱!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特权并不是骇人听闻的,而是如同呼吸一样平常的,所以“炫耀”也是自然而然的。

裙带关系在体制内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足以保证官僚子女在政府、在国企实现“红色家族代代传”。在阶级关系的代际传递中,青年踏入社会后发生了高速的分化。

折叠中国

相比于在“提供了超过80%城镇就业”的民营企业苦苦打拼的青年,“靠关系”进入体制内的少数人享受着稳定的工作、更多的福利和更少的工作量;即使和“考进来”的贫寒同僚相比,他们也享受着更低的招聘要求、更快的晋升等来自领导的“关照”。在之后的工作中,他们将靠酒杯、牌局和婚姻找到自己在官僚的关系网中的位置,完成特权的世袭——这种特权不是、也不可能是靠白手起家的努力得到的。

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中国的青年失业与不平等现象日益加重,而资本主义证明了自己无力解决这些问题。在“211毕业5年存款5000元,工作是火锅店保洁”的新闻下,“中青评论”发文称,这代表了“年轻人大可以在开阔的原野上自己选择奔驰向前的方向”;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所谓“自己选择奔驰向前的方向”,只能是基于工人阶级的依附和被压迫地位的自由。要真正实现青年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上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计划与控制。

不平等现象激发着青年的怒火与渴望改变的情绪,也促进着阶级意识的增长;而在资本主义的危机之下,如果青年无产者觉悟到需要组织起来,并对整个体制发起全面的挑战,将会是革命的一股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