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基建狂魔”模式最终崩溃

抵抗 中国劳工论坛

中国80%的城投债已经无力还债。城投债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设立,并由地方政府拥有的融资方式,目的是将大量的债务融资投资引向基建项目,同时将这些投资保持在“账外”。这样,地方政府可以很大程度掩盖不断膨胀的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城投债的总债务现在达到了66万亿元人民币(约9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50%。这些债务最终将不得不被一笔勾销,永远不可能被偿还。

“僵尸化”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陷入“僵尸化”:它们被迫执行大规模的紧缩计划,削减工资发放总额和服务,延迟支付工资和供应商款项,出售政府拥有的资产。债务偿还现在消耗一半的地方政府收入。在受影响最严重的省份,这个比例要高得多。到2024年,北京已经命令12个省份砍掉数千个基建项目——仅云南就被砍1500个项目。

随着房地产部门和地方政府危机的加剧,下一个可能断裂的薄弱环节是金融系统。美国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估计,城投债贷款占中国银行总贷款的20-25%。中共政权一如既往地进行大规模的掩盖,隐藏这些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恐将触发全面的金融恐慌。

我们已经看到几家地方银行陷入失败,中共当局安排较大的银行进行救助。随着危机的加剧,最大的银行——名义上由中共独裁控制——正在抗拒这些命令,而是选择减少对中、小型银行的贷款披露。多米诺骨牌中较小的那张将首先倒下。

这种情况特别发生在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问题严重的地区,那里的房地产危机最为严重,造成多家地方银行倒闭。

中国经济已进入长期的萧条阶段:蜗牛般的GDP增长、生产过剩和需求疲软导致通缩,以及多重债务危机。这就是经济“日本化”,是资本主义危机一种形式,成因在于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基于高水平信贷驱动、以及对于住房和基建的投机性投资,而这一模式正逐渐崩溃。

住房对普通人来说太贵,而主要成为金融投机的对象。从社会角度来看,许多基建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更是财政上的浪费。资本主义开发商(恒大和碧桂园等)进行冒险投注,以满足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者”阶层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的成长。在2021年房地产崩溃之前的高峰期,每三套房子中就有超过两套不是买来住的。

为了消除与私人住房市场的竞争、避免抑制飞涨的房地产价格,地方政府故意限制社会住房部门的发展。大约3800万人生活在公租房中,而这还不到中国人口的3%。与之相比,英国有17%的人住公租房。因此,而中国“共产”党统治者在住房私有化上,做得比撒切尔夫人还要彻底(撒切尔夫人开创了英国公共住房股份私有化)。

大白象

用城投债债务建造的许多“耀眼”基础设施都是面子工程,对大众来说价值有限或毫无价值。贵州在滑雪胜地上投入了数十亿元人民币,而这些地方在一年中通常只能维持一个月的积雪。

70%的高速公路项目和90%的铁路项目超出了预算。2016年的一项研究揭示,2/3的交通项目从未达到其预计的交通量。文明世界的高铁系统只有极少数人使用,对农民或工厂工人来说几乎没有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