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此刊登两篇文章,分析中美两大帝国主义强权之间持续的贸易僵局。本文为该系列第一篇。
Vincent Kolo 中国劳工论坛
一个流行的梗正在四处传播,说的是特朗普与习近平之间的对峙。特朗普告诉习近平:“我手里有牌喔!”,习近平则回应道:“你手里的牌都是中国制造的!”
根据一些媒体报道,特朗普与习近平将于10月底在韩国会晤,这是他们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会晤。鉴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经济冲突,此次会晤不太可能宣布就此达成协议,但可能会以特朗普一贯的模糊风格,称赞贸易谈判“取得了进展”或“进展顺利”,而中方对此不会表示异议。
但除了或将围绕中国所拥有的社交媒体平台TikTok(抖音海外版)达成协议外,针对双方分歧的更广泛解决方案仍遥遥无期。因此,特朗普与习近平在庆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的会晤,主要是为了满足两国领导人的直接公关利益,即安抚全球资本主义,并延长双方各自的股市泡沫。
许多西方媒体报道倾向于高估中国在当前贸易冲突中的实力。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兼帝国主义强权之间,正进行规模大得多的地缘战略与“霸权”权力争霸,而当前贸易冲突可谓其中一环。
普遍的看法是,尽管特朗普咄咄逼人、单方面的“美国优先”关税攻势已经在短期内大抵成功,对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大部分美国盟友强加不利于他们的新条件,但中国政权却成功地对抗了特朗普。但这一认知并不准确。
诚然,从5月日内瓦到6月伦敦、8月斯德哥尔摩,再到最近的马德里,北京的谈判代表成功地拖延了谈判。他们的这种拖延战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非常有效。中“共”的重点是尽可能拖延,盼着特朗普在明年美国中期选举中被削弱。他们希望这能限制特朗普对贸易政策的掌控,哪怕民主党与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一样反华(倘若不是更反华)。
但拖延战术并非不带苦痛。目前的中美关税休战于5月12日开始,并再次延长90天至11月16日。在目前的休战协定中,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平均关税高达51%,这一数字高得惊人,而特朗普上台前的平均关税仅20%。根据目前的休战协议,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为10%。
战略夸大
对中国实力的误判很常见,部分源自于习近平政权的战略夸大——包括虚假的经济数据,以及隐瞒中国严峻的实际经济情势。海外媒体往往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独裁政权的实际运作方式,并且受到他们自己早先对中共领导人的吹捧所蒙蔽——当时这些海外媒体以为中共领导人“英明”地掌管经济、在过去令外资获利颇丰。这不仅是在经济方面混淆视听。北京九三阅兵也是中共政权尝试炫耀其实力的表现——到了夸张的地步。
解放军高层的大部分看起来意识到,他们如今不能冒险与美帝开战——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因为军事上中国仍处于劣势。他们不愿放弃“统一”的信念(他们几乎不可能正式放弃这个目标),而是倾向于在谈论军事方面时放低语调,把台湾问题拖到以后再说。
中共的台湾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其美国问题,是当今中共内部暗中进行的权斗的重要因素,而解放军领导层正在抵制习近平的控制。中美冲突与中国的深度经济危机,导致中共资产阶级精英流失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他们认为习近平及其反西方的“战狼”外交政策应对此负责。部分统治精英更倾向与美帝国主义妥协,以获得经济上的喘息空间。但即使在中共领导层变换的情况下,这种妥协的情况也几乎不会实际发生。帝国主义冲突可能受到特朗普、习近平以及其他资产阶级领导人的影响,但这一冲突并非由他们造成。
中国在全球GDP的占比已从2021年的18.5%的峰值下降至今年的16%左右。相较之下,美国经济的占比同期却从24%小幅上升至26.2%。这与我们从中共、许多外国政府及军队(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宣扬中国威胁)那里听到的“中国崛起”的论调截然相反。一些左翼组织也囫囵吞枣般接受了这种说法。
另一个因素是,知名西方媒体评论人士迫切希望有人或事物能“阻止特朗普”。他们一再强调特朗普正在输给中国,特朗普的政策正中中国下怀,盼望华盛顿回归特朗普上任前的政策。
但事实上,中国(即中国资本主义与中共独裁政权)在关税对抗中并未胜出。原因并非特朗普的争斗方式,也并非他自相矛盾、常常弄巧成拙的“策略”,而是由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特朗普的关税之痛正在给中国经济带来进一步的压力,而中国经济正因通货紧缩、需求暴跌以及房地产市场崩盘而停滞不前。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家庭财富蒸发,蒸发额接近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损失的两倍。中国几乎没有任何能赢得这场贸易战的条件。但关键在于——特朗普同样也无法取胜。
除了少数例外情况——例如几乎由中国垄断全球供应的稀土,中共打出的“牌”很弱。稀土元素是人工智能(AI)以及现代武器系统所必需的成分,其已成为这场贸易冲突的关键要素,可谓中共的“核武”。但稀土这张“牌”还能维持多久?这本身就值得讨论。2025年前8个月,中国稀土出口增长了14.5%——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长幅度。尽管最初中国曾为对抗特朗普而实施了严格的限制措施,但后来,作为当前贸易休战协议的其中一部分,北京方面就把这些限制措施取消了。
特朗普有计划吗?
特朗普的贸易战2.0在重塑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与贸易体系方面具有历史意义,它使美国处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独裁统治的地位。这一直是不言而喻的现实——这就是帝国主义真真切切的本质,但特朗普终结了所有模糊地带。美国总统就像一位封建君主,向全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征税,将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国推入类似对美进贡的关系。
这些“税”主要(但并不只是)是以新关税的形式诞生,例如对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而对美国输欧商品则为零关税。此外,特朗普也对许多国家实施贸易配额:条件是这些国家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否则将面临更高的关税。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声称已获得数十亿美元、总计数万亿美元对美投资的承诺。正在与韩国政府谈判的协议包括一项价值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而据报道,日本已同意设立一项55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特朗普声称该基金将由他的政府控制。尽管有这些承诺,特朗普大规模驱逐300名现代汽车乔治亚州制造工厂工人的举动,激怒了韩国社会上下。
特朗普的许多所谓协议,与其说是正式批准的条约,不如说是白宫的宣传。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为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寻找经济逻辑——即特朗普的“计划”,是毫无意义的举动。这并非关乎实现美国经济的再工业化。特朗普和一部分美国资本家或许以为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讽刺的是,他们的做法可谓照搬中共的部分国家资本主义产业政策。特朗普正在加大政府对各部门的干预,涵盖从半导体到关键矿产等行业。但任何再工业化举措的规模与步伐都将难免有限。
从长远来看,特朗普的政策将对美帝造成灾难性反噬。这些政策将严重破坏美国为维护其全球经济霸权而建立的80多年同盟体系。这些政策将削弱、甚至可能摧毁美元作为全球金融体系关键支柱的地位。这些政策将严重损害美国经济,加剧其债务负担,并引发新的金融危机。
但特朗普的政策并非关乎任何长期“计划”,而是为了行使权力。特朗普正以最野蛮、最赤裸的方式,利用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对较小资本主义国家展现优势。在帝国主义集团冲突的新时代背景下,特朗普为美国向他国索取保护费,因为对于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家来说,冲突中的“另一方”(中俄)更为糟糕。
这些战术取得了短期“成功”,因为众多软弱无力、惊恐万分的资产阶级政权,例如台湾的赖清德和欧盟的冯德莱恩,已经向特朗普屈服、叩头。来自特朗普本土的民主党“反对派”也全然无力。
欧盟的冯德莱恩在苏格兰谈判中向特朗普投降,其接受的协议类似中国半殖民地时期不平等条约。欧盟的初始立场是“零对零”的条件:即双方互不征收关税。但他们不战而降,接受了特朗普提出的“15%对零”的要求。 法国民调机构Cluster17针对欧盟最大五国的一项调查显示,52%的民众认为该协议是一种“羞辱”,超过3/4的人对欧盟的做法非常或相当不满意。就连法国极右翼领袖、欧洲最亲特朗普的政客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也称该协议是一场“政治、经济和道德层面的惨败”。
欧盟为何接受如此屈辱的协议?答案只有一个词:乌克兰!特朗普为泽连斯基对抗俄罗斯提供的支持本已摇摇欲坠,欧洲各国政府担心其将会流失。由此可见,特朗普政权正运用美国的军事力量,胁迫其资本主义“盟友”做出经济上的让步。
中共的贸易战行为
就这一方面来说,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有根本上的不同。美国无法以对其“盟友”同样的做法,以失去中共当然从未得到的军事“保护”来威胁中共政权。因此,鉴于力量对比的不同,特朗普被迫采取不同的策略,而中美双方的经济差距仍然使华盛顿占上风。
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机关枪扫射”战略,同一时间把全球都骂了一遍,对美帝国主义的长远利益来说是一场外交灾难。在其他情况下,这样的情况本可以、也应该赋予北京显著的战术优势——与一系列被特朗普疏远的政府取得经济与外交上的进展。
但令人震惊的是,迄今为止,中共政权从美国付出代价中获益甚微。那些饱受特朗普政府打击、羞辱的资产阶级政府,仍然对“美爹”唯命是从——在欧洲尤其如此。无论这些领导人多么鄙视美国新政权,但对于他们来说,来自北京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威胁——特别是北京支持俄罗斯对抗北约,才是更大的问题。
尽管北京利用特朗普的霸凌行径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地位,但增加政治善意却并未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中国与澳洲工党政府取得了有限的经济和解,但在分化美国主导的阵营方面却进展甚微。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公众舆论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化(该机构数据显示,习近平在墨西哥、加拿大、德国甚至在瑞典[以微弱优势]都比特朗普更受信任)。但遗憾的是,对于中共,这种情绪无法转化为新的出口市场、或者有意义的外交协定。
除了给北京施加压力之外,特朗普的新关税制度也针对第三国,惩罚容许中国商品规避美国关税的所谓“转运”或“后门”。特朗普迫使这些国家政府参与对华贸易战,并取得了一些成功。墨西哥便是最明显一例。墨西哥最近对来自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汽车征收了50%的关税,该政策显然是为了安抚美国。今年,在墨西哥销售的汽车当中,1/5为中国品牌。
中国是否更有效地对抗了特朗普?这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但却具有误导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说,中共的谈判策略要更有技巧——尤其是在隐藏自身弱点方面。这不仅是为了让美方感到赞叹、并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也是为了维持对中国人民的控制及不可战胜的形象。
中国的出口陷阱
正如我们预测,特朗普2.0严重影响中国经济与全球地位。鉴于中国对美出口的关税税率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五倍,关税“休战”的说法多少有些误导性质。中国政府正在施展“吃苦”本领,展现中国人民所谓更能受苦,以此向特朗普的谈判代表传达中国不急于让步的讯号。
中美经济脱钩正在加速。2025年前8个月,中国对美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15.5%。同期,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4.3%,对东盟(ASEAN,东南亚十国集团)出口增长9.7%。中国经济增长严重停滞,出口已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甚至几乎上唯一支柱。
整体而言,尽管对美出口份额萎缩,但1-8月中国出口仍增长了5.9%。然而,这一增长包含着许多暂时性因素,例如企业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关税情况而“提前备货”等。但未来几年,中国出口机器面临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中国占全球制造业30%的份额,其经济规模实在太大,已无法再依赖“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随着中国以越来越低的价格出口过剩产品,其他资本主义经济体正面临被中国推动的去工业化浪潮所淹没的情况。正如《经济学人》于9月6日所指出,尽管出口有所增长,但自2022年以来,中国的一项出口价格指数却下降了15%。通货紧缩与中国残酷的价格战造成了这一结果。这些因素如此严峻,以至于就连习近平也被迫发起了一场打压价格战的“反内卷”行动(当然,这不太可能带来多少改变)——直到最近,习近平还断然否认中国存在任何产能过剩。内卷指的是破坏性逐底竞争。
已然清晰明了的是,东南亚正深陷通货紧缩这一“中国冲击”,而这正在损害当地资本家的利益,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将愈演愈烈。从未有哪个资本家会为了“提高效率”而甘愿自我毁灭。每个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权都会采取行动捍卫自己的企业、银行和利润,同时声称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工人与就业。
印尼近期爆发历史性群众起义,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制造业在这个东南亚最大经济体的衰退。 2002年,印尼制造业占该国GDP的32%,但这一比例在如今已经减半。尽管进程更为缓慢,泰国与菲律宾也呈现了类似的趋势。
中共的经济复苏策略的根本缺陷在于此,即依靠提高出口来挽救经济,并将出口转向全球南方经济体,以弥补失去美国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市场造成的损失。其中最重要的市场是东南亚,其于2022年超越欧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随着经济放缓与政治动荡加剧,东南亚作为中国过剩产能输出地的作用正在冲向极限。特朗普威胁要对当地许多国家征收严厉的“转运产品”关税,这给中国出口商带来了新挑战。非洲与中东等其他市场的规模不足以弥补失去西方市场造成的损失。俄罗斯亦如是,即使与中国有着“无上限伙伴关系”,该国今年也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了关税。
全球经济体系正经历“垂死挣扎”,中美帝国主义冲突乃其最明显症状。他们的制度只会带来倒车,包括打击民主权利在内的意识形态反动走向,以及最大经济强权之间进行混战、为的是在经济上压制其他国家。
唯一能够提供出路、摆脱这场噩梦的力量尚未充分组织起来,也未做好政治准备。国际工人阶级的力量远比特朗普与习近平之流强大得多,但经历了数十年的组织瓦解、政治挫折和许多昔日群众性政党的垮塌,它现在仍处于复苏状态中。马克思主义者与国际社会主义道路(ISA)的任务,是协助工人阶级作为一支国际力量实现政治觉醒;为建立以明确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为基础、取代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新劳工运动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