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与井口衣 中国劳工论坛
中共过去不得不将“零工经济”视为临时解决失业问题的“就业蓄水池”,以解其失业问题的燃眉之急。许多工人也将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等“零工”工作视为权宜之计。这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生存之道,等待经济好转、更好的工作机会涌现。但正如《社会主义者》与中国劳工论坛警告,经济并未好转,找到更好的工作几乎不可能。而现在中共的“就业蓄水池”似乎快要满泻。
中共掌控的资本主义制度深陷历史性经济危机,制造业流失上百万个工作岗位。根据北京证券公司中金公司的报告,2015年至2017年,“广义”上的制造业(包括采矿业和公用事业)的就业者减少了2300万人。制造业岗位的时薪由疫情前的20–30元,锐减至13–17元不等,月薪水平由8,000元下跌至低于4,000元。面对这样恶劣的劳动条件,很多人选择“宁送外卖,不进工厂”。
“内卷”的泥淖
自2023年初,所谓的新就业形态人员(即快递员、食品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通常被称为“零工经济”)人数达到约8,4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20%。换言之,全中国每5个“打工人”中,就有1人在从事“零工”工作,这一数字远高于在国营企业工作的人数(约5400万)。
网约车司机和外卖骑手人数激增,但客户需求增长趋缓甚至停滞。“零工”行业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其他行业一样,陷入了“内卷”的泥淖——政府将其定义为“破坏性和自我毁灭性的竞争”。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现在太阳能和电动车生产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过去两年,中国零工行业从业者的工资下降了20%以上。该报驻上海记者黎康于2025年2月采访了上海的几位零工。她发现,零工们每天工作10小时,日薪约220元。以每小时22元计算,那么这实际上低于上海市每小时24元的最低工资标准。
“灵活性”的消失
2023年来,多市当局纷纷宣布网约车市场饱和,甚至暂停审批新的网约车运营证。在外卖领域,也出现站点停止招新人的现象。本来标榜“随时入行”的“灵活性”开始消失。
正如我们关于网约车司机境况的文章所指,由于缺乏其他工作作为替代方案,越来越多的工人被迫加入“零工经济”,这带来了“内卷”这样一场报酬递减的危机:订单过少,大众的消费能力不足以带来足够的需求,来满足如此庞大的“零工”产业及其劳动力。这是资本主义的残酷逻辑,在像中国这样长期深重危机的阶段尤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