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上班”——中国失业危机的象征

夏尔 中国劳工论坛

在中国30余年来最糟糕的经济危机之阴影下,滑稽诡异的“假装上班”现象兴起。上海、厦门、北京、杭州等地纷纷出现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小红书上充斥着“假装上班公司”的广告,浏览量达数百万。咖啡店和图书馆也是“假装上班”的热门选择,许多人像真正上班一样“朝九晚五”。

抢着去“假装上班”

这些“假装上班公司”提供办公基本设施,以此模拟工作环境。这表明,当1/5的年轻人失业时,大众的绝望到了什么程度。例如,厦门一家“假装上班公司”设置有泡茶区和工作区,配备办公桌、文件夹和电脑,供应饮水和WIFI。创立者表示,目的是为“就业过渡期”的人提供工作环境,帮助他们保持工作状态。服务价格30元/日。

在东莞的“假装上班公司”在今年四月开始在网上宣传,短短一个月内,所有“工位”就都已经全部满员,以致于“老板”也要开始“筛选”这些要来假装上班的“工人”,这是一个很惊人且讽刺的事实──在中国连“假装上班”机会都要竞争!

“儿子说自己在国贸上班,实际上他整天去图书馆,这让我很无奈。”一位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哭诉道。她的儿子则留言:“假装上班,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中共政府宣布在2025年八月份停止公布失业率,并且声称“政策干预正在让失业率下降。”但是青年的失业率从2025年六月的14%上升到七月的18%。面对每况愈下的现实情况,这无疑是掩耳盗铃的行为。今年前所未有的1222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也让就业内卷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毕业即失业”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年轻人也陷入两难境地,既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也不愿去做低薪资、超长工时、极端高压和恶劣的工作。

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不工作就是一种罪恶。这种“勤劳”文化实则根植于制度性的压迫。失业者本身是社会问题的受害者,但是资本主义污名化失业者,把他们贴上“没有能力”或者“懒惰”的标签,使得他们不仅在生活中遭遇经济困难,还要忍受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出现自我否定的倾向。新兴的“假装工作”产业正在利用这出悲剧来攫取经济利益。正如一家“假装上班公司”的老板告诉BBC:“我卖的不是工位,是不当废人的尊严。”

“失业在家容易抑郁焦虑。在这个地方大家都差不多,能够和其他境遇相似的青年社交,还是挺不错的。”一位网友称。为失业者提供互相见面、组织、接受有意义培训的场所——这些服务应由地方政府免费提供。但年轻人需要的是真正的工作,以及一个能够保障人人有工作的经济体系,而中国资本主义却只提供两种选择:失业或者自掏腰包假装上班!

愚弄民众

面对群众的痛苦,中共不仅充耳不闻,还用监控和暴力手段阻止人民倾诉困难和不满。资本主义危机造成大规模失业的现象,中共政权却将其描述为“天灾”“西方阴谋”等,转移矛盾,而把自己包装成“救火者”的形象,以此愚弄控制民众。

社会主义者认为,失业危机是病入膏肓的制度的产物。唯一解方就是工人阶级斗争——为就业岗位、体面的工资和每周工时40小时而斗争。这样的斗争需要组织,这也是为何工人需要组建独立工会,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群众性的工人的革命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与禁止所有独立组织以及言论自由的极权制度毫不相容,而这就是终结失业危机的斗争与反对资本主义独裁的斗争密不可分的原因。

我们的主张: 

  • 为青年提供全面失业补助
  • 落实八小时工作制,减工时不减薪;分摊工作量至全体劳动大军、创工作岗位
  • 建立工人民主控制的独立工会,团结工人斗争
  • 国有化一切宣布裁员或关厂的公司,交由工人民主控制及重组
  • 建立公有、民主管理的计划经济,打倒资本主义独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