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More

    戴卓爾夫人和英殖治港的結束

    英帝國主義撤出其最後的重要殖民地 – 香港的過程,在英國前領導人戴卓爾死後再次成為焦點。

    戴夫.渾多夫(Dave Hundorf)- 中國勞工論壇(chinaworker.info)

    戴卓爾被資產階級思想家尊崇為女英雄,最近亦被內地官方媒體譽為「偉大的」領導人,但她在上世紀80年代與中共的談判時,卻表現得相當無助和不諳時勢。這場 談判為1997年的主權移交鋪平了道路。《環球日報》一篇社論談及香港問題,稱戴卓爾「做了她在首相位置上的最大一次正確妥協」。

    從歷史 去看,這是不正確的,儘管有其「鐵娘子」的形象,戴卓爾實際上數次在有組織的勞工的堅決抵抗下,作出過重大的退讓(正如所附文章解釋的)。例如在利物浦 市,工人運動是由托派組織「戰鬥派」(與「社會主義行動」結盟的工國委 [CWI] 的一員) 所領導的,當時的群眾鬥爭,包括總罷工迫使戴卓爾退讓,並使公共住房和地方公共服務的經費增加。

    在英國與鄧小平及中共獨裁的交易中,戴卓爾的妥協實際上指的是,她要被迫接受英國高官從一開始所說的話 – 在轉折點1997年後,放棄延續英殖統治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些官員,包括当时的港督曾經探測過北京水溫,確切告訴她,北京在收回香港這一點上是「不容談判」的。

    在 福克蘭群島戰爭戰勝阿根廷後,戴卓爾意氣風發,在1982年9月赴北京會見鄧小平。傅高義在《鄧小平傳》中指:「戴卓爾後來描述,會面令人苦惱,但是與會 的英國官員指證說,戴卓爾匯報時大大誇大了與鄧小平的對峙。她在會後的新聞稿和中國隨之而來的反應,才是對峙感的源頭。」

    因而根據傅高義的消息來源,「和鄧小平對峙」僅僅只是媒體技倆,用以掩蓋英國政府的順從。

    戴卓爾訪京的一星期內,恆生指數下跌了25%,而在一個月內暴跌了一半。這段時期,從港幣的崩潰可見到經濟的不確定性,並導致政府在1983年作出孤注一擲的決定 – 港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所謂的「平穩」過渡!

    無 論戴卓爾或者其他領導人的意願如何,一旦中國決定收回香港,英國作為一個衰落的帝國主義勢力,顯然無法與中國對抗。相比起毛澤東滿足於將香港主權的問題 「留給後代」去解決,中國收回香港的決心本身標誌著其焦點有所轉移。在北京走向資本主義瓦解國有行業、免費教育和醫療、廉價住房等等後,難以繼續濫用「社 會主義」的名義維持統治,而更加需要民族主義的措辭,也更需要復興大中國的願景,因此要收復香港。

    「英國首先退縮。」陸恭蕙在其《地下陣線:中共在香港的歷史》一書中說,「畢竟,英國需要考慮中英的長遠關係。」意思是,英國資本主義不會為了無從把握的香港,而妨礙其涉足準備打開的中國巨大「市場」。

    Thatcher Dead 1
    戴卓爾在1982年赴北京會見鄧小平

    戴卓爾真正關心的,不是香港群眾的困境,也不是他們在中共統治下會否面臨鎮壓(正如英治時期就多次發生鎮壓)。1981年,和中國開始談判的一年前,戴卓 爾推動種族歧視的《英國國籍法》,剝奪三百萬香港人(以及其他前英殖民地的數百萬人)的居英權。戴卓爾當時在演講稱,英國被「外來文化所淹沒」。戴卓爾收 緊移民法主要目的,是制止香港移交中國後引起的逃亡潮。

    戴卓爾、鄧小平和其各自的統治菁英,不僅不是敵對關係,而且還基於經濟利益而達成 了諒解。戴卓爾將鄧小平的一國兩制以「精妙」來形容。我們社會主義者反對戴卓爾主義,也反對鄧小平主義,對於中共官員現在得傳於戴卓爾的階級鬥爭的謀略, 我們並不感到驚訝。《每日電訊報》報道:

    「在位於上海的中國最精英的黨校之一 –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危機管理』課程已經包羅了戴卓爾的哲學,當中也聚焦到2011年的英國騷亂。」

    「…李敏教授,在一次學院的課程上說,就危機管理而言,英國這位前首相堪稱楷模。」

    據估計,中國每天發生500件的「群體性事件」,而警察和國內安全的維穩費甚至高過國防。因而不難理解中共癡迷於戴卓爾的鎮壓政策,如加強警察,以及在歐洲最不民主的反工會法律。

    今天,對於英國和戴卓爾在香港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存在廣泛的誤解。或許其中最極端的表現,是有被誤導的香港青年在反政府示威中揮舞英殖民旗,並錯誤視之為抵抗中共獨裁的象徵。事實上,這種政治混亂始於上層,在政治建制中,特別是在泛民主派的領袖人物。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最近評論說,戴卓爾「沒有考慮到香港人的福祉」,並補充說「這是英國歷史上非常非常不光彩的一頁」。如果有人相信這說法是一種諷刺,是可以理解的。

    那 麼劉慧卿又認為英國哪一次的軍事入侵和奴役是光彩的?正如《每日電訊報》指出,英國前前後後侵略了「世界上除了22個國家之外的所有國家」。作家理查德. 戈特(Richard Gott)在《衛報》中寫道:「當前世界上的許多衝突,發生在英國已經拋棄、耗盡和一貧如洗…的前殖民地」。 戈特列舉斯里蘭卡、巴勒斯坦、塞拉利昂、南非、津巴布韋、肯尼亞、巴基斯坦和印度作為例子,在這些國家中,英國「分而治之」策略下培育的民族衝突和不穩定 一直持續到今天,奪去不計其數的性命。

    戴卓爾代表著資本主義制度,並特別野蠻殘忍地捍衛它。她在中共體制內贏得眾多崇拜者,是不會令真正的社會主義者感到吃驚的。社會主義者理解,無論是在東方或者西方,都需要挑戰資本主義和專制統治。

     

    Thatcher Dead 2
    1984-87年反對戴卓爾的羣衆鬥爭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