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列強之間的緊張關係進一步惡化
Niall Mulholland 工人國際委員會
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結果是壓倒性的大多數贊成加入俄羅斯。根據官方所聲稱的結果,96.77%投票贊成加入俄羅斯,投票率為83.1%。數以萬計的群眾在克里米亞的首府辛菲洛普慶祝。
3月17日,地區議會宣布克里米亞共和國正式成立。總統普京和克里米亞的領導人在3月18日簽署協議,正式確定克里米亞區域納入俄羅斯。
克里米亞變相的領導人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宣佈下週克里米亞將正式推出盧布作為第二法定貨幣,與原來的貨幣是烏克蘭格里夫納並列。克里米亞議會決定,在這個半島上的烏克蘭國有財產將被國有化,在克里米亞境內的烏克蘭軍隊將被「解散」。
西方國家領袖譴責公投為「不合規則和非法的」,並指責普京挑起種族分化。歐盟與美國發起了沒有什麼牙力的旅遊禁制,以及財產凍結,對抗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的官員,且也威脅會有其他制裁。但西方列強在懲罰俄羅斯的程度上出現分歧。許多歐盟成員國擔心,以眼還眼制裁俄羅斯的話,可能嚴重損害歐盟疲弱的經濟。
儘管西方對於俄羅斯介入克里米亞感到震怒,美國和歐洲列強也曾做過類似的行動,且規模更大、更血腥。西方帝國主義曾違反自己的國際法,侵略並佔領伊拉克和阿富汗,並在這兩國監督「選舉」。在1999年,北約對南斯拉夫政權多個月的轟炸,是科索沃在西方支持下舉行獨立公投的前奏。
當然,克里米亞公投並沒有在自由民主辯論與選擇的條件下舉行的。繼在西方支持下拉倒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後,「自衛」軍(包括本地軍隊,以及被廣泛認為是未表露身份的俄國軍隊)控制了在克里米亞軍事基地和戰略重點。
議會投票決定,俄語人為多數的克里米亞離開烏克蘭,並加入俄羅斯。公投只是一個橡皮圖章,並只提供兩個選擇 - 與俄羅斯融合或擴大自治權。
所有親烏克蘭的媒體被關閉,國營媒體連續數週發動親俄羅斯民族主義的爆炸性宣傳。克里米亞的少數韃靼民族和以烏克蘭為母語的人口(佔總人口的40%)抱怨彌漫著恐嚇的氣氛,其中大部分人抵制公投。
不過,亦有許多的克里米亞人投票贊成加入俄羅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基輔政權的反動性質及其上台的方式。
長達數月的大規模抗議
由於多年的經濟停滯和惡化的貧困,以及對腐敗、專制政權和其背後寡頭勢力深深的憤怒,激起長達數月的大規模抗議,反對亞努科維奇。
這場反抗展示出革命的元素,迅速揭示了腐敗的亞努科維奇政權缺乏支持。防暴警察在獨立廣場的暴力行為,激起了廣泛民眾的反感,令政權崩潰。
然而,在沒有執行獨立階級路線的工人群眾組織的情況下,反動的反對派政客,包括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和極右勢力,佔據了示威運動的主導地位。反閃米特人的自由黨(Svoboda party)和法西斯派的正義部(Right Sector)成員在基輔市中心等地擔任突擊部隊。他們身體襲擊嘗試加入抗議的工會成員和左翼分子。
基輔的新政權的反俄言論,加上極右派把持部長級職位,挑起了少數俄裔人的恐懼,其主要是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拉達(烏克蘭議會)首幾個決定中,包括了貶低俄語的使用,以及投票取締「共產黨」。
克里米亞作為烏克蘭最貧窮的地區之一,許多克里米亞人都擔心,基輔新政權會同意與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援助協議,與嚴苛的緊縮措施連繫,令他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
但公投的結果將無法為克里米亞人帶來和平、穩定和繁榮。生活水平不會因克里米亞融合疲弱的俄羅斯經濟而有任何改變。
普京專制政權及其背後的寡頭勢力干預克里米亞,並在過程中掀起俄羅斯民族主義,不過是為了捍衛自己「鄰近」的地緣戰略利益。克里米亞半島是俄國與基輔及其西方支持者之間拉弦的焦點。基輔及其西方支持者的目標是擴張帝國主義勢力和影響力至俄國邊界。
這令一個危險的軍事力量建立起來。上週,華盛頓下令在波蘭、立陶宛和黑海舉行軍事演習。克里米亞公投後,烏克蘭議會批准了動員40,000後備軍中的一部分。雙方都表示不打算在烏克蘭發動戰爭,但局勢越加緊張,可能會引起「在地化」的衝突。
詭辯的政客
烏克蘭各地的工人階級將為危機升級付出代價。上週末,在東部城市頓涅茨克和哈爾科夫爆發了親烏與親俄示威者的衝突,並有幾個人被打死。如果這種衝突持續發展,可以令以俄裔為大多數的地區發動更多公投、試圖脫離,以及有可能整個國家血腥地分裂。
只有有組織而團結的工人階級,並配合獨立的和國際主義的政策,才可以有效地對抗反動的民族主義,結束大資本家插手干預。
在基輔、辛菲羅波爾和莫斯科的民族主義詭辯政客,或者能收割群眾的恐懼,享受著廣泛支持,但他們親市場政策和民族主義,將不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或者結束腐敗和壓迫。已經有很多反對亞努科維奇的人抱怨,另一批無賴騙子奪取了政權,並將地區政權交予其寡頭同黨。
從工人和青年在波斯尼亞的反抗可見,對抗惡劣的社會經濟狀況、對抗腐敗政客的新浪潮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們需要有組織的政治表述,提供工人階級和社會主義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