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5日
More

    「中國股巿暴跌可引發政治危機」

    股巿崩潰可帶來整體經濟衰退,中央恐慌性救巿措施

    以下訪問,本刊編輯Vincent Kolo剖析對最近中國股巿暴跌對政局的影響。

    問:股巿暴跌的情況有多嚴重,政府如何反應?

    Vincent Kolo:積累了多年龐大的(經濟)泡沫正在爆破,爆破的規模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所有人都目睹爆破即將降臨,但中國政府之前未沒有預計過,現在方寸大亂。外國媒體經常使用「恐慌性」這三個字來形容政府的救巿措施。這描述是準確的。

    在六月份時,股巿價值攀升至10萬億美元(總巿場額),一年內升幅達6.7萬億美元。對於全球任何的股票巿場來說,這升幅也是是空前的。這升幅等同整個日本東京股票巿場總額。東京股巿是全球三大之一,僅次於紐約和滬深。在今年初數月,在股票暴漲下,每星期產生出4名億萬富翁(以美元計)。但在過去三星期內,股巿下跌了3萬億美元,是自6月15日以來第三大跌幅。這次下跌的總和已經相等於希臘國債的六倍,或希臘11年的經濟產量。深圳的《証劵時報》報導760家公司已經在上周停牌,超過上海和深圳總公司量的1/4。這猶如在不知不覺下股票巿場「停業」一樣,但這實際上卻並不是壞事。

    投資小戶數量達到9千萬,是首次超越中共黨員人數。自今年初開始,大約4千萬人湧入股票巿場,而大部分人都是損失慘重。他們投訴不能斬倉,因為很多股票下瀉超過每日最大限額的百分之十而停牌。更甚的是,那些利用槓桿交易而債務纏身的人士,大致上都會破產。這批人在社會層面上來說,主要是城巿的中產階級,是中共政權賴以穩定生存的基石。這些中產階級曾經歷房地產巿場崩潰,中共為了拯救他們,所以刺激股巿暴漲以增加他們的財富、維持消費和避免社會不穩。這就是習近平的「中國夢」,但過去三星期卻化成了習近平的「夢魘」。

    問:你認為政府的措施可以成功救巿嗎?

    Vincent Kolo:這還需要時間觀察。但至今政府的措施明顯完全失效,他們已經被沽貨潮踩在腳下。 在每日都有新的政策發佈底下,我們可估計每日都會有更多措施推出。自從6月27日開始,北京政府已經降低利率、向銀行注資、中止招股上巿活動、指令經紀業、社保基金和國企購買股票,更開展「市場平準基金」。北京已經鑄造了干預市場的機器,就如他們利用射火箭造雨一樣。北京已經動用國有金融系統去作大規模注資,在今個星期(7月5日)達到最高點,更宣佈中央銀行會「包底」,以防股巿繼續下跌。一些金融評論員將之形容為「中國式量化寬鬆措施」。過去五年,中國銀行體系積累龐大的債務,對於現時這境況,已經不是在談論用銀行挽救股市,而是政府需要同時拯救這兩個體系了。

    當政府發現這些政策沒有效果時,當然會變得驚惶失措的。如果較早前實施這些政策會有更大效果。不過這正反映出整體的經濟不景,包括25年來最慢的經濟增長。實際GDP增長最高只有3-4%,三分之一的中國省份處於經濟蕭條,工廠正在裁減崗位。人們都知道股巿暴漲是脫離常軌的,但亦同時相信只要北京想它上漲就會上漲。因為過去幾星期的救巿徹底失敗,這個信念開始被撼動了。這將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影響,衝擊了過往政府全能而且可以指令隨意「指令」經濟的迷思。

    這不單是一個經濟問題,還震動「強人」政府的形象。《紐約時報》報導,政府救巿失效,削弱了習近平的 「不可戰勝的味道」。曾有一名歐洲分析員警告這將會引致「對國家機器的信心危機」。《經濟學人》形容這次事件為「習李團隊的第一次重大傷痕」。這就是國際資產階級害怕的地方──中國政局的潛在危機,因為即使各國政府如何塑造自己的「民主」形象,實際上他們一直支持一當專政的中國,為的是帶來資本主義的經濟得益。

    最近的救巿措施就連《新華社》都形容為前所未見的,不過無疑它是佔滿了絕望的惡臭。它的確是有可能阻止跌勢的,但就算這樣,股巿將會維持相當的不穩。雖然一個獨裁政府可以做到很多「民主」政府不能做到的事情,如將大量注資入金融體系,更重要的是可以禁止傳媒報導壞消息。媒體被命令不可以用「股災」和「救市」等字眼,也不可以報導因股災而自殺的事件。警察也已經開始拘捕「散佈謠言」的人士。同一時間,《人民日報》大力唱好股巿,叫人相信「風雨之後見」。這些保証沒有一項能兌現,尤其是當經濟已超出政府所能控制的範圍之外。

    即使政府大力介入可以穩住股市,泡沫只會再次膨脹,而且將會是更巨大的,因為在政府承諾支持之下,投機者將會更放肆購買高風險產品,這就會造成自由派評論員所說的「道德災難」。上漲的股巿完全與中國實質經濟情況脫勾,這不免會造成更大的動盪。

    Share index

    問:為何中共會如此著急地去挽救股市呢?

    在現階段,這關乎到政權的面子──假若他們未能救市的話,會被視作一次公開的嚴重失敗。而這也會帶來政治後果。憤怒的投資者發起抗議的事件,已經在各媒體上廣泛流傳,中共當然不想看到。如果救市措施不見效的話,中共的政治權威就會受到質疑,而其來說是致命的。同時,本來受到重創的經濟亦再次深陷危機。中共決定人為製造「牛市」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12年年底換屆的時候,當時習近平的改革策略的關鍵就是要讓市場擔當「決定性的角色」──這在今天聽起來非常諷刺。

    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以及債務帶動增長的模式,已經疲憊不堪,並進入一輪通縮危機,當局希望利用一個強勢的股票市場作為經濟的續命丹,來減輕受壞帳困擾的銀行體系的壓力。這特別是要救援嚴重負債的企業,讓他們招股,利用集得的資金還債。中國的債務對GDP的比率是大約280%,幾乎是希臘的兩倍,而中國的債務主要集中在國營企業和地方政府身上。

    如今,這個策略卻出現反效果──銀行與國企們應該在股市的崩潰中虧大本。最近一輪的救市措施可能旨在短期的目標:讓這些公司在市場再重創前有空間卸下他們的「不健康投資」。這是一個可能性,當局所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一個更真實的景象、比公眾所能認知的更醜陋的景象。

    《華爾街日報》將北京的緊急措施與前美國財長保爾森在2008年拯救華爾街的「巨型火箭炮」措施相提並論。有一點重要的是,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政府。日本今天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干預股票市場。另一樣需要了解的是,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都有進行干預,而且規模更大,正如他們製造了股市的熾熱,但最終股市依然失控,並令政府自食其果,無論是在經濟或者政治方面,尤其是若果這個程度的混亂持續下去的話。

    根據花旗集團的資料,在過去三個星期中只解決了三分之一的槓杆貸款,也就是說仍然有三分之二的貸款仍然困在股市中等待撤離。這代表這次的波動還很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一個「正常」的股票市場就好像一個繁華的賭場,但中國股市中的巨額的槓杆債務(孖展)使得其更像是一場「俄羅斯輪盤」遊戲,正如楊思安所形容的。經過了三個星期的打擊,政府面對市場崩潰的威脅下全面投降。當局放棄了此前的收緊政策,並更加放寬了孖展貸款的交易限制。他們更允許孖展股民抵押自己的房產來獲得貸款,這明顯不會有好結果。

    問:這會對整個經濟帶來甚麼影響呢?

    中共淪落推出力挽狂瀾的措施,等同被迫告訴我們事情的實際發展比其表象還要差(比股市下跌三成還要糟糕)。企業的股份一般會用作銀行借貸的抵押,因此企業們面對信用緊縮會引發連鎖反應。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各銀行都曝露在股市中,這會使金融危機蔓延,尤其是透過影子銀行的部分。中國的影子銀行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但它實際上是國有銀行的附屬部分。他們都積極參與進了股市和孖展交易之中,並製造了一系列新的理財產品來滿足熾熱的市場。所以,過去數天的救亡措施很可能是因為中國政府察覺到體系性的隱憂,一個對整個體系的隱憂,並因此才會拼上老命般地避免更嚴重的市場內爆。

    許多國際評論員都在說希臘的狀況令人擔憂,但中國的問題更深,並且會對全球經濟帶來更大影響。如今全球的商品市場正在萎縮──現在一度穩定下來,但最近銅礦、石油和金屬的價格再一次下滑──這是由於對中國經濟的恐慌以及需求的減少。中國是大部分商品的最大進口國,中國國內的危機會通過不同的渠道影響著世界經濟。因此不單單是我們社會主義者,許多人都警告著中國的股災只是危機的一個表象,而一旦危機繼續加劇,這會繼2008年華爾街危機和現今的歐元區危機後,引發全球資本主義新一輪的動盪。

    Best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