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當局「向污染宣戰」以來,2017年的空氣質量改善程度是歷年最差的
抵抗 中國勞工論壇
中共當局在三月全國人大上宣布了政府重組方案,其中包括成立新的生態環境部。這個超級部委的誕生標志著中共開始加緊進行四年前發起的「反污染之戰」。至少中共當局希望人們相信如此。
習近平當局提出到2020年必須贏得污染防治、防範金融風險和消除貧困這「三場攻堅戰」。習近平通過空前的集權和個人獨裁來確保中共專政的生存,而這三個危險的問題則可能引發群眾抗爭、威脅中共的統治。習近平僅僅給自己三年時間來完成這「三場攻堅戰」,突顯出中國爆發重大群眾抗爭的可能已近在眼前。
嚴重污染
中國已成為生態重災區。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有100多萬人死於空氣污染。政府報告顯示,超過80% 的地下水不適合飲用;受到化學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的農田占比19.4%,即25 萬平方公裡土壤遭到污染,相當於墨西哥的農田總面積。
相關閱讀:中共的環保行動難以取得成效
所有這些都是幾十年瘋狂、無序的工業化發展、以及環保法律被無視造成的惡果。一些人認為,空氣、水、土壤和食物鏈的污染是經濟現代化的必然產物,但這並不是事實。在資本主義之下,污染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為資本家為了利潤而無視生態後果。而在工人階級民主控制和管理的計劃經濟之下就不會如此。
權力轉移
新的生態環境部除了取得原環境保護部的權力之外,還接管了發改委、水利部和農業部的一部分權力,因而獲得了對氣候、水資源和農業反污染政策的控制權。
這背後的理由是中國環境監管機構一直缺乏實權。能源、采礦和運輸等行業的大企業以及渴望增強經濟實力的地方精英,都想方設法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所以他們反對成立更強大的環保部門。由於擔心政治動蕩,中央政府一再試圖強化環境政策,這也是習近平與敵對的既得利益集團之間持續權力鬥爭的一部分。中共在反污染鬥爭投入了大量資金和政治力量。僅為治理土壤污染就需要一萬億元人民幣。但這個新的超級部門是否會像當局宣傳的那樣有效,目前還有待觀察。親中共的香港《南華早報》援引一位匿名前環保部高官的話說,他對新部門是否「足以」完成使命表示懷疑。
該報指出,政府的全面改組「沒有像外界普遍猜測那樣建立一個強大的能源部,來監督中國龐大的煤炭、石油和電力部門」。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化石燃料行業存在強大的利益集團,他們為了自己的利潤不顧公眾壓力瘋狂抵制氣候和反污染政策。
北京和其他北方城市的空氣質量在最近這個冬季有一些改善,中共借此宣揚說它的環保政策正在發揮作用。如果這些說法屬實,那麼數千萬人的生活質量就有了巨大改善。不幸的是,現實情況並不那麼令人鼓舞。
成效並不顯著
去年12月,北京進入中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十名——排名第九。據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分析,北京、天津和周圍26個城市的PM2.5(大氣中有害的粉塵顆粒物)平均水平在2017年最後三個月同比下降了33.1%。盡管如此,這些城市的PM2.5日平均水平仍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不安全」水平(25 微克/立方米)的兩倍多。
中共政權當然會聲稱其政策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些政策包括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檢查和處罰力度,建立無煤區,搬遷北京周邊一些重工企業,並限制汽車的使用。
然而,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冬季空氣質量改善有一部分是因為「異常有利的天氣」。西伯利亞冷鋒帶來的大風和降雨降低了地面污染。綠色和平組織稱,北京平均PM2.5水平的降低在11月份有約20% 是依靠天氣的幫助,12月是40%。
事實上,自中共「向污染宣戰」以來,2017年的空氣質量改善程度是歷年最差的。盡管當局投入大量資金並且搬遷了許多工廠,但全國平均PM 2.5水平僅下降4.5%。此外,包括珠江三角洲在內的華東和華南部分地區的平均PM2.5 水平實際上還增加了。天氣條件是一方面原因,但也反映了在重壓下,污染嚴重的重工業從北部向東部和南部轉移了。
獨裁資本主義正在使環境走向末日。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發揮人民群眾的集體創造力,由工人階級掌握經濟和政治發展,終結資本主義和不受監督的官僚體系,建設一個環境可持續的社會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