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More

    火燒「女生節」橫幅 女權鬥爭新行動

    中共政權無法真正消滅中國的女權鬥爭,將會有更多的學生和青年採取行動挑戰性別壓迫

    周毅 中國勞工論壇

    有著婦女爭取政治與經濟平權的激進起源的國際婦女節,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早已淪為各大商家極力促銷的商機。在資本主義復辟數十年的中國,3月7日還被另外冠上「女生節」、「女神節」、「女王節」這些父權視角的名稱,許多「慶祝」活動亦不乏將女性視為男性玩物的標語,諸如「春風十里,不如睡你」等。這些充滿性別歧視甚至性騷擾的橫幅得到校方容許。為對抗這種庸俗化趨勢,中國政法大學有女學生於3月8日當天放火燒掉校園內的「女生節」橫幅。她在社交媒體上說道:「這一行為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追問與反思,婦女節是為了紀念芝加哥紡織女工爭取同工同酬、離婚權、墮胎權的鬥爭……」儘管該女生事後稱感覺做法欠缺安全考慮,該行動仍然受到網民廣泛稱讚。去年3月7日,山東大學也有學生抗議「女生節」橫幅,批評這是性騷擾。

    普遍的性別歧視

    中國女性受到多種形式的歧視與壓迫。女性經常在個人發展方面更多遭受指摘,被認為不需要讀到很高學歷、追求太好的工作,而應該早點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在大學裡,除了被曝出的多起教師對女學生的性騷擾和性侵外,女性還經常被說成「不適合從事學術研究」。而父權制度和譴責受害人的文化也令宣揚「穿得時尚暴露,等於教人強姦」等觀念的「女德班」有了市場。在社會輿論中,以近期埃塞俄比亞航空302號班機空難為例,一名遇難中國籍女大學生被認為年輕貌美,於是被集中炒作,且被多名網友以「千里送砲」等評論羞辱。

    各種歧視與壓迫的根源在於性別間的經濟不平等,而造成經濟不平等的正是資本主義制度。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為規範財產繼承、維護私有制和等級制,一男一女結合的核心家庭為經濟基本單位,而女性被強加生理上的「再生產者」、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的屬性,在職場上處處收到歧視。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從1990年的73%跌至2018年的61%;即使能夠就業,無論公共還是私營部門,許多單位將年齡、外貌等作為招聘女性的條件。女性工人更多地集中在清潔、收銀等不穩定且低薪的工作。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中國女性平均收入與男性的比例從2010的68%下降到了2018年的62%;而且在類似工作上的收入差距(即同工不同酬程度)從2008年的26%增加到2018年的36%。

    表面讓步

    近年影響到中國的#MeToo運動、P2P受害者上訪、佳士工人鬥爭等一系列行動,著實給中共政權造成不小壓力。因此,為了緩和群眾憤怒,同時也是為了應對已經開始的人口危機,中共及其操控的偽議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得不在女性問題上作出表面讓步。2月21日,一份關於落實現有禁止就業性別歧視法律的官方通知在網上公佈。今年兩會期間,有提案建議結束對非婚生子女的經濟處罰,亦有提案要令父親也陪產假。而李克強也聲稱政府將「加快」發展托兒服務和早期教育。

    我們很難相信聲稱的這些措施能夠真正實現並消除性別歧視。習近平上台之後顯著加強國家鎮壓,女權運動成為攻擊目標之一。習近平政權以及受其鼓舞的保守力量宣揚回歸「中國傳統」和儒家文化,呼籲女性從職場「回歸」家庭,令女性從事更多無償家務勞動,以便削減公共服務,同時進一步強化職場性別歧視,將使資本家和中共貪腐官員攫取更多財富。中國政府大學的事件證明,中共政權無法真正消滅中國的女權鬥爭,將會有更多的學生和青年採取行動挑戰性別壓迫。

    相比以往的國際婦女節,在2019年的這一天,許多人開始學習國際婦女節的起源,了解它的真實含義,不再滿足於資本主義下商業化且去政治化的印象。占人口約一半的女性對工人階級鬥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事實表明女性工人經常率先發起抗爭、並站在鬥爭的第一線。我們需要一個社會主義替代,訴求將生產資料民主公有化,將民眾的需要置於經濟利益之上,因而能夠實現同工同酬、永續的公共托育、教育及其他公共服務,從而令性平鬥爭與工人階級鬥爭聯合,合力擊敗親資父權的中共政權,令性別平等不只在法律上、而更在經濟方面實現,最終打造一個真正性別平權的社會。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