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
More

    保障住房權利 消滅地產霸權

    必須有勇氣對抗強大的地產大亨

    張帆 社會主義行動

    今年早些時候仁濟醫院提出一項「社會房屋實驗計畫」,準備在荃灣海角街及海興路交界天橋下安放100多個水泥管屋,租給輪候公屋超過3年或者居住環境惡劣者。不出意外,該計畫受到普通市民嘲諷。除了天橋下惡劣的空氣質量,還有網民稱水泥管屋有如貧民窟,「衰過以前啲安置區」,並哀嘆「香港人點解搞到咁折墮?」

    如此荒謬而且根本無助解決香港住房問題的計畫卻得到政府支持。房價持續飆升,親資政府將精力全部投向送中惡法,卻無心保障基層群眾的住房需要,只會做出此類裝飾性的政策。去年9月房協推出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畫」至今沒有任何成功出租個案,而且已被指出可能造成「居屋劏房」。

    社會清洗

    香港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平均一個家庭要不吃不喝21年才能儲夠錢買房,遠超過排第二名的溫哥華(12.6年)。買房者要將近70%的收入用於償還住房按揭。還有21萬人住在平均面積不到60呎的劏房,其中三分之一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

    與此同時,公營房屋供應遠不及需要,而且林鄭上台之後還繼續推進綠置居,試圖私有化公屋,減少公屋供應,助長樓市炒賣。綠置居不斷蠶食市區公屋,這是變相的社會清洗,將窮人逼入較遠的新界地區。綠置居能於數年後通過補地價進入私樓市場,價格較高的市區房屋便會淪為投機之用。

    截至今年3月底,輪候公屋的戶數超過25萬,平均輪候時間增長至5.5年,創1997以來新高,被諷刺是「等到死」。政府稱將把未來10年新建公私營房屋單位(而非面積)的比例從6:4提高到7:3,但同時預計未來5年內每年只能供應14,500個公共住房單位,而私人住房單位則有13,500個,遠遠達不到承諾的比例。政府連6:4都未曾達到,新的承諾當然更是空話!

    《南華早報》一篇專欄文章寫道:「香港住房問題需要政治性的解決方案,而且要改進制度就必須有勇氣對抗強大的地產大亨。地產大亨仍在繼續炒高房價,或是囤積土地;或是推出不到200呎的『房屋』,好像這樣的房子真的能滿足生活需要。」

    為了解決住房危機,必須消滅的地產霸權,而不是靠「水管房」、「共享房屋」這些譁眾取寵的政策,也不能靠實為利益輸送的「公私合作」。但是林鄭和親資港府沒有挑戰地產商的「勇氣」,反而助長樓市投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靠經營劏房和炒賣地皮致富!

    社會主義者要求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地產商囤積的土地、棕地、閒置軍用土地,每年至少建造5萬間公屋;停止東大嶼人工島計畫,加徵富人稅和資本利得稅,為興建公屋提供資金;也需要進一步將地產商和銀行公有化,由基層群眾和工人組織民主管理,才能徹底消滅地產霸權,保障所有人的住房需求和權利。

    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最新消息

    同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