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住房权利 消灭地产霸权

必须有勇气对抗强大的地产大亨

张帆 社会主义行动

今年早些时候仁济医院提出一项“社会房屋实验计画”,准备在荃湾海角街及海兴路交界天桥下安放100多个水泥管屋,租给轮候公屋超过3年或者居住环境恶劣者。不出意外,该计画受到普通市民嘲讽。除了天桥下恶劣的空气质量,还有网民称水泥管屋有如贫民窟,“衰过以前啲安置区”,并哀叹“香港人点解搞到咁折堕?”

如此荒谬而且根本无助解决香港住房问题的计画却得到政府支持。房价持续飙升,亲资政府将精力全部投向送中恶法,却无心保障基层群众的住房需要,只会做出此类装饰性的政策。去年9月房协推出的“未补价资助出售房屋出租计画”至今没有任何成功出租个案,而且已被指出可能造成“居屋劏房”。

社会清洗

香港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房价最难负担的城市,平均一个家庭要不吃不喝21年才能储够钱买房,远超过排第二名的温哥华(12.6年)。买房者要将近70%的收入用於偿还住房按揭。还有21万人住在平均面积不到60呎的劏房,其中三分之一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

与此同时,公营房屋供应远不及需要,而且林郑上台之後还继续推进绿置居,试图私有化公屋,减少公屋供应,助长楼市炒卖。绿置居不断蚕食市区公屋,这是变相的社会清洗,将穷人逼入较远的新界地区。绿置居能於数年後通过补地价进入私楼市场,价格较高的市区房屋便会沦为投机之用。

截至今年3月底,轮候公屋的户数超过25万,平均轮候时间增长至5.5年,创1997以来新高,被讽刺是“等到死”。政府称将把未来10年新建公私营房屋单位(而非面积)的比例从6:4提高到7:3,但同时预计未来5年内每年只能供应14,500个公共住房单位,而私人住房单位则有13,500个,远远达不到承诺的比例。政府连6:4都未曾达到,新的承诺当然更是空话!

《南华早报》一篇专栏文章写道:“香港住房问题需要政治性的解决方案,而且要改进制度就必须有勇气对抗强大的地产大亨。地产大亨仍在继续炒高房价,或是囤积土地;或是推出不到200呎的『房屋』,好像这样的房子真的能满足生活需要。”

为了解决住房危机,必须消灭的地产霸权,而不是靠“水管房”丶“共享房屋”这些哗众取宠的政策,也不能靠实为利益输送的“公私合作”。但是林郑和亲资港府没有挑战地产商的“勇气”,反而助长楼市投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就靠经营劏房和炒卖地皮致富!

社会主义者要求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丶地产商囤积的土地丶棕地丶闲置军用土地,每年至少建造5万间公屋;停止东大屿人工岛计画,加徵富人税和资本利得税,为兴建公屋提供资金;也需要进一步将地产商和银行公有化,由基层群众和工人组织民主管理,才能彻底消灭地产霸权,保障所有人的住房需求和权利。